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几个月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粮食局等部门下发的临时限价措施,从去年年底到今年3月底国内几家主要的小包装食用油和面粉生产企业产品的出厂价格、重点市场批发价格以及直供超市零售价格均不得上调,各品种的出厂价格也均不得高于相应最高限价水平。
现在,至少在新的限价措施出台之前,企业被“松绑”了。“对于企业来说,肯定希望能够涨价,因为生产还是亏损的。”一家食用油企业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
和每一个普通人生活关系最为紧密的食品和日用消费品价格在4月份均蠢蠢欲动。从近期几乎同时传出涨价信息的宝洁、联合利华、立白、纳爱斯等四大日化巨头到康师傅方便面再到一直被压制的食用油、面粉等不一而足。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于3月29日表示,发改委已经约谈了相关企业,了解情况,并明确表示,各类企业要加强社会责任,不得随意搭车涨价,更不许串通涨价、哄抬物价。但记者了解到,对于通胀压力如此空前的4月份,发改委“约谈”的效果似乎并不乐观。
限价令终止?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接到继续执行限价令的通知。”国内一家最主要的食用油生产企业人士对记者说,“而我们也还没有最终决定是否将在4月份提价,看竞争对手怎么动吧。”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包括益海嘉里、中粮集团在内的大型食用油企业,均在考虑产品提价的事宜。
在此之前的2010年年底,中粮集团、益海嘉里集团、九三粮油工业集团、中纺集团和三河汇福粮油集团等几家油脂企业被发改委要求要将小包装大豆油、菜籽油和调和油的价格维持到2011年3月底,不得提价。几乎同时被禁止涨价的还有中粮集团、五得利面粉集团、北京粮食集团、天津粮食集团和中储粮总公司等10家主要的面粉生产企业,同样要坚持到3月底。整整4个月的时间,包含了消费高峰的春节以及极为敏感的两会时间。
作为补偿条件,发改委、财政部、粮食局等部门决定,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向这些为抗通胀做出“牺牲”的企业定向销售一批国家临时存储大豆、菜籽油以及小麦。不过具体的分配措施却引来诸多诟病。
“作为大企业,在这个时期尽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是应该的,不过,在定向销售的公平性上有关部门考虑不周。”国内一家主要食用油企业人士对记者说。当时并不是按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大小以及亏损多少来制定的,比如,销售给中粮的10万吨大豆大约可以生产1个月,而同样得到10万吨大豆的益海嘉里能生产12天。
按照发改委的要求,小包装大豆油的价格要稳定在9400元/吨,而作为其上一级产品的一级压榨毛油价格却一度高达11500元/吨,价格严重倒挂。虽然3月份大豆毛油价格有所回落,但是仍然在10000元/吨以上,以小包装最高限价计算,每吨至少亏损600元。
再加上其他没有得到定向销售资格的企业选择减少甚至停止了小包装食用油的生产和供应,导致几家大企业的产品占有率大幅被动增长,“益海嘉里的市场占有率至少达到了50%以上。”一位业内人士说。
业内人士估计,在食用油行业,益海嘉里和中粮集团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就高达60%以上,由于他们的终端产品价格被限制,也使得整个行业的价格没有提高的可能,“东北的油脂加工企业现在盈利状况很差,很多都是勉强维持。”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雨对记者说。
在这样一个敏感的时刻,再加上现在正是消费的淡季,因此有业内人士估计,食用油企业可能采取小幅上涨的方式逐步弥合亏损。
“对政府来说,食用油和面粉行业相对比较好限价,因为除了益海嘉里,都以国有大企业为主,他们肯定要听话,但是日化企业都是外资,只要理由充分,怎么能不允许人家涨价呢?”上述食用油企业人士表示。
浙商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宏观策略的郭磊告诉记者,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在快速上升之后,会有一个很广泛的向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传导链条。“从大宗商品的CRB指数(期货物价指数),到PPI,再到CPI,有一个传导过程。如PPI一般会对3个月之后的CPI带来较大压力。所以,目前的日化用品涨价,要从几个月前大宗商品和原材料的飙升去理解。所以,目前的两个季度对日化行业将是一个非常难受的阶段。”
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说:现在,企业的市场决策行为某种程度上已经变成一个政治行为了,抉择之难可想而知。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目前粮食价格还在上涨,肉类价格比较稳定,从整个通胀形势来看,紧缩的货币政策的作用还有待逐步显现,所以物价的涨幅在3月份还没有充分表现出来,4月份的物价涨幅可能更大。虽然拐点在年内应该会出现,但是具体时间还很难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