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本年度的中国及全球棉花市场供求关系紧张、农产品替代效应、纺织原料替代品效应、货币因素等诸多因素是导致棉价上涨重要原因。
关于中国棉花产量及消费
笔者通过对内地棉花主产区河南、山东、河北、湖北、江苏、安徽等地及新疆产棉区的电话联系跟踪、业内人士走访、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国内实际产量与上年度比有较大差异,笔者测算的本年度棉花产量低于600万吨。其中,河南产量低于30万吨,减产幅度达50%以上;山东减产30%以上;河北减产35%以上;湖北至少减产35%;江苏减产40%以上;安徽减产40%左右;新疆减产25%以上;通过加权比较,本年度棉花减产幅度至少30%以上。上年度统计局公布的棉花产量为750万吨,按照产量降幅30%计算,本年度棉花产量将在525万吨附近。与美国农业部11月预测的中国产量685万吨左右,差异160万吨。本年度棉花将严重供不应求。500多万吨的棉花,对应1000万吨以上的需求,供求关系的紧张程度可见一斑。
对于全球范围,据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全球产量仅2200多万吨,需求为2450万吨,本年度产量仍然满足不了消费的增加。中国需要进口棉花,这是必然的。但我们纵观全球,仅美国、印度可以大量出口棉花,但美国仅仅能出口不到200万吨的棉花,最近印度为保护本国纺织业,已经在限制本国原棉出口,实现出口登记制度,已经不再鼓励出口。届时,中国的全球采购,也许会引发全球棉价尝试突破历史性高点。
据我们跟踪,纺织品服装出口单月环比不断增加,国内内需拉动显著,商品零售额连续三个月的平均增长在17%以上。国内消费的两位数增长,必将持续增加纺织品及服装的消费需求。
关于棉花与大豆、玉米、小麦比价关系
美国棉花期货自1974年5月上市以来,已经运行35年,主要运行区间为40-100美分之间(按照美棉指数),即使出现大幅上涨的年份,比如1980年、1995年、2008年,也没有有效突破100美分的区间上沿(我们为了数据的完整性及方便处理,将以NYBOT、CBOT的数据作为分析依据)。
同样是农产品,大豆、玉米、小麦自1991年11月上市交易,运行了18年。大豆正常运行区间为500-800美分;玉米运行正常主区间为200-400美分;小麦主运行区间为250-500美分。但2008年年初,上述品种价格纷纷创出历史新高,大豆价格突破前期区间高点100%;玉米较区间高点上涨95%;小麦较前期区间高点上涨120%;作为棉花,仅仅上涨至前期区间高点,但金融危机后,棉花的下跌幅度,远远高于其他农产品,大豆、玉米、小麦仅仅跌至前期上涨前的区间高点,大豆在1000美分,玉米在400美分,小麦在500美分,而棉花却跌至历史性低点40美分,目前仅仅回升反弹至74美分附近。
按照农产品比价关系,长期维持在低价格的作物将被高价格的作物替代。在经历了大幅失衡以后,棉花与大豆、玉米、小麦等替代品比价应该开始回归。农民在种植时由于经济规律的自然调节,会造成棉花种植面积的不断减少,量变必将引发质变,棉价或会创出历史性新高。
关于棉花与涤纶短纤、粘胶短纤
目前,涤纶短纤价格也从8000多元/吨上涨至10000元/吨附近;粘胶价格也从13000元/吨上涨至18000元/吨以上;目前棉花现货价格在14400元/吨附近(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为14370),高于涤纶短纤4400元/吨,低于粘胶短纤3600元/吨。我们统计的结果是,正常状态下,棉价高于涤纶短纤4000元/吨以下,棉花不会被涤纶短纤替代;粘胶价格高于棉花价格4000元/吨以下,棉花不会被粘胶短纤替代。目前棉价、涤纶短纤价格、粘胶短纤价格三者几乎同步上涨,比价关系正常。
关于美元贬值
目前,美元的下行通道已经形成,期间虽会发生反弹,但趋势不变。美元的涨跌已经不再由美国政府左右,因为存在太多的海外美元,全球正悄悄地出现去美元化行动,美国财长对美元的承诺已经变得毫无价值,美元正在失去主权。因美元贬值导致的上涨在国际市场会出现,但对于国内市场来讲,上涨的幅度会大打折扣,因为人民币的购买力并没有下降,国内的商品是以人民币标价的,所以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出现国际市场上涨的幅度大于国内市场的现象,这是健康的现象,价差就是汇率导致的。
美元是目前影响棉花上涨幅度的最不确定的因素,如果抛开美元来看的话,棉花也就是一个阶段性的上涨而已,但考虑到美元的因素,我们对上涨的空间要警惕,警惕因为美元贬值导致的全球性通胀风险。美元的贬值幅度,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棉花的上涨高度。
结论
从中国及全球棉花市场的紧张供求关系、农产品比价关系失衡及美元的持续贬值分析,我们要对棉花可能会有的大牛市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盲目地卖出套期保值,也许不是最科学和理性的做法。在大牛市中,传统的套期保值理论有待重新研究,在具体的操作上,也有待进一步研究。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接受棉花品种本身已经走出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