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听上去,我国与国际市场接轨程度相当高,似乎意味着食用油市场竞争异常充分,只要大豆种植产量上去了,似乎价格回落当是情理之中。不过,此种逻辑是否成立,并不是简单取决于国门洞开,而应是市场规则机制的健全。
谈到食用油,必定绕不开作为原料的大豆生产问题。我国是大豆种植大国,但我国同时又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仅2008年,共进口大豆3743万吨,进口依存度高达70%.尽管我国大豆消费量在世界大豆消费市场中占有相当比重,但是,犹如铁矿石一样,在定价权问题上却缺乏对应话语权地位。
过去我们还讲,即便在国际上缺乏定价权,只要保证国内市场生产能力,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市场价格调蓄作用。然而,2003年,四大国际粮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趁着中国大豆商误判国际市场价格导致惨亏的“大豆危机”有利时机,以低成本大举进入中国。截至目前,我国现有97家大型大豆加工企业中,有64家具有外资背景,实际加工能力超过5000万吨,占国内总量的85%.
当然,国际粮商的大举进入,是以看似合理的市场价格。而我国无论大豆种植效率,还是大豆的出油率,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落差。实际上,无论是美国还是南美等国,对大豆都出台了补贴政策,表面上是补助豆农,事实上却又为国际粮商占领他国市场提供了强力支撑。
在上一轮物价大幅上涨中,虽然猪肉充当了领头羊角色,但食用油紧跟其后。如果市场机制本身健全,在大豆油用量并未出现明显增长的情况下,大豆油理论上缺乏上涨动力。有趣的是,食用油不仅成功涨价,而且这种上涨并未太大程度反映在国际层面,而是成为中国特色。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每每中国传出增加大豆进口量时,往往成为国际粮商提价的理由,对此,作为消费大国的我们除了几句无足轻重的辩白外,并无实际叫板能力。
明年食用油市场走势到底如何,与生产种植有一定关系,但更取决于国际粮商的“运筹帷幄”.在国内大豆市场没能真正理顺,相关机制缺乏的情况下,即便作为大豆消费大国,在定价方面不可能有送上门的话语能力。仅仅出于对产量的估计,便武断地得出价格必跌的结论,怎么看都有些草率。
东北网:断言粮油价明年下降为时太早
“近期,食用油涨价,引起许多市民恐慌。我看到一个老太太一连8天往超市跑,买回8桶桶装油。这是没必要的。”昨日,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尚强民,在武汉举行的“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论坛”上这样表态,明年的食用油价格不会上涨,因为目前已确定明年阿根廷和巴西大豆都增产,食用油价格明年一定会降。(《武汉晚报》12月13日)
不是不理解粮油明年降价论的良苦用心,也不是不希望粮油明年能够降价,而只是觉得,这样的断言实在是空洞乏力了些,叫人觉得如同曹操口中的梅子林,是拿唾液而不是靠喝水来解渴的。
当然,以大豆主产地阿根廷和巴西明年都将增产为期许赌粮油降价不是没有道理,但我们需要明了的是,任何期许之所以称之为期许,正是由于其存在某种不确定性,也就是存在不可预知的变数,既然大豆增产还不是板上的钉钉,又有什么理由断定粮油明年就一定会降价呢?要知道,主管部门的官员们可以拿嘴巴去“赌”粮油明年降价,可老百姓不能拿生活质量去赌博,因为一旦发生预料外的变数导致大豆减产和粮油涨价,官员们顶多说一句计划不如变化快,可老百姓因此导致的损失呢,自然无人埋单。
官员预期降价,事实却大幅涨价不是没有先例。早在2006年,相关部门的官员们就不只一次地“预言”房价一定会跌,可是,年复一年过去了,房价不仅没有跌,而是一山更比一山高地朝上攀登。究其原因,并不只是官员的预计错了,而只是房价下跌对于开发商、银行和地方政府都没有吸引力,形不成卖点,所以才这么顽固。
粮油价格也是如此,影响粮油价格的因素不只大豆的产量本身,还包括企业的生产成本、管理成本、运输成本以及通货膨胀等其它因素。众所周知,近期受成品油价、水价、电价等生活和生产基本物资价格的上涨,新一轮的通胀压力业已形成,即使粮油价格不会因为大豆供应紧张而涨价,也不能排除粮油由于其它理由涨价,到那时候,听信粮油明年降价论的老百姓就只有干瞪眼的份了。天真本不是错,错误的是天真了一次又一次。
断言粮油价明年下降为时太早。对于主管部门而言,面对老百姓的抢购粮油潮,最理性的做法不是说什么明年一定会降价或者直接建议老百姓买不买粮油,而是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通过稳定原材料供应和其它生活生产物资的供应稳定来稳定物价。因为对于老百姓来说,涨价预期形成且涨价前屯货,跌价预期形成且跌价前静观其变是经济规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条件反射,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这个时候,主管部门的官员如果提前释放出降价的信号,反而会给生产商制造出一种利润下降的假像,从而人为地减小供应量从而抬高物价,到时候,受伤的又将是老百姓。
重庆时报:别强求发改委官员打降价“包票”
“发改委官员称粮油价明年下降,居民不必囤积”--这是昨日多家网站转载的重要新闻。12月12日,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尚强民、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巡视员丁杰等在武汉表示,明年的食用油价格不会上涨,因为目前已确定明年阿根廷和巴西大豆都增产,大家没有必要囤油,食用油价格明年一定会降。另外,因为国内猪肉的供给没有问题,猪肉价格不会大幅上涨;我国粮食连续六年大丰收,国家储备粮足够多,粮食价格波动不会太大。(12月13日《武汉晚报》)
在各地米面油频传“涨”声之时,尚强民、丁杰的类似表态被很多人解读为“安抚民心”之举。网络上充斥着调侃--要说明年油价会降,你们敢不敢拍胸脯“打包票”,要是涨了你给大伙补差价?
心情可以理解,言辞有些冲动。扪心自问,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充满了各种变数,即便是发改委,在市场规律面前,也不能光靠主观愿望或者一两个文件,让粮油肉价格说涨就涨,说降就降。毕竟不是计划经济了,大家不能要求任何一个官员给全国人民“打包票”,说物价一定会降价。那是不靠谱的。
在我看来,此番发改委官员的表态最积极的一点,不是给出什么降价承诺,而是提供了一些人们日常不注意的市场信息。正是这些信息,有助于普通公众对物价的研判与把握。某种意义上讲,给公众提供类似信息,正是发改委的职责所在,甚至我们有资格抱怨,他们披露得还不够多,通报得还不够早。
每个人都是“经济人”,对于生活成本、市场价格都会形成自己的判断。作为政府部门的发改委,其重要工作是“服务”,而非“管理”--你早告诉大家今年猪肉价格回升,是因为受甲流影响我国减少了来自疫区猪肉进口量,进口肉下降了29%,你再提供国内生猪养殖的增长信息,大家还会忧虑肉价如脱缰野马吗?油价也一样,如果市场信息全面充分,老太太一连八天买八桶油的恐慌还会出现吗?
面对发改委官员披露食品涨价成因,一方面,我们不该苛求,认为这就是“官方权威结论”,甚至要求说这话的人“打包票”,这样“过分解读”的舆论汹汹,结果很可能是让更多的发改委官员闭上嘴巴,连有限的市场信息都不主动提供了。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发改委从“偶然表态成为焦点”的现实中总结出一点服务经验--不要总是在少数的什么发展论坛、研讨会上,才由官员偶然传递出这些重要的市场信息。做好价格服务应该有一个常态的通道,莫要总把自己搞得很权威,而应尽力用全面的信息武装全民头脑,让老百姓对价格的研判“很权威”.等人们都能自己判断价格走势时,就不会出现揪住一两个官员强逼人家打“莫须有”的降价包票的情况了。
作者:毕诗成(陕西 媒体从业者)
新安晚报:断言豆油价格明年下降为时过早
12月12日,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负责人尚强民表示,目前能确定明年阿根廷和巴西大豆增产,食用油价格明年一定会降。仅仅因为南美大豆丰收,就断言明年食用油价格下降为时过早。
12月12日,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负责人尚强民表示,目前能确定明年阿根廷和巴西大豆增产,食用油价格明年一定会降。
安徽、四川、吉林等地,一些品牌的大豆油、花生油相继涨价。部分地区还因为抢购而断货。对此,尚强民表示食用油价格明年一定会降,也许能安抚人心。但表态如此笃定,却未免言之过早。
尚强民认为明年食用油价格一定会降,是基于这样的理由――今年全球主要大豆出品国阿根廷和巴西减产,使得全世界都去北美买大豆,造成北美大豆价格直线上升,全球食用油价格普涨。不过,目前能够确定明年阿根廷和巴西大豆都将增产。也就是说,食用油明年降价,是建立在阿根廷、巴西大豆增产的基础之上的。大豆增产,食用油价格就会下降么?显然不能划等号。
大豆丰收不是油价下跌的全部理由。在国际上,大豆交易以期货方式进行,同时四大国际粮商垄断了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从2000年起,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但定价权却不在我们手里。期货交易的投机性,再加上寡头垄断的存在,使得大豆价格极有可能被强势资本所操纵,从而悖离“豆市”的基本面,暴涨暴跌。
仅仅因为南美大豆丰收,就断言明年食用油价格下降为时过早。在柴米油盐等事关国计民生的商品上,与其看天气(是否丰收)预测价格走势,不如未雨绸缪,将定价权抓在自己手中。(徐经胜)
证券时报:官员预言家靠得住吗
据媒体报道,12月12日,在武汉举行的“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论坛”上,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一位负责人说:“明年的食用油价格不会上涨,因为目前已确定明年阿根廷和巴西大豆都增产,大家没有必要囤油,食用油价格明年一定会降。”
在说食用油价格之前,先介绍一下概率天气预报。概率天气预报是用概率值表示预报量出现可能性的大小,它所提供的不是某种天气现象的“有”或“无”,某种气象要素值的“大”或“小”,而是天气现象出现的可能性有多大。概率天气预报更适合于现代经济生产决策的日益客观化、定量化和精细化的需要,从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欧洲预报中心、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建立了概率天气预报业务系统。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美国经济学家、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写了一篇经济时评,题目是《为什么经济学家如此不靠谱》,主要意思是说西方“模型公式”化的经济学导致经济学家的预言越来越不靠谱。前美国总统克林顿也讲了他的一个苦恼:“一百个经济学家当中,每次只有一人讲的是事实,可每一次都不是同一个人”.这实际上都说的是同一个问题,现代市场经济已经非常复杂,要保证一个确定的判断,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在给任何一个事实下判断之前,都应该阐明前提,并作出概率判断,而不要武断地肯定或者否定。
明年的食用油价格会怎么样?这位专家的判断是有依据的,即“我国的食用油主要依赖进口,而且与国际市场的关联度相当高”.在这一模型下,“目前已确定明年阿根廷和巴西大豆都增产”,自然得出油价下降的结论。可是,这个结论太天真了,万一阿根廷和巴西出现什么意外情况不增产,怎么办?即使阿根廷和巴西大豆都增产,但如果其他途径获利更大(比如生物柴油)怎么办?还有,比如“炒食用油”、电价和水价的波动、国家货币政策变化等都会导致价格波动。因此,从科学的角度说,我们只能说明年我国食用油价格降的可能性要比涨的可能性大。
如果明年食用油的价格没有下降,众多听信这位专家的老百姓,因为没有提前买油蒙受了经济损失,他会负责吗?从现在的法律上说,老百姓要获得赔偿是很难的。现实中,官员成为预言家,老百姓被官员忽悠,也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但官员连道歉也没有出来过一次,更不用说赔偿了。但有一点,我们必须记住,官员和普通百姓不一样,普通百姓的言论只以他自己的声誉和身家为担保,而官员是有特殊身份的,他的言论是以政府的声誉和权力为担保的。普通百姓预言错了,人们只说他这个人在胡说八道;官员预言错了,人们便会认为政府不负责任,会认为是权力在忽悠百姓。因此,我们强调官员说话要谨慎,要对社会负责任,不能张口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