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四季度信贷仍将维持高位,居民通胀预期持续加强
10月30日,中国央行发布2009年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预计今年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将继续回升,将增强贷款增长的可持续性。三季度中国CPI一致合成指数降幅趋缓,呈现触底迹象,央行预计CPI将在今年年底触底后开始回升,通胀预期持续加强,但信贷仍将维持高位。
当季储户调查显示,居民对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达到百分之六十六点七,已连续三个季度上升,居民通胀预期持续加强。居民投资意愿不断攀升,储户“持币”意愿削减。同期银行家信心指数超过百分之五十五,较上季大幅回升十五点四个百分点。 三季度内需走高,消费增长,出口改善。
10月29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第三季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年率初值为增长3.5%,超出预估值0.2个百分点,为一年来首次出现增长,这预示着美国经济走出了70年来最严重的衰退。
这些数据的公布对于第四季度的经济形势不断向好提供了基础,也为2010年度全球经济的平稳运行凸显了更加清晰的预期。
2.原油在80附近休整,弱势美元短期难以改变
原油在10月份的表现非常强劲,打破了持续近3个月的箱体振荡,冲到了80美元至上,10月末,原油上行动力骤减,在80大关这个关键位置开始了振荡回调。
从国际原油市场的基本面看,供求格局尚较稳定,未发生突然改变。今年下半年以来OPEC剩余产能一直保持在每日380万桶上下的水平,最近推动油价上涨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10月以来美元出现了加速贬值的趋势;二是10月中旬开始,英特尔、高盛等美国上市公司率先公布的最新季报表现大多超出市场期望,从而对股市进而对原油期货市场产生了冲击。但短期的拉涨如果缺乏需求的实质恢复则很难维持,因此原油在目前这个价位有休整的需要。
美元在10月的前半月有加速贬值的倾向,但是到了下旬,弱势美元开始了底部反弹,美联储从危机以来的巨量发债导致美元的逐步走弱,目前看来经济刺激政策仍不会立即停止,短期内加息的预期仍在下降,使得美元短期反弹的高度非常有限。弱势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但由于经济刺激计划仍然未能挽救美国的高失业率,其有效性仍遭到质疑,失业率居高不下使得美元的避险地位尚且可以保住,因此近期继续下行的空间不大。
3 .9月进口量稍有放缓,但后期进口到港量还将大幅增加
根据中国海关公布的9月份进口油脂油料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对大豆的进口同比减少了33.41%,且较今年7月份的439万吨和8月份的313万吨在持续回落,但这主要是由于前期我国已经大量进口了大豆所导致的必然回落,纵观1-9月份,我国的大豆进口总量仍然是超过去年同期的10%以上,绝对总量仍然很大,而菜籽及菜油的进口更是大幅增加,进口菜籽的冲击已经不容忽视,因此这也是中国商务部近期采取禁止进口加拿大有毒菜籽措施的原因之一。由下图可以看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油脂油料折油进口总量是去年同期的近20%,且美国的大豆由于天气而收割延误,推迟了到港时间,新季的大豆将会在11月下旬大量到港,预计后期的到港量还将会大幅增加。这为全年奠定了一个供应宽松的格局。
4. 北美收割期与南美播种期天气分化,后期供应压力仍大
美国中西部产区持续降雨造成大豆收获、装运不断受阻,也影响到了中国市场未来11月份大豆的到港时间。根据美国农业部近期数据显示,目前大豆的收割进程为美国农业部自1985年开始统计周度作物收割进程数据以来最慢(截至10月25日,美豆收割工作完成了44%,高于一周前的30%,不过仍远远落后五年平均进度80%),根据T-Storm气象机构预测称,下周出现的强风暴系统可能导致美豆收割显著推迟至11月份,而这也将会导致11月份预期运抵中国港口的进口大豆数量继续减少,另外持续的降雨天气也引起市场担心未收的大豆可能面临巨大的单产损失,但这需要从美国农业部即将发布的11月供需报告中得到证实。 到目前为止,沿海油厂普遍存在大豆缺货现象,预计11月上旬沿海工厂停机面将会逐渐扩大。当前来自市场的消息称,11月份到港的进口大豆将会集中在中下旬到货,个别沿海港口在11月底12月初才有船货到港。但如此一来,就意味着12月份前后国内市场将可能会面临更加庞大的大豆到货压力,而国产新季大豆目前上市节奏也整体偏慢, 可见近期国内南北市场豆源整体供应偏紧格局难改。
在地球的另一边,南美农业产区的大豆播种工作全面展开,近来降雨改善了大豆播种条件,提振了土壤墒情,促使当地农民加快了大豆播种步伐。而为了在本季提早收获,巴西大豆种植户则提早播种大豆,并且增加了早熟大豆的种植数量,阿根廷产区天气多雨温热,也使得当地大豆播种进度快于正常水平。而目前南美农户加快大豆种植,则意味着尚未完成最后收获的美国农户将不得不与天气抢时间,目前美豆收获进度已经创下25年来的最慢水平,如果南美新季大豆上市时间提前,那么明年年初南美豆和美豆将可能会“短兵相接”,而美豆出口竞争也将会进一步加剧。目前南美大豆4/5月船期的大豆进口完税成本在3400元/吨,这具有很大成本优势,也限制了豆油价格的上行。
5. 限制加拿大菜籽进口菜籽,有利于去库存化进程
10月22日下午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已正式通知加拿大国,要求11月15日以后进口菜籽需出示无黑胫病证书,否则不予进口。黑胫病在油菜各生育期均可发生,常造成重大的菜籽产量损失,在欧洲、美洲和澳洲曾造成油菜籽严重减产。据报道,在加拿大即使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措施,每年该病害仍造成油菜籽3亿多美元的损失。专家预计,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该病害可能在中国流行,将造成长江流域油菜籽每年高达200多万吨的损失。
加拿大产区油菜籽上黑胫病是很难清除,这基本等于后期中国将完全禁止进口加拿大油菜籽。进口受阻,这将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油脂的未来供应,因为据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9月,我国累计从加拿大进口菜油达37.54万吨较上年同期的19.21万吨提高了95%,和245万吨菜籽,占国内消费量的1/5。加拿大基本占据了我国菜籽的全部进口份额,也是对我国国内菜籽产业的最大威胁,这个政策将有效地防止了进口菜籽的冲击,从而对未来菜籽供应局势利多。但短期内此举不会改变国内油脂的供给状况,原因在于前期国内进口数量较大,加上国储的大量库存仍存于库中,今天菜籽国家先后发布两次公告,收购菜籽转临储达到500万吨菜籽,折油为166.6万吨。后期是油脂去库存化过程,在终端需求不见起色的情况下,减少油脂油料进口或利于去库存化的进程。
6. 棕榈油库存仍大,进口成本紧跟马盘出口情况
随着11月初我国进入农历节气“立冬”,国内棕榈油产品的市场销售阻力将有增难减,截止到10月底,国内主要港口的棕榈油库存总量将在45万吨左右,虽然略低于上年同期的48万吨,但近月库存水平的下降幅度相当有限,主要因为进口棕榈油到港量创纪录的集中到港,而终端市场的实际成交明显疲软。预计今年11月份、12月份,国内港口地区的棕榈油库存同比明显高企,很难降至上年同期21万吨的水平。目前棕榈油处于消费淡季,其价格更多是跟随外围市场和其他油脂而波动。根据海关资料显示,我国9月份进口的棕榈油较去年增长了67%,但较上个月减少了马来西亚十月棕榈油出口报告即将出炉,出口需求是否改善将会影响后期到港的棕榈油成本。
总结展望
目前全球经济都在缓慢回升之中,但资本推动的迹象还比较明显,这也使得经济回稳的基础仍不牢,正如美国的失业率居高不下,反映了经济刺激计划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还值得质疑,但是GDP及CPI都在传递着实体经济也在慢慢好转,这为后期奠定了一个向好的基础。也为油脂市场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
到了十一月,天气渐凉,油脂的需求量也将增加,尽管棕榈油的消费进入淡季,但菜油的需求将大幅增加。近期公布的限制加拿大有毒菜籽进口的措施将有效防止进口菜籽的冲击,这保护了国内的菜籽产业,同时也提升了菜油的价格及油脂价格。但目前整个油脂的供需仍然不容乐观。油脂油料的进口的压力持续存在,可能在11月底12月将达到新的高峰。南美的新季大豆以其低廉价格将对豆油成本产生压力。这也引发了油脂现货商在高位抛货的意愿。尽管目前新豆上市延迟造成供应紧张,但后期有望缓解。期价上行仍面临压力重重。
因此对于11月的行情,很难出现单边的行情,震荡仍然是大趋势,菜油价格相对坚挺,豆油、棕榈油的波幅则较大。如果原油继续上行,油脂仍有冲高的动力,但高位的抛盘压力加大,势必会打压期价。以冲高沽空的思路操作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