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观点 » 正文

预计11月油脂震荡整理价格重心向上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11-04  
     前言:10月的油脂市场延续了三季度的辉煌,内外盘油脂刷新了两年来新高,豆油和菜油更是逼近万元关口,资金的涌入让牛市的预期极大提升。在10月底,随着市场开始步入调整,关于后市的看法出现了一定分歧,那么,在即将到来的11月,又有哪些新的因素将对市场造成影响,市场走势又将如何?

    一、 市场行情回顾

    总体来看,自08年金融危机后,油脂就处于震荡盘升的态势,自今年三季度开始,有加速上行的态势,期价再度攀高:豆油大涨7.93%,棕榈油大涨8.62%,菜籽油大涨9.72%。三大油脂之中,豆油表现最强,而菜籽油受国家抛储量价齐高的影响,成为油脂中最强品种。从内外盘表现来看,外盘表现强于国内,CBOT豆油大涨9.78%;BMD棕榈油月涨幅则高达13%,一举站上3000令吉/吨。

    就油脂形态而言,外盘走势远较国内平稳,CBOT豆油上升态势完好,输入性通胀影响和原油企稳后仍有上行动能,整体来看,长期油脂仍可保持偏多思路,高位注意风险控制。

    二、影响因素分析

    1、 内外经济存在差异,国家调控难度加大

    当前经济情况下,内外经济体存在较大差异,根据美联储公布9月份会议纪要,如果美国消费者价格依然过低而失业率过高,则需购买更多美国国债或采取其他调控通货膨胀的新措施。此外,会议还下调了对2011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期,并预计核心通胀率明年将进一步下滑。上述内容预示,美国宽松货币政策还会持续,并影响美元汇率走低,美元还会流入发展中国家,加剧这些国家通胀压力。与此不同的是,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955亿元,同比多增788亿元。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69.64万亿元,同比增长19.0%,增幅比上月降低0.2;狭义货币M1余额24.38万亿元,同比增长20.9%,增幅比上月降低1个百分点。9月4大国有银行新增贷款2000多亿元,9家股份制银行新增贷款1020亿元,9月新增贷款或超5000亿元,信贷投放总量及增长节奏均超出监管机构的预期。9月外汇储备激增1004.09亿美元,创下历史外汇储备单月新增最高值,显示国际热钱加快流入。在内外资金的助推下,通胀预期热炒,商品加剧了上涨步伐,促使国内第一次加息0.25%,但就目前来看,收效不大。

    在国内通胀预期兴起、国外经济尚处于复苏阶段的情况下,,原油走势对于商品尤其是油脂的联动性加强。从原油的图形来看,前期低点68-70美元/桶的支撑较强,原油回落空间不大,目前已处于相对低位区域;当原油再度上行,对于整体商品市场尤其是油脂价格有很强的提振作用。

    2、 北半球新豆陆续上市,南半球预期炒作开始

    USDA10月供需报告显示,预计本年度美国油籽总产量为1.028亿吨,比上月预测值下调200万吨。其中大豆产量预计为9276万吨,比上月预测值下调203万吨。大豆产量下调的主要原因是大豆收获面积和单产均低于此前预期,预估大豆收获面积为7680万英亩,比上月预期值低120万公顷。预计大豆单产为44.4蒲式耳/英亩,比上月预期值低0.3蒲式耳/英亩。美国农业部对葵花籽、花生产量预期值也做出下调,对油菜籽、棉籽产量预估值高于上月。美国农业部表示,全球饲用谷物供给偏紧,年度末库存预计下降至1.63亿吨,其中美国和欧盟库存降幅预计接近50%,美国玉米年度末库存降至过去14年来的最低。美国农业部对玉米、大豆产量的下调幅度出乎市场预料,对期货市场形成明显利多。从后期影响来看,玉米产量的下降对市场形成的影响还会持续较长时间,而玉米价格的上涨又会带动大豆价格,后期利多因素短期内还难以消失。

    预计11月份美国农业部还会对大豆、玉米产量预估值进行调整。根据美国农业部历年来对大豆产量预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在过去10年中,其中9年的11月份对产量的调整方向和10月份一致,只有2009年11月份调整方向与10月份不一致,但相关甚微。预计11月份美国农业部下调或平调大豆产量的可能性较大,该月报告很可能对市场继续呈利多影响。

    3、 进口油脂油料折油水平下降,港口库存明显回落

    海关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进口豆油数量显著增加,达到27.8万吨,高于1-8月份月均7.4万吨的进口量;1-9月份累计进口豆油87.4万吨,降幅超过50%。9月份我国进口棕榈油(含硬脂)40.3万吨,低于1-8月份月均46.9万吨的进口量;1-9月份累计进口棕榈油415.2万吨,降幅14.1%。9月份我国进口菜籽油10.3万吨,高于1-8月份月均7.4万吨的进口量;1-9月份累计进口菜籽油69.3万吨,增幅84.8%。由于豆油、棕榈油进口速度较慢,今年1-9月份三大品种植物油进口进度明显慢于09、09年。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三大品种植物油进口量为571.8万吨,2009年同期为696.0万吨,2008年为603.3万吨。相比于去年同期,今年1-9月份三大品种植物油进口量减少了124万吨。此外,1-9月份我国油菜籽进口量仅有134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111万吨,约减少榨油45万吨。进口油菜籽榨油和植物油进口减少量合计为169万吨,要弥补这一减少量,需要914万吨的大豆,而今年1-9月份我国大豆进口增加量779万吨,即使将增加量全部压榨,也不足以弥补上述减少量。考虑到今年我国油菜籽减产,其他油籽品种产量也未显著增加,1-9月份进入流通环节的植物油数量实际低于去年同期。

    我国装运棕榈油进度较慢,如果后期装运量仍保持在目前水平,11月份进口量很可能继续受到影响。由于棕榈油到货量持续偏低,港口库存得到消化。目前库存总体水平约33万吨,不足7月份高峰时的一半。

    今年4季度植物油进口很可能会高于前3季度平均水平,但全年进口量预计难以超过去年。2009年第4季度,三大品种植物油进口量合计234万吨,月均78万吨。从船期监测数据看,今年4季度要达到这一水平,存在较大难度,4季度进口量很可能继续落后于去年同期。不过考虑到国储和临时储备植物油较多,如果储备油流入市场,流通环节供给会较为充足。

    4、油脂现货与豆类压榨利润

    (1)、进口成本大幅提升,价格上涨传导至终端

    近期,沿海豆油价格涨势趋缓,贸易商担心价格回调,继续采购积极性下降。中间环节库存豆油均有较大幅度帐面盈利,豆油价格经过此前数周上涨,短期回调动力逐步积累。不过豆油价格短期回调后,重新上涨的可能性仍然较大。进口大豆、豆油价格的成本的上升继续影响国内价格。按近月船期进口大豆成本测算,油厂按当前豆油和豆粕价格出货,加工收益已经由盈利转为微亏,在大豆成本的影响下,豆油价格回调幅度不会很大。

    从进口豆油来看,12月船期南美毛豆油到我国CNF报价1156美元/吨,折合完税成本9640元/吨,高于国内四级豆油价格。即使按10月份厂商订购的豆油价格测算,到货成本也达到9000-9200元/吨。除此之外,批发市场小包装油继续上调价格,超市等终端销售市场也在上调或酝酿上调售价,幅度在10%甚至更多,植物油价格的上涨已经传导至下游末端。根据以往的经验,价格在完成产业链的传导后,一般不会就此终结。

    (2)、进口大豆成本攀升,油粕价格收到支撑

    官方监测数据显示,由于沿海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上升,而豆粕回调幅度较大,抵消了豆油价格上涨对加工收益的影响,沿海油厂初榨环节收益小幅回落,过去一周到港进口大豆成本3720元/吨,以此为基础测算油厂初榨环节平均加工收益为589元/吨,但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近月船期进口大豆成本上升,12月船期美国大豆到我国CNF报价540美元/吨,以近月船期为基础测算的大豆加工收益下降,目前为加工亏损2元/吨,由盈转亏。以近月船期测算的油厂加工亏损,意味着后期油、粕价格将受到大豆成本的支撑。本周港口大豆分销价格为4180元/吨,以此为基础测算的大豆加工盈利189元/吨,连续第17周盈利,但明显低于本月中旬水平,港口大豆分销价格短期上涨难度较大。

    而就国内大豆压榨情况而言,黑龙江豆粕价格稳定,豆油价格显著上涨,油厂加工收益为221元/吨,连续12周盈利。目前黑龙江大豆购销市场比较清淡,但较高的加工收益会吸引油厂采购,当地大豆价格还有上涨空间。

    5、 政策:保护为主,打压不足

    10月开始,东北大豆将陆续上市,在国内已经连续收储三年、国内库存水平较高的情况的情况下,08年收储大豆如何处理?新年度是否继续收储?后市油脂将如何抛储?等等问题成为了油脂产业链各环节所关心的问题。

    这几年的政策变化来看,收储政策的灵活变化、进口政策的逐步制约,都显示了国家保护油脂产业的态度。政策效果也开始逐渐显现,商业库存水平处于低位,油脂进口逐月降低,国家对于油脂的价格调控能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有关数据显示,国家的大豆库存不低于600万吨,菜籽油库存至少在190万吨水平,同时,在08/09年度,还进口了不少油脂,中央和地方储备基本达到饱和水平,不少商业库存成为了临时国家库存所在。

    随着近几个月油脂价格持续走高,国家放松了对阿根廷豆油进口的制约,进口水平迅速恢复;10月20日,国家开始抛储食用油,如豆油、菜籽油、葵籽油等等。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抛储只是国家库存向商业库存的转化,而且轮储品种还是09年的临储油脂而非08年的,市场压力并不大,反而激发了油脂企业的抢购情绪,推动价格走高,调控短期难以见效。而就收储方面来看,新年度收储大豆政策的迟迟不出,国家很可能不再采取大量收购而是适量储备的政策,政策的方式手段更为灵活。

    6、CFTC基金持仓:资金维持在05-07年度牛市水准

    CFTC报告显示,截止10月19日,基金增持大豆24859多单手,同时减持空单662手,基金净多单由上周的172954手增至197151手。投机基金在大豆上的期货和期权上的净多单由上周的162679手增至本周的183882手;指数基金在大豆期货和期权上的净多单由上周的194438手增至本周的198120手。

    就豆油持仓情况而言,基金在豆油上的净多单由上周的86635手减至本周的83177手,虽然出现了连续两周的小幅减少,但资金持仓水平依然维持在05-07年牛市的高位水准。这推动了外盘豆油一路走强,主力12合约更是创出50美分/磅以上的新高。

    三、技术分析及后市展望

    1、技术分析

    从豆油的走势来看,下方面临8500元/吨的较强支撑,未来行情以震荡整理为主,预计11月震荡区间主要在8800-10000元/吨,上行在11000-12000元/吨处会受到较大压制。

    从棕榈油的走势来看,由于棕榈油主要依靠进口,马盘棕油的影响不可忽视,从短期来看,马盘一举站上3000令吉/吨,对国内市场有较强带动作用;P1105下方面临7300-7500元/吨的较强支撑,11月有望处于7700-8500元/吨区间,上方压力9000元/吨。

    从菜籽油的走势来看,按目前国家抛储情况及油厂竞拍成本,RO1105在相对高值区域11000-12000元/吨有较强压力,下方9000-9200元/吨支撑,随着价格平台的逐步抬高,再加上政策支持下菜油本身易涨难跌,预计11月震荡区间为9500-10500元/吨。

    2、后市展望

    从历史统计规律来看,四季度油脂易涨难跌,11月份的油脂处于震荡整理、重心偏上的情况,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基本面还是宏观因素,仍有推动其继续上行的因素存在。

    总体来看,三季度的反弹行情,在四季度仍有望延续,大幅回调买入,万元以上高位关口谨慎控制仓位成为这一阶段的最优选择。只要外盘没有出现大幅回落,国内油脂的上行步伐就难以停止。

    后期需要重点关注因素:

    (1)、大豆的基本面情况,如北半球产量、压榨情况、南美大豆种植情况、国内进口水平等;

    (2)、原油、美圆等周边市场情况;

    (3)、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重点关注国家收储、抛储等产业政策;

    (4)、CFTC基金持仓变化情况、国内市场资金变动情况;

    (5)、养殖业情况和油脂消费情况,油脂整体产业情况等。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