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农户的心理预期价格要高于临时收储价
一是今年继续实施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收储价格由每百斤185元提高到195元,以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但是农户的心理预期价格要高于临时收储价,达到两元以上。
二是总产减少因素。据资料显示,今年国内油菜种植面积为9600万亩,较上年减少约1200万亩,减幅超过10%;另一方面屡次遭遇不利天气的侵害,扬花期又受到低温阴雨天气的影响,导致今年油菜籽单产减产,总产下降。使油菜籽的供求关系发生改变,产不足需会给今年油菜籽市场价格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三是成本因素。2009/2010年合肥油菜籽平均亩成本投入488.0元,较去年增加57.00元。其中现金成本(主要是农资费用)、土地成本、人工成本分别是239.48元、46.00元、101.33元,分别比去年增加15.53元、13.00元、19.84元。农资费用增加主要原因是化肥、农药、机械和畜力作业等费用增加。按临时存储价格计算油菜籽每亩毛收入减去种子、农药、化肥等成本以后连基本的劳动力成本都不够,市场价格过低必将增强农户的惜售心理。
(二)临储油脂油料未能被市场有效消化,“顺价销售”进展缓慢
首先,连续两年收储,国家已建立起庞大的油脂油料库存储备。从2008年10月到2009年6月,国家先后五次在主产区进行大豆国家收储,目前至少还建立有超过500万吨的国产大豆储备库容;2009年国家继续对新季大豆施行收储计划。2008年11月份以来,从有关统计数据来看,目前国家还储备有菜籽油近180万吨。根据《中央储备粮油轮换管理办法(试行)》部分油脂油料(尤其是2008年季产油脂油料)面临轮换的压力。
其次,由于国家托市政策,造成国内油脂油料市场“被紧张”,价格低廉的油籽蜂拥而至,油料进口量迅猛增加。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进口大豆4255万吨,进口油菜籽328万吨,三大植物油进口890万吨。政府为保护农民利益,对大豆、油菜籽实行“高价”托市收储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管理费、仓储费不断增加,临储成本高企。但在国际油料丰产的大背景下,油脂油料市场低位运行,临储油脂油料未能被市场有效消化,“顺价销售”轮储进展异常缓慢。新菜籽陆续上市,而临储陈菜籽油仍在库中未能被市场有效消化。
因此,在国际油料市场供给充裕、国内储备油脂油料库存高企的情况下,菜籽、菜油价格难以出现大幅上涨行情。
(三)菜粕价格下滑势必对油菜籽价格上涨带来压力
5月份以来,新菜粕的预售工作就有条不紊的开始进行。新菜粕预售价格普遍集中在2100--2200元/吨之间。据了解,以此价格区间预售的新菜粕由于较现货价格低出200元/吨左右,因此也吸引了一定数量买家的订单。而同时,因油厂普遍担心今年后市在经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对预售数量也做出限定。由于当前国内豆粕市场价格仍在3000元/吨以下徘徊调整,在比价劣势凸显的情况下,菜粕市场消费空间遭受挤压。随着新季菜粕即将集中供应,加上南方地区天气状况不佳,水产养殖现状仍较为低迷,影响到饲料企业对菜粕的采购,因此,菜粕市场成交低迷的情况仍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同时,由于后期国内菜籽加工水平提升,菜粕市场供应放量的预期也会对其价格走势形成压力,因此,国内菜粕市场价格正处于下滑通道之中。下游产品价格下滑势必对油菜籽价格上涨带来压力。
虽然目前油厂都陆续挂牌收购,但因菜籽上市量有限,且油厂收购价格仍低于农户心理价位,部分农户仍处在观望之中,因此短期内菜籽市场购销僵持的局面仍将延续,菜籽市场交易量短期内难以得到明显提升,油厂开机水平亦将保持低迷状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油菜籽、菜油市场近几年已经高度市场化,其价格运行也以市场自行运行调节为主,而由于国内农业经济较国外相比仍有很大距离,造成油脂 油料上下游产品整体缺乏国际竞争力,面对油脂油料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价格波动幅度越来越大、产业链条受冲击日益严重,国家在近两年加强了对油脂油料市场的调控力度,菜籽、菜油也成为国产油料供应中的主要调控品种。因此对于后期菜籽价格走势,我们必须关注国家政策同时,对国内三大油脂品种中豆油和棕榈油产量和市场供需状况也必须做到全面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