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干旱对油菜籽产量的影响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西南地区干旱对云贵两省油菜籽生产的影响最大。市场估计2010年云南油菜减产幅度为60%,甚至有认为云南油菜籽基本绝收的说法。但实际上,从云南省油菜籽历史产量来看,基本上在20万—30万吨,约占全国产量的1.5%—2%,如果对60%减幅和绝收进行折中,按80%的减幅来计,云南减产20万吨很难对全国油菜籽的供应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再来看贵州的情况。贵州油菜籽约占全国产量的5%,目前估计受干旱的影响产量将下降50%左右,约损失35万吨。2009年全国油菜籽产量较2008年增产140万吨,增幅达11.5%,而云贵两省减产50万吨仅占全国产量的4%,所占比例并不是太高,因此对全国的供应应该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相对于云南和贵州,产量占到全国产量15%的四川省的情况备受市场关注。但目前四川干旱重灾区集中在川西地区,川西并非四川油菜籽的主产区。而德阳、绵阳、资阳、内江等主产区干旱情况轻微,受影响的程度较轻,总体来四川的产量受损不大。
根据天气预报,西南地区干旱有向湖南地区蔓延的迹象,但目前仅对湘西有影响,对湘北油菜籽主产区暂时未造成影响。而湖北地区油菜籽整体生长情况良好。目前市场对湖北地区油菜籽的播种面积估计不一,有的估计湖北种植面积减少5%。但据2009年年底的调查数据显示,尽管国家大幅提高小麦收购价格,但湖北地区的小麦很难达到国家收储的标准,收购价格远低于收储价格,油菜籽的种植收益仍高于小麦,受种植收益的影响,2010年湖北油菜籽种植面积仍较2009年大幅提高。笔者近期向中国油菜籽网了解到的情况也基本与此观点一致。据中国油菜籽网的信息,目前湖北地区油菜籽总体生长状况良好,预计湖北地区产量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综上来看,或许我们仍需客观看待西南干旱对全国油菜籽供应的影响。后期仍需关注干旱发展情况,目前油菜籽正处于生长的关键阶段,如果干旱继续向北方地区蔓延仍将对油菜籽生长产生不利影响,菜油价格有望再次获得提振。
2009/2010年度油脂油料供应充足,进而对油脂市场形成普遍压制
油脂品种具有很强的替代性,在菜籽供需可能出现问题的情况下,我们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油脂油料的供需情况。实际上,目前国内外油脂油料市场面临的最大利空因素就是全球大豆的大幅增产。2009/2010年度全球大豆将较上一年度增产4500万吨,库存消费比提高至19.13%,达到历史较高水平。而国内受2008年以来实施的收储政策影响,油脂油料库存也相当充足。2008年国家共计收储国产豆725万吨,除拍卖和国储转地储外,仍有500万吨以上国储大豆的库存。国内2009/2010年度大豆销售进度也比较缓慢,黑龙江大豆产区农民手中仍有50%左右的新豆仍未销售,相比往年同期明显偏高。从进口方面来看,从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中国已进口大豆1722万吨,同比增加14.5%。国产大豆库存加上进口大豆数量,目前大豆供应相当充足。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3月供需状况月报,预测2008/2009年度我国豆油年度节余量高达129.5万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总体来看,国内大豆及豆油库存充足对豆油产生较强的压制。
从历史情况来看,菜籽油价格基本都高于豆油。目前菜油和四级豆油价差在1000元,而菜油1009合约与豆油1009合约价差则自2009年年初以来基本维持在700元以下,目前两者的价差接近700元,价差处于相对偏高的水平,也加大了菜油价格上涨的难度。
菜油本身的库存压力也不容乐观。尽管目前市场上已经基本没有国产油菜籽销售,菜油以销售库存为主,但自2008年国储对油菜籽实施收购以来,我国菜油年度节余量持续上升,2008/2009年度达到83.4万吨,2009/2010年度的年度节余库存更是达到了155万吨的高水平。目前已经接近菜油2009/2010年度的尾声,随着新菜籽上市的临近,菜油库存压力不容小视。
综上所述,当前干旱对2010/2011年度油菜籽产量影响有限,在国内菜油库存充足以及全球大豆大幅增产的压力下,单纯凭干旱题材的炒作很难推动菜油走出一段独立上涨行情。在目前菜籽进口政策仍未放开的情况下,预计进口数量要恢复到去年的高水平有一定的难度。预计进口菜籽数量下降将对今年新季菜籽上市的收购价格具有有利支撑。此外,2009年菜籽的收购政策仍对菜油市场形成良好的托底效果。按照2009年1.85元/斤的收储价格,以及0.1元/斤的补贴,得到补贴的企业菜油加工成本在8000元以上,8000元基本上成为菜油价格的底部支撑。但未获得补贴的中储粮系统的菜油加工成本则达到每吨8500元以上,按照大豆拍卖的经验来判断,菜油顺价销售的可能是很高的,那么,只有在价格上涨到8500上方后,才会面临库存释放的压力。总体来看,明确的成本和压力线的存在使得菜油在目前的基本面因素下很难寻求一个突破性的方向,短期内仍将保持振荡走势,上下空间都相对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