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食用油降价 节前难有明显回调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9-08-18
     走进各大超市,堆放在显眼处促销用的食用油已然不见,这种情形跟往年国庆中秋“双节”前相比还真有些不同。食用油从促销主角变配角,都是因为近来“身价”始终难以提升,对消费者来说是“买涨不买跌”,对商家而言则是“卖涨不卖跌”。专家分析认为,食用油市场眼下这副态势,在节前很难有明显的回调。

    谷底价趴了半个多月

    “这个价格已经撑了半个多月了,还是没动。”在新街口附近的一家苏果超市,销售员指着5升装金龙鱼二代调和油说,“还是50块9,没涨也没降。”

    从本月初开始,南京的食用油市场出现明显降价迹象,占据较高市场份额的金龙鱼食用油“高台跳水”,5升装调和油出现了10%-15%的降幅,在部分超市甚至跌破了50元大关,例如苏果长乐路、兴隆、马标等地段的门店每桶售价从55.6元、55.8元,统一下降到了49.9元;好又多长乐路店也从59.8元降到了49.8元,每桶降幅高达10元钱!

    “最近这一两年里,这样的价格真的算是低的。”销售员把标价签摆摆正,感叹道:“一般来说,降个几天价格还会再上去,但是这次一连降了半个多月了!”

    货架上,金龙鱼5升装大豆油的价格比调和油还要便宜,每桶45.5元。而苏果自家品牌的大豆油每桶只要38.9元!一些平常不太参与促销的葵花籽油也打起了折,多力葵花籽调和油共有两款,同为5升装,一款从66.9元降到了50.9元,每桶降幅达16元!

    涨价抢着买,降价无人应

    然而,“降价效应”却没有引来预期的火爆销售场面。“你越是降价,顾客越是不买,等你降得更多。”在一些超市食用油货架前,半天也没一个顾客,偶尔有人过来瞟一眼标价签,扭头又走了。消费者刘女士告诉记者,家里上个月买的一桶油还没吃完,“感觉最近油价都是跌的,生怕买回家还没等开始吃,价格又降了,白白吃亏……”

    超市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这一轮降价以来,食用油的销售量与降价前相比并没有增长,部分品种甚至减少了。这一幕,与三个多月前金龙鱼号称要“涨价”的那次风波相比截然不同。当时一些消费者在听说油价要上涨时,不管三七二十一,跑进超市拎了好几桶油回家,金龙鱼也趁机消化了一大批库存。

    “其实这次降价的幅度一点不小,比起上次涨价的幅度大多了,但顾客就是不买账。”一位销售员摇摇头。

    成本在降,想涨也难

    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里,食用油市场先是猛刮涨价风,接着又猛刮降价风,这究竟玩的是哪一出?来自江苏省暨南京市物价部门的监测显示,个中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成本因素。

    一方面,其中确有消费者“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作用,且眼下又是食用油消费淡季。另一方面,国际国内油料市场价格连续走低,受成本牵引作用,国内食用油市场很难独自走出一波高价曲线。

    “5月份金龙鱼的涨价风波草草收场,很少有同行跟进涨价,就已经说明支撑行业集体提价的后劲不足。”物价部门的专家认为,在竞争激烈的客观环境下,金龙鱼或其他任何一个品牌想要一家独涨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南京几家超市则向记者透露,他们在五六月份收到了部分品牌食用油要求涨价的通知,但只过了一个月左右,降价通知紧跟着又来了。

    按照国人的口味,豆油、棕榈油、菜油,分别占油脂类消费的38.43%、20.81%、20.41%,三大油脂占据了整体油脂近80%的供应量。而今年上半年的大豆和油脂类的总进口量创新高,供应量大幅增加,大多数厂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压库现象,这就很容易理解——在买方市场,厂商想涨价可不是说涨就能涨的!

    中长期有反弹迹象

    跌进深谷后,未来食用油价格走势又会怎样?专家认为,尽管“双节”的效应可以提振一部分消费潜能,但消费者日趋理性,何况市场供应也十分充裕,两方面因素一冲抵,使得国内食用油价格在未来一段时期很难出现明显的上升。

    从原料方面看,今年大豆丰收,且中国正在酝酿继续扩大花生种植面积,以减少国内压榨企业对国外进口油料的依赖。再加上先期库存的存在,厂家很可能在涨价时顾虑重重。

    不过,从中长期来看,食用油价格反弹已现蛛丝马迹。江苏省物价局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09年全省油菜籽生产呈现价格下降、收益下降、种植意愿下降的“三降”格局。这势必使得来年的油料成本水涨船高;其次,尽管当前的销售不尽如人意,但国内大部分油品厂家“挺价”意愿明显而坚决,市场存在一定的看涨气氛。据悉,上周一级豆油出厂均价7300元/吨,环比上涨了350元/吨。

    物价部门专家提醒消费者,无论是涨还是跌,都应该保持理性消费。尤其是食用油,市场供应早就不成问题,家里面够吃就行了,过量囤油未必经济,而且不利于油品的新鲜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