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花生市场陷入僵局 产量减少农户捂囤惜售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1-09-29
     ◆核心提示

    连绵的阴雨天给山东莱西、平度等花生主产区带来不小的打击,预计平均亩产减少三分之一,而逐年降低的效益也让花生种植户逐年减少。这两个减少让很多农户从中嗅到了花生涨价的味道,不少农户开始“捂囤惜售”,花生市场陷入僵局。

    雨打花生产量低

    9月23日,记者在山东省莱西市院上镇曹官屯见到花生种植户曹兴军时,他正在地里指挥着几名雇工劳作,放眼望去,地里全是还没有采摘的花生。“还没来得及摘,前几天那几场雨可把我们害苦了,估计今年的产量也就能达到去年的三分之二左右,而且成熟度还不好。”他告诉记者。

    记者在地里走了一下,发现很多地方还很泥泞,但对于劳作其中的人们来说,却顾不了这么多了,大雨让收获时间延迟了不少,如果不能及时收获,花生可就真烂在地里了。

    按照往年的经验,农历八月十五就可以下地收花生了,但今年由于下雨,农历八月十七左右村民们才能去地里收花生,而且地里太泥泞进不了机器,只能人工收获。曹兴军告诉记者:“我这块地雇了6个工人,人工费是每天85到100元,还得管两顿饭,成本一下就多出去1000多块钱,但就是这样也得干,不然烂在地里就啥收成都没有了。”

    收益降低 面积减少

    今年花生单产减少的同时,还面临着一个更严峻的现实,就是花生的种植面积在逐渐减少。据统计,莱西市的花生种植面积由去年的30万亩减少到现在的26万亩。

    院上镇蔡家庄是莱西闻名的花生种植加工村,六七年前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花生和加工花生,但现在却只有少数几户还在坚持。村民姜俊堂告诉记者:“种植花生的效益越来越低,而加工花生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利润越来越薄,导致很多人选择种植小麦、玉米,以前我们都倒茬种花生、玉米、小麦,但现在很多人选择不倒茬,直接种小麦和玉米。”

    姜俊堂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植花生只有亩产达到800斤才能大体和玉米、小麦的收益差不多,800斤的花生果,按照现在每斤3块钱的价格,能挣2400块钱,去掉化肥、农药、机耕、人工等近千元的成本,大约能挣1400块;而玉米和小麦亩产差不多一千斤的产量,收入也在1200——1500元之间。“如果碰上今年这种涝天,加上地蚕等虫害,产量降到六七百斤,那就不如种玉米了。”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花生的收获无法完全实现机械化,虽然已经有了花生收获机,但遗漏的情况比较多,还得重新从地里刨,所以农户大部分还是选择人工收获,这样雇一个人一天就得100元左右,这又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涨价信号引发惜售

    单产和种植面积的双减少,虽然让花生种植户吃了不少苦头,但只要不绝产,他们对今年花生市场价格的判断都是乐观的。今年50多岁的李月娥和老伴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在大雨到来之前将花生收获,记者向她打探今年的花生价格是涨还是降时,李月娥笑着告诉记者:“听说今年要涨,去年最高时3块2一斤,今年据说能卖到5块钱一斤呢。”

    正是基于对花生价格上涨的判断,很多农户选择了等等看。姜俊堂告诉记者:“现在一些小贩下来收花生果,3块4左右一斤,花生米大约是5—6块钱一斤,但根本没有农户卖给他们。”

    蔡家庄目前有三四家从事花生出口等深加工的加工厂,在其中一家加工厂里,记者看到,一些工人正拿着工具修理机器,工厂内的仓库空空如也。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你现在下来有点早了,我们还没出去收购花生呢,现在的花生价格有点偏高,风险太大。”

    农户这边认为“价格还得涨”,加工厂则认为“偏高、风险大”,于是造成了现在的花生交易、收购不太活跃的局面。对于这种惜售,姜俊堂还有自己的一番解读:“农民信息比较闭塞,出的什么价格都是加工厂说了算,农民在定价上没有话语权,这种惜售实际上也算是一种自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