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观点 » 正文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建言2011年农业产业发展(油料篇)

  作者: 来源: 日期:2011-03-07  
     油菜应加大政策性支持力度

    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王汉中提供

    2011年油菜产业发展趋势:总产量与2010年持平或略减。据本体系各实验站反映的初步情况,长江下游地区和长江中游油麦交叉区的油菜播种面积显著下降。如果年景正常,预计2011年全国油菜籽总产量与2010年持平或略减。

    “三高”(高油、高产、高效)品种面积在2010年示范推广面积显著扩大,预计2011年油菜籽含油量将有所提高。

    适合机械化收获的品种、机收装备和配套农艺技术取得较大进展,2011年机械化、轻简化示范面积将显著扩大。

    2011年油菜产业发展建议:继续加大对油菜生产的政策性支持力度。一是加大对种植油菜的直补力度,并参照粮食种植补贴政策执行;二是继续实行油菜籽托市收购政策,稳步提高最低收购价格,确保农民种油收益;三是进一步加大农机补贴强度,扩大油菜生产农机具补贴标准。

    芝麻组装配套高产关键技术

    芝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张海洋提供

    2011年芝麻产业发展趋势:随着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完善,芝麻新品种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不断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辐射面积将达到全国芝麻种植面积的40%以上,抗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预计种植面积保持在750万亩,总产量恢复到65万吨。

    新品种选育方面,将加强抗病、抗逆等高产稳产型新品种选育,建立芝麻良种繁育技术体系,规范化生产良种,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方面,生产上需要耐重茬、病虫草渍害防控技术,提高抗灾减灾能力;加工技术方面,芝麻油、脱皮芝麻、芝麻蛋白、芝麻素等产品的加工技术及工艺向着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2011年芝麻产业发展建议:1.稳定芝麻面积,加强技术研发,提高生产水平。稳定黄淮、江淮产区种植面积,大力发展西北、东北地区芝麻生产。大力推广农机农艺配套种植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2.扶持龙头企业,深化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条。

    3.制定产业政策,建立产业协会,促进产业发展。建议将芝麻纳入良种补贴范围,开展生产保险试点;设立芝麻良种繁育、优质生产基地建设等发展奖励基金,推动芝麻生产发展。

    向日葵应用关键技术增产15%

    向日葵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安玉麟提供

    2011年向日葵产业发展趋势:1.由于向日葵的比较效益高,价格也连续两年增长。2.根据向日葵生产上存在的品种混杂、耕作技术粗放和灾害严重等问题、对优质杂交种、高产高效间套种、抗旱避盐栽培及防治病虫草害的技术需求迫切。

    2011年向日葵产业发展建议:1.加强抗病品种选育与推广。优质、抗病、高产向日葵品种是支撑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2.普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建议组织开展向日葵菌核病、黄萎病和列当的专项研究,使灾害减少到最低程度。3.注重栽培技术集成研究。迫切需要提高栽培和水肥管理技术,挖掘农艺措施增产增收的巨大潜力,开发适宜不同区域的水肥一体化、农艺农机一体化等轻简化技术,特别是主栽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的配套集成已成为进一步提高生产水平的突破口,需要开展分区分类研究,建立适宜不同区域的栽培模式及技术规范。

    花生加大科研投入促进产业发展

    花生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禹山林提供

    2011年花生产业发展趋势:花生种植面积将有较大提高。2011年有三方面的因素将会促进花生生产。花生育种将迎来新的机遇。随着良种补贴的进行,高产、优质、专用花生新品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必将推动越来越多的科研单位和企业加强花生育种研究。花生病虫害将有加重发生趋势。预计2011年度产区的根茎枯萎病、叶部病害、烂果病和蛴螬的发病区域和为害将呈加重趋势。

    花生栽培技术将有较大创新。全程机械化高效种植模式研究将是重点方向,研究超高产栽培技术及优化布局。

    2011年花生产业发展建议:要加大科研投入,给予充分的资金保障。花生产业的大力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提高科研和开发能力,稳定技术创新队伍,加强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

    目前,育种、栽培等农艺还是以高产、高油为主控目标,应通过企业等部门的合作,建立新型现代花生加工技术体系。

    胡麻主推技术为高效提供支撑

    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党占海提供

    2011年胡麻产业发展趋势:种植方面由于胡麻具有耐瘠薄,抗干旱的特性,是西北华北高寒干旱地区的无法替代的主要油料作物。产品方面随着高附加值胡麻油产品的开发以及人民对胡麻油产品认知度的提高,食用油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新品种选育方面胡麻杂交新品种陇亚杂1号的诞生,产量比常规品种有了大幅度提高。种植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本年度推荐“胡麻残膜免耕栽培技术”为农业部2011年农业主推技术,为建立新型高效生产技术,提高非灌溉地区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益,为利用边际耕地发展胡麻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水地以土地高效利用、水肥管理与高效利用为核心,探索重点进行合理轮作、土壤培肥、蓄水保墒、间套复种、农机农艺等耕作栽培技术研究创新,形成适合不同区域和生产规模的种植制度,并提出各产区胡麻节本增效的实用技术。

    2011年胡麻产业发展建议: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我国油料生产的意见,确立区域、作物协调发展的观念,对落后地区,小、特作物给予相同的政策待遇。虽然胡麻产业技术体系启动极大地提高了胡麻的研究实力,但体系建设仍不足以弥补条件建设方面的不足。建议以体系为依托,建设一个国家胡麻育种中心,为全国胡麻育种科研搭建平台。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