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E期棉突破两年来阻力关口在即
1.新年度美棉出口签约活跃
USDA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7月29日,2010/2011年度提前签约量活跃,出口签约量已累计达到82万吨,而上年同期不足30万吨,在新年度到来之前,美棉已经有20%产量签约出口(产量按照400吨计算)。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是美棉10、11月份加工能力,能否在短时间里准备如此多的资源,二是美国东部、西部的几个主要港口装运能力,再者,中国2010年滑准税配额谨防过期问题。上述问题一旦出现,可能对阶段性行情造成制约。
其它国际基本面,巴基斯坦今年遇到历史性的洪涝灾害,威胁棉花粮食主产区,其国内轧花厂协会最新预测显示,今年产量可能由此下滑20%—25%,与此前ICAC、USDA预测的增产5%形成反差,从而对国际市场形成一定的利多刺激。
2.基金态度转变,大幅增持多单
ICE交易所公布的期棉投机持仓显示,在54年来投机持仓首次转为净空头率之后,截至7月30日当周,基金大幅增持多单,净多头率增加6.3个百分点,基金对后市态度发生很大的转变。另外从最新CFTC公布的基金投机持仓来看,截至8月3日,总持仓大幅增加近9%,增至179080手,投机净多头率大增5.35个百分点,增至13.14%。
3.金融及宏观环境有利
从整体市场面临的环境来看:农产品2010年遭遇极端灾害天气,产量供应堪忧,小麦已经凸现;全球经济持续恢复且中国有望政策松绑,引发高风险资产投资情绪升温;美元在经历近两个月持续走低后,一旦79.6位置跌破,将引发新一轮贬值;全球货币政策退出遭遇困境,通胀预期不减。因此在上述几个方面的共同影响下,一定程度上对农产品后市走向形成良性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相信未来一段时间,在整个市场氛围总体向好的支撑下,外棉突破80美分技术阻力位概率大增,并将打开上涨空间。
抛储尘埃落定,有望指引收购初期新棉价格
自7月初以来国内棉花现货持续振荡,成交清淡,但价格相对坚挺。在棉花长势相对正常情况下,国内棉花市场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抛储方面。8月9日国家正式发布抛储消息,从几个关键点来看:数量60万吨,抛储底价16500元/吨(标准级、净重),8月10日开始,对竞买企业进行了诸多限制,竞卖并且以打“捆”方式销售,每捆原则上在100吨至200吨之间。
综合分析来看,首先,在距离新棉10月初上市,大概还有8周工作日时间里,每天平均1.5万吨,正好是60万吨,顺利接轨新棉,打消新旧年度间资源紧张的市场恐慌性心理;其次,由于实行捆绑销售,对一些中小纺企而言,无疑面临资金等各方面压力,令其参与兴趣大减,对大型纺织企业有利。
综合今年的种植面积、棉花长势、周边农作物价格、棉农以及中间商和纺企各方可接受心理价格预期等,预测新年度收购成本价不低于16000元/吨。而此次国家抛储限定底价在16500元/吨,与现货价差达1500元/吨左右的水平,平抑价格的意图明显。但从保护棉农、保护棉花种植角度,又要使新花收购价格维持在较具有竞争力的水平,推算来看,16500元/吨皮棉价格折合新棉收购价不低于3.8元/斤(按照38衣分、1.3元/斤的棉籽测算)。可以说,国家此次抛储充分考虑了市场各方预期,而且背后决策相关方做了很多细致的研究工作,同时对新年度市场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结论
当前1101合约价格经过反弹后维持在16700—16800元/吨左右,和抛储底价16500元/吨相比,期棉优势依旧相对明显。从操作角度来看,市场对于抛储的担心终于放下,逢低买入仍不失为安全的策略,对于谨慎的投资者,可以再关注抛储前几日的表现过后,再确定操作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