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观点 » 正文

货币发酵的农产品牛市已近尾声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09-13  
      今年地球好像转得离太阳格外近,北半球的夏天令人窒息地酷热。天干物燥,靠天吃饭的农业自然备受关注,小麦领头,棉花、玉米等农产品价格翻着跟头往上涨。中国国内同样如此,涨势出现得甚至更早,从绿豆开始涨,甚至连葱姜蒜都没落下。

    这个夏天,几乎所有的农产品都贴上了涨价的标签。追根溯源,各式各样的炒家被拉了出来,从国际投行、对冲基金,到四处流窜的二道贩子和有货不卖的农户,都成了导致农产品涨价的策划、实施者。不必讳言,在涨价的过程中,一些人获益匪浅,他们也确实应当为农产品价格的过度上涨承担责任。但要把这些投机分子放在罪魁祸首的位置上,个人认为,还是过于高看了他们。

    价格由供给和需求决定,一方面是商品本身的供给和需求,另一方面则取决于货币的供给和需求。显然,恶劣的天气让农产品供给在某些环节上出现缺口。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目前整个经济体系中沉淀了过多的货币,这才是农产品涨价的深层次原因。

    金融危机过后,各类的经济刺激计划和放贷计划纷纷出炉。市场看起来活泛了许多,然而其实际效果除了让体系内的货币更多以外,其他的实质作用则很难评估。即使后来经济出现复苏迹象、投资开始增加,也很难判断到底是因为新增的货币投放,还是以前那些小心翼翼的现金浮出水面。

    经过两年的喘息后,大量的货币还是耐不住寂寞,恶劣天气下的农产品就成为这些货币的“猎物”。换个角度来看,各个品种上都充斥着如此众多的炒家,从绿豆、大蒜、生姜,到小麦、棉花、玉米,无一不遭到大幅炒作。

    经济学上有一个周期理论,说的是经济发展存在一个大致稳定的周期,从衰退、停滞、到复苏、高速发展,然后进入新一轮的衰退。其中的短周期大概在8年左右。按照这一理论,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是一个周期,而到2008年的危机爆发又是一个周期。一般来说,衰退之后,需要时间和经济运转来消退此前一轮的泡沫,重新夯实基础后再次增长。

    然而,本轮危机中各国的援救方案,都是希望通过在短期内大量注资,令经济重回加速增长的轨道。现在看来,这种注资行为仅仅相当于一剂强心针,经济增长的脉搏虽然再次跳动了,但是整个肌体的沉疴并没有消除。

    由于美国担心二次衰退、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阴魂不散、日本担忧币值过高影响出口,主流国家的“印钞”行为(量化宽松)还将继续,甚至可能加快。那么,不断增加的货币只能导致商品价格的增长,甚至农产品只是发端,其他商品、服务的价格也将依次上涨。一个容易理解的理论是,农产品作为所有商品和人力资本的构成要件,其涨价必然会增加其他商品的成本。更何况货币越来越多。

    当然,基于资本的逐利性,其不可能长期只呆在一个板块中。随着生产要素价格的传导机制逐渐发挥作用,工业品价格上涨趋势被再度点燃。伴随着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动力的逐渐减弱,对国内带动作用下降。特别是国际小麦价格已经表现出滞涨之势。近期俄罗斯放松粮食出口禁令,表明其国内粮食供应依然稳定,小麦减产的炒作可能继续降温。而双节之后,市场的消费旺季即将过去,需求减弱将降低农产品的上行动力。基于此,笔者认为,农产品市场的涨势可能接近尾声。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