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面压力重重
国际方面,自希腊债务危机爆发至今,欧元兑美元跌至4年低谷,虽有欧盟和IMF的援助,但欧元区经济前景令市场十分忧虑,甚至担心其有可能拖累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在此影响下,资金避险需求增加促使美元持续走强,大宗商品承压下行的氛围没有明显好转。而国内自房产调控开始后,股市大幅下挫,进入漫漫寻底阶段。另外,国家发改委近期将会同商务部、工商总局等部门组织开展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炒作农产品行为的专项行动。种种因素之下,市场信心难以迅速积聚。
印度出口禁令撤消,短期利空难持久
5月21日,印度政府宣布撤销4月下旬开始实施的棉花出口禁令,中国棉企可以重新进口印度棉花使得市场预期国内供应紧张局势有望缓解,郑棉多头资金高位获利平仓意愿极为明显,空方力量也有所增强,已处高位的郑棉期价短期陷入回调格局。但出口商在出口之前必须从对外贸易秘书处获得许可证,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其出口仍受到限制,难以迅速改变目前的供需格局。从美国农业部5月份的数据来看,2009/2010年度印度棉出口预计135万吨,目前可供继续签约出口量不足40万吨。所以总体上看,印度出口禁令撤销对中国棉价的影响有限,一旦被市场消化,郑棉仍有望显强。
最新公布的棉花进口数据显示,中国4月份棉花进口量为32.4万吨,与3月份的32.4万吨基本持平,其中从美国进口量最大,为13万吨。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世界范围内棉花消费量在当前市场年度预计增加11%。从美国库存方面看,近三分之一的美国棉花库存囤积在ICE名下仓库中,ICE棉花库存5月20日减至106.3万包,强劲的需求及全球库存的缩减将继续支撑棉花维持高位。
国家棉市政策调控意犹未尽,调控为稳定并非打压
棉价的持续上涨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除有关部门积极协调新疆棉外运、5月份发改委再次增发80万吨进口配额之外,近期国家发改委再度召集有关部门会商当前棉花形势,研究相关政策措施。21日中国棉花协会网站公布行业警示,在积极协调疆棉运输、增发配额之后,下一步国家将根据市场变化和纺织需求形势,研究继续增发进口配额,同时不排除采取其他调控手段稳定市场。
仅仅能够维持纺企一个月用量的80万吨配额,从当时盘面看实际上已经被市场充分消化,且更多地表现出来的是提振并非利空。而发改委讲到的不排除采用其他调控手段来稳定市场,这个其他手段或许指的就是抛储,但目前国储棉库存也就120万吨左右,考虑到新棉将推迟上市以及国储必须保持正常储备在80万吨左右,近期就算有抛储计划也不会太大。国家一旦在当前形势下抛售储备,则势必被市场看成是资源极度紧缺的标志。因而对待这一手段,有关部门会十分谨慎,在全球需求上升后续供应有限的情况下,政策调控棉价的空间并不大。
数据显示棉花供应紧张局面仍难以改变
4月底纺企调查显示,纺企工业库存约120万吨,大概是38天的用量。商业库存方面,据了解内地棉花库存非常有限。从国内库存及纺织用棉量来看,目前国内每月的用棉量为80万—90万吨,5月至8月四个月时间需要棉花320万—360万吨,国内供应目前能解决220万吨左右。即便充分进口,缺口也在100万—140万吨以上,供需紧张局面后期将集中体现在8月份至新棉上市期间。市场供需紧张局面短期难以得到改变。
天气条件欠佳,部分产区棉苗生长堪忧
中国棉花协会棉农合作分会和新疆华泰棉花专业合作社,分别对内地12个省和新疆自治区310个县、市、区2705户棉农进行了植棉意向和播种进度调查,内地面积与3月调查结果基本相同,全国2010年植棉面积总体保持稳定。由于大部分棉区播种期气温偏低,全国棉花开播时间推迟,部分地区还出现气象灾害,棉花生产开局不利。5月份,天气自然灾害频发,5月14日至15日,阿克苏地区境内普遍遭遇降温、大风及冰雹天气,阿克苏地区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9.53万亩,其中棉花37.18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19460.5万元。
今年厄尔尼诺天气较为严重,新疆北东部地区天气依然不佳,山西、河北北部、黄淮西部、江汉、江南西部、华南大部以及西南等产区也面临不良天气,对棉花幼苗生长不利,后期天气的不确定性为新棉产量增加了不确定性。
综合来看,供应偏紧格局之下棉价大幅上涨,所谓高处不胜寒,部分多头获利盘平仓意愿强烈,加上进口配额下发以及不确定的抛储因素令看空气氛陡增,此时印度撤销出口禁令迫使期棉短期回调加速,但在全球需求上涨、后续供应有限的影响下,棉价继续回调的空间并不大。随着库存的逐步减少,棉价后期有继续回升的可能,但谨防政策面变化,预计后市棉花高位振荡偏多将成为主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