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商品交易所发布《关于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仓单转换为郑商所仓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以下简称“撮合市场”)的仓单均可转换为郑商所仓单,但必须符合中国纤维检验局(以下简称“中纤局”)的检验标准。
“新规定出台,短期可能会对期棉上涨形成压力;但是长期来看,此举将有利于两个市场的互动,增强期货市场的影响力和定价能力,也利于化解期货市场的逼仓风险。”业内人士认为。
郑商所突然发布《通知》,是在前期政策利空已被市场消化,棉花价格再掀新一轮涨势的背景下产生的,从而引发市场猜测,有关部门是否可能将在更大范围内行政干预物价上涨?
打通两个市场
“我们放开棉花交割仓单,其实就跟设一个交割仓库是一样的,属于交易所一个正常的业务,”郑商所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以前是只要进入期货市场交割就必须重新检验,其实质量都是中纤局检验的,同一个机构检验,同一个交割品级,现在不过是简化了手续。”
实际上,棉花期货自上市以来曾一度存在交割不畅的问题,因为现货商对棉花的交割指标要求相比其他品种要复杂得多。而我国各地所产棉花品质有着很大区别,不同批次的棉花品质参差不齐。对交割量大的纺织企业来说,从交割库里接货所得的棉花可能不是同一批次的,在等级、颜色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对棉纱的质量有影响,且配棉难,所以现货商往往不愿意在期货市场上交割。
根据郑商所通知,拟转换的交易市场仓单,每张仓单数量单位必须为185±5包,且批次棉包符合国家包装标准Ⅰ型棉包规定。对此,一位棉花交易商告诉记者,目前,符合条件的主要是撮合市场中新疆棉大部分的仓单,这些仓单可以进入期货市场,新疆棉一般都是公检的,包装方面也符合条件。
“棉花交割放开之后,可以缓解郑棉仓单太少的问题,这样有利于提高仓单的流通性和价值。”上海中期分析师见惊雷认为。
期货应有的功能就是要为现货商服务,也就是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一般情况下,现货商是不会轻易交割的,只是把这个作为一个保险,一般等两市价格趋于一致的时候,直接两市平仓了结;只有在价差拉得很离谱的时候才会选择交割。
棉花是纺织服装业的基础原料,由于存在供需缺口,在去年物价上涨中,炒作最为凶猛。棉价从去年8月份的1.6万元/吨,飙升到了11月初的3.3万元/吨,涨幅逾1倍。
“并不是因为棉价过高才发布这个《通知》的,交易所是提供交易的平台,我们没有权力去评判价格的高低。棉花撮合市场是国内正规的市场,以前两个市场棉花标的物不一样,现在两个市场一样了,而且中纤局也认可,自然就打通了,”上述郑商所负责人表示,“其他的品种目前还没有接到通知。”
行政干预物价的信号?
截至3月2日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棉花仓单信息中显示,目前,登记的业务棉花数量达278149.17吨。理论上,若全部往期货仓单棉转换,折合单边期货持仓达5.56万手,将构成一定的震慑力量。
此种做法在我国大宗商品市场从未有过先例。上海中期分析师见惊雷认为,在整体棉花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个政策对市场存在心理上的利空影响。此举会令两个市场的棉花价格联动更加明显,但所谓的统一,暂时还不至于。
“郑商所发布仓单转换的通知,从面上看是增加交易所期货交割仓单,对市场影响利空,对市场投机热情也将起到一定的压制作用。但要考虑到如果两个市场联动,一方增加仓单的同时另一方就是减少,在整体注册仓单并未增加的大前提下,此次通知或许只是一个前期信号而已。”世华财讯棉花分析师翟乃刚认为。 “稳物价防通胀”是当前热点,未来不排除继续出台其他行政手段的可能。
目前撮合市场上的仓单大多处于卖出锁定,放开转化其意义上更多的在于控制逼仓行为。但如果两个市场同时逼仓,那后果可想而知。
以棉花为代表,小麦、玉米、橡胶等商品价格也在去年下半年大幅上涨,带动CPI从2010年6月份的2.9%升至11月份的5.1%,迫使政府祭出行政调控和货币调控的组合利剑。2010年10月23日央行启动本轮加息周期,11月20日国务院出台16项措施稳定物价。
与之同步,期货市场遭遇了严厉的行政调控,主要包括出台异常交易监控指引,提高保证金、扩大涨跌停板,增加手续费等措施。为了控制散户的过分投机,上海期货交易所还上调了燃料油的合约乘数,推出了首个大合约。
而转换棉花仓单被认为是政府打压游资炒作,进一步稳定物价的试点和信号,不排除继续推出新措施的可能,业内人士估计,未来国内期货市场可能将建立农产品持仓重点监控、商品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扩大农产品期货合约规模,以及本次棉花期货放开交割措施,在其他农产品期货品种上进行推广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