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国产油脂自给率仅为37%左右,国务院曾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多油并举”的方针,我国西部地区多样的自然条件和特定的文化历史造成该地区油料作物种类繁多、资源蕴藏量丰富,在贯彻这一方针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会中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代表王珊珊发表了题为《多油并举 重视西部地区特种食用油资源开发》的报告。报告显示,西部地区油料作物面积及总产占全国1/4左右,分品种计算,在全国所占比重大小依次是胡麻、向日葵、油菜、棉籽和花生。其中,胡麻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国胡麻的71%和95%,葵花籽分别占全国的49%和64%,油菜占33%和30%,棉籽总产占30%,花生占9%。西部地区有着独特的生态环境,典型气候环境利于油料作物光合产物形成和脂肪、糖及蛋白质的合成和积累,有富含丰富油酸资源、亚麻酸资源、神经酸资源等油料作物的生长,产业发展大有作为。开发利用西部油脂资源,有利于提高我国食用油自给率,发展民族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缓解粮油争地矛盾,满足人们在营养与健康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
油茶籽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与油棕、椰子、油橄榄并称“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据统计,我国油茶种植面积目前已达到370万公顷,占我国木本食用油料栽培面积的80%以上。全国年产油茶籽60余万t,常年产油茶籽油20万t。长期以来,油茶籽油生产工业化程度不高,很多农户采用自种、自收、自制方式获取油茶籽油,干燥主要通过日晒完成,不仅受到天气影响较大,且耗时费力,生产率低下,加之南方多阴雨天气,高水分含量油茶籽(20-30%)得不到及时有效干燥,易发生霉变变质,影响油的品质,增加油茶籽油后续精炼工序负荷压力。会中江南大学代表邢朝宏就油菜籽预处理加工中的油菜籽的吸附、干燥特性及热风干燥模型干燥问题发表了精彩演讲。
同时,芝麻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营养价值十分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是人们饮食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油品。河南工业大学魏安池博士就目前我国芝麻加工技术的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大家进行了分享。芝麻研发以充分利用芝麻的重要成分油脂、蛋白、木质素等,以注重产品的营养、保健功能和安全性为重要原则,主要加工方式分为半脱脂技术和冷炸技术。另外冷炸芝麻饼经过醇洗可以形成浓缩蛋白,又可以在醇洗之后分离,经过蒸发回收乙醇之后形成糖蜜,再经过加水稀释、大孔吸附树脂之后结晶成芝麻木脂素,还可以经过已烷浸提形成混合油,再经过大孔树脂、解析、精制和提纯之后形成芝麻木脂素。芝麻素对流感病毒、仙台病毒和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农业上用作除虫菊酯的增效剂。临床观察对气管炎有一定疗效。用于抗病毒、杀菌剂、抗氧化剂、杀虫增效剂、治疗气管炎,因而受到业内的较高关注。
米糠油也是近年来被营养学家高度关注的重要油品,含有丰富的谷维素(2%-3%)、角鲨烯、维生素E、磷脂、植物甾醇(1.5%-3.5%)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我国“十一五”食品工业发展规划支持发展稻米的深加工企业,推进米糠等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米糠油等谷物油。2003年国家制定米糠油新的国家标准GB19112-2003,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我国米糠油的发展起到了规范和推动作用。米糠酸值反映米糠油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是油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米糠油国标中的强制指标。国家粮食储备局无锡科学研究设计院代表赵勇对《米糠油国标酸值等几个指标》进行了探讨。
另外,针对我国油脂营养和食用油消费领域存在片面强调脂肪酸平衡而忽视脂肪伴随物的营养与健康误区,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金青哲教授就《食用油中脂肪伴随物的营养与功能》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他从法国悖论、地中海式饮食、爱斯基摩人膳食和脂肪营养学的最新研究结果出发,阐述了脂肪伴随物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表明摄入有益脂肪伴随物丰富、营养全面的食用油是油脂营养的关键所在,而并非传统的尽量少吃油或者不吃油才有益健康。
会议期间,河南工业大学马传国教授和中机康元粮油装备有限公司程铮教授分别就《节能减排技术在植物油厂中的应用》和《高效、低耗型尾气冷冻回收装置的设计和应用》问题发表了精彩演讲,荷兰诺芮特活性炭有限公司胡帅就《活性炭用于油脂脱色和脱除苯并芘等有毒物质》的技术研究和全体与会者进行了交流。
会议最后,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宣布本届油脂年会胜利闭幕。本届油脂年会以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所展示科研成果和产品非常及时,主机设备内在和外在质量有所提高等特点备受业内高度关注,赢得了较高人气。学术会议结束后,全体与会者参观了西王集团和三星油脂工业有限公司,进入产业发展园区了解玉米胚芽加工和分离过程以及油脂浸炸装置设置、小包装油灌装生产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