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美国农业部(USDA)公布了5月大豆供需报告。从报告的调整和预估情况来看对市场形成利空影响。对2009/2010年度美国大豆供需形势的调整集中在需求方面,其中压榨量和出口数据小幅上调被残余量的同等下调所抵消,从而保持了最终期末库存预估1.9亿蒲式耳不变,但同之前市场低于1.9亿蒲式耳期末库存的预估相比偏高。而令市场广泛关注的新作物市场年度供需形势预估则更显利空。对于新作物年度2010/2011年度来说,供应方面种植面积采用3月种植意向数据7810万英亩,单产则采用趋势水平的42.9蒲式耳/英亩,预计新作物年度的产量水平将达到33.1亿蒲式耳。
需求方面,受南美丰产影响,压榨量和出口量的保守预估使得2010/2011年度总消费预估为31.44亿蒲式耳,同比削减1.79亿蒲式耳。按照这样的供需预估,则年末库存为3.65亿蒲式耳,这也是最近10年来第三高的库存水平,而同比增长幅度达92.1%,这个库存水平对应的库存消费比也将达到11.61%,这将是一个恢复性的宽松供需局面,同过去三年的紧张局势形成鲜明对比。
报告凸显的本年度美国豆类需求看来非常悲观。我们预估4月份美国大豆出口仅为5754万蒲式耳,同上月出口量1.315亿蒲式耳相比削减幅度超过50%,也低于过去3年水平,达到了近十年的最低位。当前出口进度和USDA最新预估的出口情况进行对比,后期只需要每周完成19.8万吨的出口量就可以实现USDA的最新预估,而这个水平和最近几周的出口水平保持相当,也就意味着当前USDA预估水平后期难以有进一步上调动力,除非后期出口表现强劲,而这在我们看来是小概率事件。
压榨方面,NOPA4月大豆压榨数据表现较差。尽管本年度压榨量连续高企,但本月压榨量却大幅回落,且4月的1.317亿蒲式耳的压榨量已经成为近三年来同期最低水平,这和本年度前期的压榨量呈现出明显反差。
在国际市场面临巨大压力背景下,国内情况也并不乐观。国内进口大豆的巨量到港、豆粕需求逐步淡化以及替代油脂进口的增加将成为压制国内油脂油料市场的重要因素。业界预期,未来三个月内,进口大豆到港量将达到1500万吨以上,这将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据,而当前港口大豆库存同样处于高位,庞大的进口大豆供应量将成为压制国内油脂油料价格的首要因素。而随着夏季到来,豆粕和豆油消费逐步进入淡季,下游消费减少和上游供应的巨量形成明显矛盾。
国际市场基本面转向,在经历了南美减产之后,后期供应量和库存将呈现逐步累积状态,而美国大豆需求已经陷入最差水平,这是后期对国际油脂油料市场形成重要压制的基本面因素。对于国内来说,进口大豆巨量到港、需求逐步减弱也不利于价格走势。在基本面疲软的背景下,宏观金融市场环境的不利变化将和自身疲软形成共振,后期油脂油料市场依然存在下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