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涨价藏玄机 外资谋中国市场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9-12-18
     临近年底,食用油行业再次掀起了一轮涨价潮。金龙鱼、鲁花、福临门等几大品牌近期几乎同时宣布上调大豆油、调和油、菜籽油等品种的价格,涨幅在10%上下。

     大豆原产国很被动

     食用油企业所称的进口大豆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增加的理由不成立。有关人士透露,4家跨国公司掌握着全球粮食运销,国内70%以上的榨油企业都被跨国粮商控股或参股。

     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国家粮食局调控司副司长周冠华介绍,目前掌握全球粮食运销的是4家跨国公司,分别是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ADM公司与新加坡郭氏兄弟共同参股的丰益国际,在中国市场的动作最为迅速。丰益国际为益海嘉里的母公司,在国内控股的工厂和贸易公司已经近40家,堪称全国最大的粮油加工集团。而实际上,此次领涨的正是占据全国食用油行业半壁江山、益海嘉里旗下的主打品牌——金龙鱼。“丰益嘉里系”独占中国食用油一半的市场份额。国际粮商巨头凭借资本和品牌等优势,从原料供应、期货贸易、生产加工到市场渠道等,对国内食用油基本实现全链条控制。

     在众多媒体关注食用油价格上涨之时,生产商支持涨价最主要的理由是,进口大豆主产区南美今年遭遇到了旱灾,国际大豆交易量跌价升,带动了国内大豆价格上涨。而有业内人士认为,油价上涨与进口大豆价格的上涨并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人为利益因素成为本轮涨价最主要的原因。不少企业现在加工的大豆是几个月前进口的,当时的价格比现在低得多,生产成本并不高。社科院经济专家李国祥认为:“价格上涨应该是缺乏支撑的。”根据美国农业部的估计,今年世界大豆供给增长16%,是大幅度增长。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周有金表示,因为我国进口大豆采购,一般都是提前6到8个月,也就是说我国现在使用的大豆采购时间至少是今年初采购的,根据当时跟踪的价格,当时采购价格大概也就是在3400-3500元/吨左右。这个价格是保守估计,由于大型企业长期进口大豆,很多价格是控制在3100-3300元/吨之间,本次豆油涨价之后,多数企业利润空间巨大。每压榨1吨大豆,它的实际效益恐怕已经超过700元,这个价格,对于大型企业几乎是一个暴利。

     周有金告诉记者,2009年全年大豆的进口量是4200万吨,占到了全国大豆油市场的90%,国产大豆对于食用油市场的定价权早已散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进口大豆在国内的食用油市场唱主角。

     随着跨国资本对国内市场的掌控,国储粮在食用油领域的调控能力日显苍白,2007年,在跨国粮商的操控下,国内食用油价格猛涨,中储粮抛出20万吨食用油平抑油价,市场上却波澜不起,随后的调查显示,70%的食用油都进入了一家跨国粮商的仓库。

     食用油涨价,生产企业给出的理由是原料成本推动。有业内人士分析,表面上看,原料涨价确实导致加工环节利润减少,但从跨国粮商的经营模式来看,它们控制着从生产到加工的全部环节,加工环节减少的利润,其实早在流通环节就已经落入跨国粮商的口袋。实际上,跨国粮商进行全球粮食产业链整合,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微薄的加工利润,而是看中了大豆贸易中更可观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