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缺口高企仍将支撑棉价高位运行
USDA 7月最新预测数据显示,2010/2011年度中国棉花产销较上一年度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产量718.5万吨,较上以年度增加10.9万吨;消费量1066.9万吨,较上以年度增加32.7万吨。产量增加幅度不及消费增幅,以致新年度我国棉花供需缺口依旧高企。按照USDA的预测数据,2010/2011年度我国即便是进口253.7万吨的外棉,仍存94.7万吨的供应缺口,因此,新年度我国棉花供需缺口高企的格局仍将支撑棉价高位运行。但是在影响棉价的各因素中亦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1.全球经济复苏趋缓对下游需求的影响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普遍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政策对促进全球经济快速复苏效果明显。但“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刺激方案亦对后期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副作用,这或将导致下半年世界经济增幅明显放缓。
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6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额约186.65亿美元,同比增幅33.83%,环比增幅13.59%,逼近历史高点。虽然出口数据尚可,但随着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纺织行业对下半年市场形势预期变得更为谨慎。据了解,随着五六月份欧美市场第一批补货结束,目前纺织企业订单已在减少,而棉花价格却在最近两月暴涨,纺织企业利润进一步被侵蚀。对于下半年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形,外向度高的纺织企业仍面临很大压力。单就目前的形式看,后期全球宏观经济因素对下游纺织消费的影响力度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2.美棉增产对中国供需缺口的弥补
基于种植面积的增加,USDA 7月最新预测,2010/2011年度美国棉花产量高达398.4万吨,较上年度的265.4万吨增加133万吨,增幅预期达50.11%,远远高于面积19.2%的增幅。但是如此高的产量数据是基于美国天气预期良好的情况下,对于美棉具体的增产幅度仍存在较大变数。
若按照398.4万吨的棉产量计算,2010/2011年度美国可供出口的棉花为311.3万吨,那么可进口到我国的量又有多少呢?自1999年开始,我国从美国进口的棉花量占中国棉花总进口量的比例最低为29.22%,最高为60.34%,按照此比例计算,2010年我国可从美国进口的棉花量在74.14万—153.08万吨之间,如此大的差距对对中国348.4万吨供应缺口的弥补力度极其有限。
利空预期:抛储造就市场纠结心理
中国棉花协会发布的行业警示提出,为满足纺织企业生产需要,稳定棉花市场,经国务院批准,有关部门近期将继续增发一部分滑准税进口配额,至此,本年度发放的进口配额总量已达360万吨。同时,抛储60万吨的预案获批,交易规则也已经制定完成,如果市场需要,随时可以启动。
但是笔者认为,目前国家棉花储备总量大概120万吨,若真的抛储60万吨,国家今后对于市场的调控能力或将大打折扣,这次是否只是想通过对各方心理的调节以达到改变市场供需形势的目的?再从棉花进口配额方面来看,即使现在发放80万吨的进口配额,受船期和装运能力的影响,8月底前也很难有外棉抵港,当前进口配额数量仍难实际满足纺织企业的需求。
不可否认的是政策调控力度虽有限,但若抛储的时机选择恰当,对市场的影响亦不可小觑。且目前很多用棉企业都在等待接抛储棉,采购明显减少,观望情绪浓厚。
利多预期:新棉上市迟、收购价格预期推高棉价
2010年国内产棉区棉农植棉积极性下降,据中国棉花信息网6月生产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为7878万亩,同比增加仅1%。而且今年棉花播种较晚,各地天气异常,使得棉花生长期较常年偏晚,苗情总体偏弱。此外,很多地区因为自然灾害,导致棉花大幅减产及绝收。
对于新年度棉花产量的预期,市场明显偏“悲观”,如此以来,2009年棉花供需缺口已经难以弥补,加之2010年新棉的推迟上市以及减产预期,为后期棉价延续强势提供重要支撑。
此外,2010/2011年度棉花收购价格亦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据调查,市场普遍预期籽棉收购价格较高,且对于采棉工的成本预期也将大幅提高,折合成皮棉价格不低于16000元/吨。再加上新棉上市、入关时间也会比往年晚,内地纺织企业难以在较短的时间获得新疆棉,进而导致高等级棉供给紧缺,推高棉花价格。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虽然目前市场复杂多变,但是在新棉上市前棉市供应紧张的格局难以改变,棉价仍将坚挺。主力1月合约重点关注16000元/吨的支撑力度,站稳则择机做多,突破可空单适量入场。后期重关注全球供需格局,纺企资金链、销售状况,以及宏观形势变化,一旦市场形势有利,新年度棉花仍将延续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