准确研判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
的饲料原料供求形势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2016饲料原料论坛在合肥成功举办
4月21日,由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主办2016饲料原料论坛在合肥成功举办。本次论坛围绕宏观经济形势、玉米临储政策与供求形势、产业转型升级、种植业结构调整、行业发展形势等热点问题进行探讨交流,吸引600余位观众到场交流。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沙玉圣副秘书长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词。他表示,作为每年中国饲料工业展览会期间的重要活动,协会原料专业委员会自2013年成立以来,积极围绕拓展行业服务职能的目标,成功举办了三届饲料原料论坛,行业影响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帮助行业了解掌握国家宏观政策,饲料工业和种养业运行状况,原料供求关系和价格走势的重要信息交流平台。当前,国家加快农业农村政策改革及粮食政策调整步伐,一方面,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启动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种植,扩大粮改饲试点,加快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另一方面,我国粮食生产在2015年实现十二连增的同时,面临产量多、进口多、库存多“三多并存”的新课题,国家取消执行多年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这些政策都将对饲料原料供求形势产生重大影响。此次原料论坛的内容,就是聚焦上述原料供求的重点、热点问题,帮助企业掌握政策并研判形势。
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是结构性问题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将当前中国经济困难局面归纳为“四降一升”,即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企业利润下降、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和金融系统性风险上升,主要原因是结构性问题,而非周期性问题,不能采取“熬”和“挺”的方式。他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的表述,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由过去靠规模、速度扩张转到当前质量效益提高的增长方式是必然规律,也是解决我国经济深层次矛盾的契机。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是结构性问题,结构优化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掌握工业核心技术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要依靠创新和科技进步来替代过去主要靠物质要素投入的经济发展驱动模式。
当饲料养殖业发展遇上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调整
2015年,我国饲料工业总产量达2亿吨,肉蛋奶产量分别为8625万吨、2999万吨、3755万吨,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饲料和肉蛋生产的第一大国。而作为饲料养殖行业的上游产业,我国种植业“十二五”期间发展势头不减,粮食总产连续3年超过1万2千亿斤,但也带来结构失衡、环境失守、成本失速、进口失控等深层次问题。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粮食作物技术处处长吕修涛介绍,2015年,我国大豆缺口持续增加,玉米出现阶段性过剩,在粮食产量十二连增的过程中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了57%,种植面积增加超过了总的粮食增产面积。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李喜贵处长也认为,由于产量大幅增加、需求连续三年下降、进口量大幅增加,国内玉米供求严重过剩。
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是结构性问题,农业发展也面临结构性改革的难题。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任务。吕修涛说,种植业结构调整主要是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格局,结构调整的目标是“两保、三稳、两协调”,即保口粮、保谷物,稳定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自给水平,实现蔬菜生产与需求协调发展、饲草生产与畜牧养殖协调发展。
粮经饲统筹将饲料作物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并列,作为种植业业结构的一部分,直接带来的是饲料原料供需格局的改变。吕修涛介绍,去年11月份农业部发布了《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计划到2020年玉米种植面积要减少5000万亩。农业部畜牧业司(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调研员魏宏阳认为,饲料工业能量饲料需求立足国内基本自给是有保障的,一是我国粮食产量十二连增,玉米产量2.25亿吨,基数较大;二是玉米种植面积调减,换来的是青贮玉米和牧草等饲草料种植面积的增加;三是饲用需求增长放缓,人均口粮消费继续下降,但他同时也谈到,玉米价格形成机制变化,实行价补分离,短期内对农民种植意向的引导效果不可预估。李喜贵分析,“镰刀弯”地区种植结构难以迅速改变,对于需求侧的改革也要同步进行,加快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以避免发生大范围农民卖粮难问题,造成粮食生产和供求剧烈波动。
魏宏阳认为,目前影响饲料行业发展的主要内部因素是生产方式不够现代、生产效率不够高、质量安全不够稳定。畜牧饲料行业“十三五”期间要紧密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任务,推进畜牧和饲料行业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加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做到原料保障能力、饲料产品质量、装备工艺水平、饲料企业竞争力和饲料安全保障能力五个提升。
原料采购风险与机遇并存
目前行业对于玉米和大豆两种主要饲料原料的价格走势判断比较一致,即价格下调,波动持续。
玉米方面。李喜贵分析,玉米下调价格是大势所趋,一是收储政策改革后,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调整为“市场化收购”+“补贴”的新机制,补贴直接发到种粮农民手中,上述地区玉米种植成本会有明显的下降,对华北玉米价格产生冲击;二是随着玉米购销市场的信心提升,将有助于确定玉米底部价格,并逐步与国际价格接轨;三是在习惯了多年来的“临储政策底”依赖之后,常态化的价格波动无序性对产业链企业将构成挑战。中国玉米网总经理王宝全认为我国正处于玉米高库存的时间节点,国家去库存化的动能还很强,在此期间,玉米价格的波动风险加大。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采购总监孙利戈认为,9月份前后是玉米价格的重要分水岭,取决于2016年新玉米的补贴的金额,而9月份前玉米价格主要看国家出库价格、出库量、深加工补贴和进口控制程度。
大豆方面。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中国首席代表张晓平在对全球大豆市场分析后判断,2016年度美国的压榨和出口都滞后于上一年度,而全球期末库存还是在比较高的位置上,大豆市场供大于求格局对价格不利。魏宏阳认为,“十三五”期间蛋白饲料原料有望实现稳定供应,一是蛋白原料需求增速放缓,二是全球大豆主产区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增长,三是我国蛋白原料进口品种和来源地增加,四是粮改豆和牧草种植有望缓解蛋白资源供给压力。此外,鱼粉受资源枯竭影响将面临供应紧张。
大宗原料价格下行将造成饲料成本和养殖成本的下降,对保供给、稳物价带来积极影响,但同时饲料企业也在低利润的模式下面临原料价格风险。面对原料价格的持续波动和采购中存在的风险应该采取怎样的手段,专家们认为期现结合是很好的选择。永安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春生认为,目前玉米价格波动很大,摒弃猜测、对赌的采购模式,而使用对冲锁定利润将成为必然趋势,将期货和现货采购及库存管理进行结合,从目前的玉米期货的成交量创下新高,侧面证实企业规避市场风险的意识不断加强。王宝全建议饲料企业在采购过程中灵活做好库存,采取多样化的采购模式,同时采用期现结合的方法去对冲可能发生的价格波动风险。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采购总监助理黄洁筠介绍,海大在期货中主要以套保为主,以规避风险运作,玉米用量中有20%通过期现结合进行采购。
互联网是助推行业发展的新动力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市场流通、资源环境等融合。
作为饲料行业信息化发展的企业代表,农信互联董事长邵根伙谈了他对互联网时代企业发展的看法。他认为,互联网时代对企业运作和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饲料企业面临着农业工业化和工业信息化的浪潮。互联网的本质变化具有工具层面的联接、思维层面的共享和心理层面的利他三个层次。他以农信互联为例,列举了互联网时代企业具有的四个方面特征,一是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将员工思想统一到利他层面;二是管理采用更趋扁平化的倒金字塔模式,秉承客户至上的管理理念;三是管理上以利益为纽带,建立与员工分享的共享机制;四是运用互联网化的智慧系统。
黄洁筠介绍,海大在采购方面加强对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使用的UASC系统搭上了大数据的浪潮,对港口包括全国各地海陆空的数据有了清楚了解,是对供应链的探索和采购模式的创新。
本次论坛主题突出,内容丰富,从宏观到微观,覆盖了我国经济形势,养殖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玉米、大豆等主要原料的供求分析,互联网对饲料行业发展影响,原料采购实操等诸多环节,特别安排了每位专家报告后的答疑和论坛最后的专题互动环节,让600余位参会听众从多角度、多层面对上述问题有了深入了解。听众也对主办方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也在会议组织、内容安排等方面予以肯定。
本次论坛得到了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美国大豆出口协会、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