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观点 » 正文

棉市收储效果待验证

  作者: 来源: 日期:2011-12-08  
      近日郑棉走出四连阳,成交量较前期明显放大,主力合约在周二盘中突破60日均线,给沉寂已久的市场注入一针兴奋剂。在收储支撑下的棉花,后市能否上演中级上涨行情?笔者认为棉市中线仍将以窄幅振荡为主,近月合约因实盘介入,压力较大,远月合约走势取决于收储总量和国家政策。后市政策仍是棉市主角,对期棉价格不宜有过高期望。

    近日郑棉上涨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一是国家加大收储力度,截至12月6日,国家已经累计收储125万吨2011年的国产棉,11月份收储日均成交量在5万吨,若12月份继续以这样的速度进行收储,到12月底,国家收储量可达到200万吨,将有效改善棉市供需关系;二是国内宏观政策转向,11月份我国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及财政方面积极推出“减税方案”,宣告国家宏观政策已经开始全面转向“稳增长”;三是棉籽价格略有回升增加了加工企业利润空间,局部地区棉花销售有所好转,另外,化纤价格止跌企稳,华北等地的大范围雨雪天气也对下游消费市场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市场信心有所恢复。

    但当前以及收储后影响棉价走势的主要因素仍是涉棉政策,即收储和进口棉配额政策,下游纺织市场并没有明显的好转。

    从收储看,国家稳棉价的决心和能力不容质疑。保持棉价在一定时间内的稳定有利于下游纺织企业订单、消化库存,在一定程度上缓冲由于棉价下跌对产业链造成的冲击和不利影响。但国家在收储实施办法中明确指出,收储的目的有二:一是稳定棉花生产和市场预期,二是保证市场供应。也就是说,当收储数量达到一定水平时,不排除国家反手进行抛储的可能。

    另外,棉价上涨,使现货商观望情绪上升,交储积极性减弱。12月6日收储3万多吨,仅为上一日成交量的一半。市场棉价越高,收储成交越困难,收储成交量没有保障,也就难以保障棉价在收储后的稳定。收储限价不限量的机制实则是市场的平衡器,而非保险箱,应理性看待收储的影响及政策托市的意图。

    从进口棉配额政策看,国内棉价稳定,而国际棉价相对较低,内外倒挂可能导致涉棉企业增加外棉进口力度以获得一定价差收益。为保证国内棉市不受到低价进口棉的冲击,保证收储对国内棉价支撑的有效性,不排除国家调整下年度进口棉配额政策的可能。目前有两种调整可能:一是减少或控制滑准税配额的发放节奏,二是上调滑准税起征价格。目前进口滑准税起征价格在11397元/吨,按照12月份进口棉关税汇率折进口棉CNF报价在81.16美分/磅(即外棉报价在81.16以下时,征收5%—40%的滑准税,高于这个价格仅从量征收每吨570元的进口关税)。若上调滑准税起征价格,则将扩大滑准税征收范围,增加进口棉成本,以达到“筑坝拦水”的效果。

     但若进口棉配额没有如预期般调整,则国内棉价一旦上涨,将有更多低价进口棉及进口棉纱涌入中国市场,国内棉价继续走高难有实质支撑。

    综上所述,中短期来看,棉市振荡偏多,近月合约面临较大实盘压力。从长期看,棉价走强须依赖宏观及下游纺织需求的好转。纺织行业在高成本、低利润下被迫转型,在转型期间大量过剩产能需要转移或消化。总体看,在政策和基本面影响下,棉价上涨和下跌的空间都比较有限,重点关注涉棉政策。若收储成交量不足,不排除收储结束后,棉价仍有继续下跌可能,远月合约看多也须谨慎。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