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多继续推高菜油期价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0-04-23
      2010年4月19,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决定继续实施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收储价格由每斤1.85元提高至1.95元。该消息可以被解读为对菜籽油的重大政策性利好,但市场走势却让多头热情降了温。菜籽油期价仅在次日小幅冲高,主力合约1009未能超越8300元/吨关口,远期1101合约虽然略强,但也受制于8400元/吨关口,盘中成交清淡。对此,我们有必要对政策意图和市场走势的巨大反差做出解释,以辨析菜油后期的走势。

    国家继续实行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并适当提高收储价格在市场预期之中。于情:国内油菜籽主产区四川、云南、贵州遭遇严重干旱,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在3月24日发布的预测:云南和贵州两省本年度油菜籽将减产50%,总产量仅为50万吨左右。同时由于连续不利的天气影响,有机构预期我国油菜籽总产量可能降低8%,仅为1042万吨。考虑种植成本的提高,为保证农民种植收益,国家提高油菜籽收储价格势在必行;于理:政府主管部门此前在多种场合表态:将坚持对大宗农产品的托市收购政策,承诺价格不降低,进一步考虑国家2009年度对国产大豆收储政策的延续和价格的提高,也可预期油菜籽收储行为的延续,并可预计价格上扬。

    这里需要特别提到的是收储价格的上涨是超过市场预期的。消息公布当日下午,笔者正和一大型粮油企业进行交流,其预估是1.88—1.90元/斤,市场人士也大多持这种观点。最终确定的收储价格确实是高于预期。这实际上也传递出一种信息:即国家维持国内油料生产稳定的决心。与政策利多的高预期对应的是市场反应的平淡,如何认识其中的巨大差异,我们需要从三点入手:

    首先是对油脂油料大势的解读:由于美国和南美大豆巨量增产的现实压力,以及美国大豆种植面积继续扩张的预期,对豆类保持过度的乐观是不实现的。近期,由于基金在豆类上做价差交易,维持粕强油弱的状态,使得整体油脂价格都陷入盘整格局,大势不济。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2008年,食用油整体暴跌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基本原则:对菜籽油的的研判是需要放置于食用油整体环境之中。美豆油在40美分关口徘徊,马来西亚棕榈油下破120日均线后反弹无力,外部条件和体系价格上不能给予菜籽油上涨的动力,甚至钳制其自身利多因素的表现。由于消费上的可替代性和菜籽油在食用油市场份额中比例偏小,使得菜籽油受制于整体均衡市。

    再次,由于进口油菜籽的存在,使得国内菜籽油价格也不能形成独立的体系。我们做一个简单的价格对比,以江苏为例,截至4月22日,进口油菜籽的压榨利润为686元/吨,国产利润仅为132元/吨,相差巨大。虽然在零售环节,国产非转基因菜籽油在价格略高于进口转基因菜籽油,但是在批发环节和期货的交割上,两者则没有差异,则意味着在高压榨利润存在时,进口菜籽油和油菜籽将大量冲击国内市场并削弱政策利多效应。

    最后,也是问题的关键,国家油菜籽托市价格的提高,出发点是维护和提高农民的收益,这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国内油菜籽和菜籽油的实际差异,却将给本土的中小油厂带来巨大的经营压力。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计算,0.1元/斤的收购成本上调,在菜粕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菜籽油的生产成本每吨增加500—540元/吨。也就是说目前的压榨利润将被完全吞食,并可能产生较大的亏损,无疑是偏离了国家政策初衷。

    由此,我们唯一可以期待的就是整体油脂价格的上行或者国家加强对进口油菜籽、菜籽油的监管,使得国内菜籽油有相对独立的运行空间和条件。这一点需要我们正确认识。

    就菜籽油而言,基于相对独立的基本面条件和技术上反弹目标(菜籽油9月合约对应8300元/吨)的未实现性,给予温和补涨的判断。而食用油整体也存有轮动节奏,投资者可依托资金流动性和品种强弱节奏之间的差异做主动仓位转移。同样,菜籽油9月合约在1月7日的暴跌过程,存在价格空行区间为8700—8500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