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钟祥市胡集镇秋桥村4组的余正绪,目前种植有5亩中稻,4亩棉花。他说目前种植棉花的毛收入最高,每亩有1500元,水稻和花生、油菜次之。
根据湖北荆门市物价局在钟祥等四县市区的调查,预计该市棉花农户户均棉花种植面积2.25亩,比上年增加8.17%,蔬菜瓜果预计种植面积增长7.14%,而粮食种植面积增长较小,其中,中籼稻播种面积减少0.45%。
国家发改委此番提高粮食收购价,正是意在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继去年10月12日国务院明确表示将2010年生产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提高后,国家发改委在2月20日宣布,2010年生产的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比2009年提高3元、5元、10元,达到每50公斤93元、97元、105元。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产业所专家蓝海涛表示,国家提高粮食收购价,有利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利于增加产量,平抑较高的粮食涨价预期,对社会稳定有利”。
防农民“稻改棉”?
农业部去年12月27日的工作会议上指出,2010年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确保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单产恢复到2008年的历史最高水平,总产力争有所增加。
不过,农民们有自己的算盘。
湖北荆门市物价局的调查发现,农民种植意向呈现“三增一减”的态势——粮食、棉花、蔬菜瓜果种植面积有不同幅度的增长,油菜种植面积明显减少。“市场价格、惠农政策、生产效益”成为农民种田导向。
2010年荆门市受调查农户户均粮食作物预计播种面积为14.80亩,增幅2.49%。其中早籼稻、晚籼稻播种面积分别增加10.42%、4.62%;中籼稻播种面积减少0.45%。
据悉,2009年荆门市农民种植水稻和棉花现金收益,分别在730元左右,1000元左右;种植优质稻的收益更高,比普通稻要高出20%-30%。
而油菜、小麦效益较低,现金收益分别在350元左右,220元左右;蔬菜、瓜果的投入、现金收益平均分别在700元、1500元左右。
余正绪告诉记者,目前棉花收入的确较高,“国家如果不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则可能会改种棉花”。棉花种得好的纯收入在1500元,但是稻谷最好的也只是毛收入1500元,早晚稻谷则只有1000多元。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不过,国家提高粮食收购价,是否会出现新的粮食库存积压?
国家统计局统计,200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0616亿斤,比上年增加42亿斤,增长0.4%。粮食总产量连续3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实现连续6年增产。由于国家提高粮食收购价格, 2010年有望实现连续第七年丰收。
中科院中国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杨翠红判断,预计2010年粮食播种面积比2009年略有增加,如果不遇到特别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产量有可能比2009年增加100亿斤左右,连续第七年粮食增产有可能实现。
但是她也警告,应当严密关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走势及对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收入的影响。“适时进行政策干预、防止农民因农业生产成本的大幅上升而出现增收缓慢甚至下降的局面,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尽管国家提高了粮食收购价格,但是种粮收入相对于农民打工收入而言,占比很小。河南省新郑市观音寺镇唐户村村民李改枝告诉记者,她自己家种了5亩小麦地,单靠种粮的收入,每年也就5000元,但是打工每月也有1000多的收入。所以“尽管粮价可以,补贴也不错,但是仍赶不上打工的收入”。
湖北粮棉大市仙桃为例。2009年中稻粮种补贴是每亩15元,高于油菜每亩10元。此外,粮食直补每亩为10.9元,其他的还有优质稻补贴每亩1.87元,农资补贴每亩42.8元等,总计超过上缴的提留(相当于费税)。棉花没有补贴,但是作为经济作物,其收入要比油菜和稻谷多。尽管有上述种种补贴,农业种植收入仍不如打工收入。
中华粮网分析师孟凡军告诉记者,此次稻谷收购价提升,对农民实际意义不大。原因是,实际的市场价格已经远远高于发改委公布的收购价,东北地区的水稻现在已经是每斤1.24元了。
“所以本次提高水稻最低收购价,更多的是心理层面的稳定作用。保证农民不用担心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