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观点 » 正文

棉花产需缺口缩小

  作者: 来源: 日期:2011-10-25  
      根据目前棉花的生产形势和纺织工业发展情况,预计2011年度国内棉花增产,纺织品的出口增速可能会放缓,棉花需求与上年基本持平,产需缺口有所缩小,棉价会低于上年水平。一方面,我国国内棉花产量增加。受上年度籽棉收购价格上涨和国家出台临时收储政策的影响,今年棉花播种面积增加,据农业部门的调查统计,今年棉花种植面积在7780万亩左右,同比增加4.7%,目前主产区气候正常,棉花长势良好,产量比上年估计增加50万吨。另一方面,从国际市场来看,2011年度全球主要产棉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供求关系有所改善。

    棉花的需求与上年基本持平,这是对今年棉花市场形势的一个基本判断。从供求关系来看,目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我国的纺织品出口竞争压力加大,再考虑到人民币升值、资金紧张,生产成本上升和化纤替代增加等多种因素影响,棉花的需求不会出现明显增长,与上年基本持平,在1000万吨左右。棉花产需缺口280万吨左右,比上年度缩小50万吨左右。

    各方对稳定棉价的信心进一步增强。从各个方面的座谈和调研情况来看,大家对稳定棉价的信心进一步增强。从供求关系来看,国内棉花供求矛盾比上年缓解,国际棉花资源增加,通过有效利用国际市场资源,能够保持国内棉花供求总量的平衡。从政策层面来讲,今年我国出台了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不仅仅给农民安排生产吃了定心丸,也稳定了涉棉各方对市场的预期,收储价格将会对未来的市场走向起主导作用。国家在新疆棉的运输方面继续实行运费补贴,并且将补贴标准从每吨400元提高到500元,这提高了调运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国内棉花资源在区域和结构上的平衡。

    目前来看,全国籽棉采摘过半,市场运行基本平稳。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看到,今年以来,棉价的大起大落给很多下游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今年以来,棉价高位大幅波动,加上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工成本上升,融资难、招工难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纺织企业经营困难,效益下滑。从企业的反映和调研了解的情况来看,今年纺织企业用工成本大幅度提高,纺织工人每月平均工资都涨了600元左右。另外资金紧张,受货币大环境影响,生产成本上升以及纺织品销售不畅等多种因素影响,纺织企业今年普遍感到资金匮乏,有些企业的反应比较集中。

    实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这是今年棉花市场调控的一项重要工作。从去年以来,我们深刻体会到,棉价的大幅波动受害的是实体经济,去年棉价的大起大落已经对我国整个棉花产业造成了巨大伤害,在总结近几年棉花市场调控经验的基础上,为防范棉价的大起大落带动生产的大起大落,有关部门认真研究了保护棉农利益、稳定棉花生产的长效机制,公布了棉花临时收储预案,明确了2011年度的收储价位。综合测算,大概对应的籽棉收购参考价是每公斤8.4元到8.6元。在临时收储政策出台的过程中,考虑的不仅仅是棉农的利益,而是从整个棉花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定位的。包括收储价格的制定,也是反复推敲,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

    目前,收储政策的托市效果显现,市场进一步平稳。今年是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实施的第一年,做好新年度棉花收储的任务依然很艰巨。下一步还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使社会各方面进一步了解熟悉临时收储政策,促进籽棉收购顺畅运行。要严格执行皮棉收储价和籽棉收购参考价挂钩的政策,确保农民得到实惠,凡是籽棉实际收购价低于参考价的不予落储。安排好收储库点,加紧做好后续库点的安排准备工作,根据交易量增加的需要,及时公布新的收储库点,方便农民交售和企业交储。抓好收储资金的供应、交易、落库和结算工作,确保收储工作顺利进行。

    现在国际形势不明朗,纺织品出口还存在不确定因素,国内外棉价受气候变化和资金炒作影响,也不排除出现大幅波动,所以棉花市场形势仍然十分复杂。作为棉花管理部门,国家发改委将努力保障供需市场平衡和稳定。抓紧研究2012年棉花进口的总量计划,适时适量发放进口配额,满足纺织企业需要。同时还将引导企业,合理把握进口时机,提高国际贸易的操作水平。同时加强新疆的棉花运销协调。今年新疆棉花增产,预计调运数量肯定会高于上年,除了继续执行好出疆棉铁路运输补贴政策之外,还要引导新疆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抓紧销售和向内地运输,因为今年运输瓶颈制约仍会存在。我们也将组织协调好铁路部门,加强新疆棉花外运,增加棉花出疆的运力,满足企业销售和移库的需要。另外,如果后期国际形势好转,棉价还存在波动的可能,一旦市场需要,国家要及时投放储备,保障供应。

    现在棉花生产形势已经有了新变化,所以我们不仅仅需要考虑棉价的涨跌,更应该站到更高的层面,从棉花的种植、棉种、机械采摘以及采摘管理整个环节进行思考。随着形势的变化,棉花政策也会调整。为把我国棉花产业做大做强,希望纺织企业对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和技术改进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