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观点 » 正文

食用油涨价风潮背后的思考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12-08  
     食用油价格,为什么总被外资操弄?

     “民以食为天”,食用油等副食品价格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牵动市场敏感的神经。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与前一日相比,金龙鱼、鲁花、福临门等品牌食用油12月6日价格均有所上调,涨幅多在6%-15%之间。有媒体报道,各地闻风而动的消费者甚至开始大批量购油囤积,市场恐慌情绪可见一斑。

     作为日用副食产品,食用油价格的平稳关乎国内食品安全,理应平稳运作。然而,当下国内食用油市场却时常充满“迷雾”,价格预期混乱。究其根源,国内大豆等上游农作物市场份额偏低、定价权缺失,是最终导致食用油价格涨跌无序的主要原因。

     居民对食用油的消费具有较大刚性,食用油价格走势直接关乎民生,理应成为价格主管部门关注的重点所在。但遗憾的是,由于外资在实际上已垄断了食用油的市场供给,由此导致国内市场价格绝非单纯由供求关系影响,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外资独特利益所左右。对此,市场监管部门不应简单地置身事外,而是要以切实保护本土产业与公众利益为根本诉求,着力培育具备一定实力的民族企业。唯有打破外资市场垄断,才能够真正维护相关经济领域的平稳运行。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对食用油的需求量连年攀升,但与之相对应的却是上游农作物耕种量日渐稀少。以大豆为例,我国本是全球大豆的主要原产国和出口国,1995年大豆对外依存度只有7%左右,但从2000年开始,我国却变身成为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即便是国内大豆的主产区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今年以来对进口大豆的需求也呈现激增之势。一季度,上述三个省份分别进口大豆44.1万吨、37.3万吨和28万吨,同比增幅分别达到了84.5倍、2.6倍和1.6倍。而在同期,全国大豆进口量超过1000万吨,累计进口1015万吨,同比增长30.4%.据初步估算,国人偏好食用的大豆油,其原料有高达六成的比例来自进口。

     根据大卫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化使大豆生产成本较低,其成本较国内有明显的优势,这些国家大豆源源不断地流入国内是国际贸易的客观规律使然。现在问题是,随着国内农产品[14.00 1.45%]进口大门的敞开,国际粮商也大举进入,通过低成本大肆兼并重组本土企业。总体看来,我国食用油市场已被外资企业牢牢把控在手里,跨国粮商在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的64家企业参股或控股,占到总股本的66%.由此导致中国油脂市场原料与加工及其食用油供应75%的市场份额,已被大型跨国粮商所控制,中资企业在行业内的定价权已经是全面溃败。以此次率先高调涨价的金龙鱼与鲁花两大品牌为例,其股东名单里就分别闪现跨国公司嘉里与益海的身影。而追根溯源来看,这两家外壳不同的企业却同属于一个海外集团,即马来西亚丰益国际。透过这一集团对市场的控制程度,我们不难看出外资在国内食用油市场上巨大影响力。

     外资对国内食用油市场的垄断,加剧了价格波动幅度,扰乱了正常的市场走势预期。此次食用油价格上调,生产厂商给出的理由是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而今年5月份,在金龙鱼主导的食用油涨价中,其理由也是如出一辙。当时业内专家的测算显示,涨价前益海、嘉里每吨豆油的毛利润就有100元左右,而提价后每吨销售价格达到9000元/吨,对应的每吨毛利润就高达1000元。可见,所谓弥补成本说根本无法成立,涨价的本质实为外资凭借市场垄断势力谋求利润增长而已。

     其实不仅在大豆及食用油一个领域,国外投资机构大规模布局国内养殖和粮食加工业也已是近年来的趋势。对于中国而言,这一资本结构变化过程可谓是利弊兼有。利则推动国内农业生产现代化,弊则威胁粮食安全与经济稳定。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对可能出现的负面状况做出充足准备,其中的关键是要建立起外资准入规范制度,即根据不同产业特征规定外资进入的个体总量及比例上限,而非无节制地引入境外资本。就以大豆油脂加工企业为例,国际通行的规则以单个外资企业不得超过15%-20%为上限,类似“红线”规定应该在所有农产品领域被明确化,并得到严格执行。

     一波一波的食用油涨价风潮,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市场行为。如果真正的市场竞争已经缺失,那么需要反思的则是行业监管缺席现状。

     (马红漫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

     郑风田:食用油大涨的根本原因是啥?

     食用油涨价都是外资垄断惹的祸?

     据中国新闻网12月04日的消息称,食用油开始新一轮涨价,部分油品涨幅逾10%.其中福临门大豆油、调和油、菜子油等油品涨价幅度在10%-15%;金龙鱼旗下大豆油、菜子油的提价幅度在6%-6.5%.该报还引用专家意见说是“食品等商品价格因为自身周期或原料等原因导致的价格上涨都是由市场规律自身调节的、属于正常现象。市民不用担心这会引发通货膨胀。”

     其实如果真的是自身周期就好了,问题是如果你好好看一看我国近年来的食品油价格变化表,就会发现其实食用油价格一直都在不断攀升。自从2006年12月26日后,我国的食用油几乎每日都在涨价!一桶5公斤金龙鱼色拉油一年内从35元跃升至50元。来自商务部的统计,广东桶装食用油零售价格升势如下:在今年1月4日,每升零售价13.93元,2月15日变成14.14元,3月14日15.09元,5月16日16.09元,8月15日16.27元,9月12日有点回落,15.67元,现在又开始大涨。

     为什么中国的食用油一直在涨?原因很简单,现在食用油的定价权已经丧失,部分品种的集中度已跃过垄断水平,看来前几年多次叫喊的“保护食用油安全”并不是耸人听闻。如何认识中国食用油的涨价成因?会不会因为食用油涨价引发通货膨胀?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继续观察,目前还是言之过早。

     在外资形成原料买方垄断的同时,也垄断了产品定价权。外资垄断导致定价权丧失是最大的问题,如何解决“想怎么涨就怎么涨”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

     如果仔细看一下我国的食用油市场,你简直不敢相信。我国的食用植物油近年来需求虽然不断增长,但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却在锐减,由此导致目前我国食用油供给近60%依赖进口,外资系已逐步形成垄断布局,对我国食用油安全造成威胁。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每年的进口量达到全球总进口量的三分之一,而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被四大跨国粮商“ABCD”所控制(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所控制。四大粮商基本上控制了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主要原料市场及全球运输和仓储系统,全球期货市场的定价权也被跨国资本操纵。

     其实“ABCD四大公司”也基本上垄断了我国的大豆货源。在国内市场,四大跨国粮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在我国2004年的大豆危机后,已成功地控制了大豆60%的实际加工能力。他们凭借国际资本,已基本完成对上中下游的绝对控制权,下一步就是坐等收钱了。

     目前我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有64家已被跨国四大粮商参股控股,占总股本的66%,也既全国食用油45.6%的产量被6.2%的外资所控制,食用油市场的众多响当当的品牌早已被跨国粮商收入囊中。

     我国十大食用油加工企业中,年产量150万吨以上的有3家,即“益海”、“嘉里”、“中粮”,前2家企业就有外资背景,且同属一个集团,即马来西亚丰益国际。新加坡丰益集团与四大粮商ADM共同投资组建的,益海嘉里实际上ADM创造出来的,“嘉里”拥有金龙鱼、胡姬花、花旗等食用油品牌,“益海”参股生产鲁花等知名品牌。金龙鱼已成功控股38家企业,参股鲁花等加工企业,工厂遍布全国。而“中粮系”食用植物油的主要贸易进口对象仍是美国ADM.

     你们现在买的各种食用油,许多都有四大粮食商的背景。目前金龙鱼、福临门、鲁花三大食用油品牌占中国食用油70%以上市场份额,其中“丰益嘉里系”独占中国食用油近50%市场份额,四大粮商通过控股或参股金龙鱼、福临门、鲁花等知名品牌,鲁花、金龙鱼等一些知名品牌背后,都有四大粮商的身影,“丰益嘉里系”独占中国食用油一半的市场份额。是不是不可想象?

     在外资形成原料买方垄断的同时,也垄断了产品定价权。

     从大蒜到辣椒再到食用油,是否会引发通涨还真很难讲?

     借助甲流概念,目前的炒家们已成功地把大蒜价格炒上了天,目前“炒蒜团”又变身“炒椒团”,辣椒主力品种暴涨50%.农产品价格轮番坐上了“过山车”,干辣椒卖出羊肉价。这些炒作之后,会不会引起其他农产品的跟进涨价还很难讲。所以食用油在这个时候跟进涨价,会不会引起更多的农产品,甚至资源类产品跟风涨价还真的很难讲。目前全球对中国会不会出现资产性泡沫一直忧心重重,所以说没有影响是睁着眼睛说假说了。

     “丰益嘉里系”独占中国食用油近50%市场份额,食用油领域已经到了必须反垄断的时候了?

     如果一个行业企业的市场份额达到30%甚至50%,就可以达到左右市场价格水平,想定什么价就是什么价了,由此形成垄断,对整体行业发展不行。而目前中国小包装食用油的定价权已经被垄断。根据AC路尼尔森统计数据的测算,目前,由益海、嘉里生产的“金龙鱼”牌小包装食用油及其所有相关品牌的市场份额,加在一起大约占到了50%。《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推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一)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二分之一的;(二)两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三分之二的;(三)三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四分之三的。我国应该对涉嫌垄断行为的调查。从反垄断法的相关条款看,目前的“金龙鱼”已满足了垄断的条件?但又有谁来出面主持公正呢?要知道对付一个庞然大物一般小老百姓估计没戏。

     (评论者:郑风田,男,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