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菜籽菜油 » 正文

安徽油菜籽收储加工企业困境调查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08-03  
     “榨了20多年油,大跌大涨有过,但都没有现在这样愁。”安徽凯利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厂长郑之明愁眉不展地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他们陷入了两难境地:食用油的价格正在急剧下跌,如果他们以国家托市价收购,刨出国家财政给予的1毛钱加工补贴,也还是亏;另一方面,如果以低于国家托市价收购,又收不到油菜籽。

    “面粉贵过面包”:油菜籽加工厂企业纷纷停产

    “为调动加工企业收购油菜籽的积极性,国家发改委发文(发改电?2009?170号文),该文确定今年油菜籽收购托市价格为每斤1.85元,并委托一部分中央直属粮油企业和地方国有或民营油脂加工企业按托市价格收购油菜籽,由中央财政给予委托企业每市斤0.10元的一次性费用补贴。”肥西县粮食局局长姚则斌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否则,所有油菜籽加工企业都可能停产。”

    按照文件规定,此次参与安徽2009年油菜籽政策性托市收购企业中,安徽省粮食局12家,中粮集团11家,中储粮22家,中粮和中储粮收购点均为代加工,即在油脂收购点就地加工,财政给予收购点每斤1毛钱加工费,收购资金和加工后产品均由两大公司负责回收,收购点不承担风险。而属于安徽省粮食局委托的12家企业则是在收购环节享受国家政策性贷款,财政给予每斤1毛钱加工补贴,但成品油和油脂由企业自行负责销售,风险自负。

    这一规定导致出现了两种结果。

    合肥市金汇公司总经理张正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金汇公司只是中储粮代加工点,所有收购资金和加工产品均由中储粮回收,企业只收取加工费,以此维持企业运转。“去年亏得太厉害,而且目前所有加工企业都是亏本运作,中储粮有实力,又有国家储备和财政撑腰,一般企业都亏不起。至于托市收购结束以后,企业是否开展自营业务,要看油价和菜籽价了。”

    同样承担收储任务,但自收、自加工、自销的郑之明说,目前1.85元的收储价,企业每加工一斤油菜籽亏损1毛多,国家财政补贴1毛钱,如果市场价格继续跌,经过上一年亏损后,部分加工企业只能关闭,国家顺价收购的菜籽即使加工成油也只能高价躺在仓库里面。

    亏损原因,郑之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江淮地区油菜籽每百斤出油36斤,菜粕不到60斤,目前菜籽油7300元/吨,价格还在下跌,菜粕1950元/吨,按1.85元价计算,每百斤菜籽不计加工成本亏损近5元。而目前进口转基因菜籽到岸价与国内基本持平,但国外菜籽出油率比国内高4—5个百分点,且杂质小,如此一比,国内菜籽劣势尽显。

    郑之明介绍说,安徽本土菜籽加工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目前除承担国家收储任务外,全省多数加工企业已经停产,他所在的肥东县也只有凯利公司一家因为有财政支持还在开门收购。记者采访的肥西县也只有三家参与国储收购的企业还在运转。

    “虽然有收储任务和财政补贴,也有国开行贷款,但除中储粮和中粮委托收购点外,有的收购点已经冒着被检查和处分的危险减少甚至停止保护价收购。虽然国储基本解决了农民卖菜籽问题,但是加工企业的困境仍然没有解决,只要国际菜籽价继续下跌,收购越多,企业亏损也就越多,1毛钱的加工补贴费也解决不了问题。”郑之明说,“停收也是无奈之举。”

    对于地方粮食局委托的加工企业来说,企业参与托市收购与享受政策性贷款资格挂钩,一旦停收被查明,也就意味着第二年将被从政策性贷款的名单中剔除。因为,一旦企业停收,就意味着企业公然违背国家规定的托市收购政策,国家保护农民利益的举措事实上被搁置,所以企业一般不愿意冒风险,只要亏损不多,仍希望减少收购量维持资格。

    至于具体哪家停止托市收购,郑之明没有告诉记者企业名称,但他明确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已经在逐渐减少收储量。

    跳出大豆命运怪圈的较量

    “从目前迹象看,大豆走过的痕迹,油菜正一步步重复。”安徽省农委农业局局长牛运生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从种植上看,由于机械化程度低,菜籽规模化种植率更低,大户不愿意种。而国家的油菜良种补贴政策虽然是好政策,但是却没有与油菜的统一供种挂钩,品种使用的自由化,使得国内油菜与国际相比,劣势越来越大。

    在加工环节,郑之明告诉记者,去年全国油菜籽加工企业上规模的220家中,有208家亏损,仅有12家持平,“这12家都是大型企业,靠的是期货套期保值手段,不亏损但长期不赚钱也不是办法。对大部分既不靠江也不靠海的加工企业而言,即使选用进口菜籽,运费贵,最后也还是亏。”

    就安徽目前状况和可能采取的办法以及收购环节保护农民利益方面,姚则斌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国家现有收储政策必须持续,要给农民一个明确的信号,那就是,国家鼓励油菜种植,从而调动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二是增设收购网点,在今年的基础上,根据产量情况再增加若干收购点,形成合理布局,方便农民交售。三是把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收购企业也同样作为收购点,鼓励其参与收购,避免出现独家经营,让农民销售别无选择。

    “好政策应该发挥好效用,托市收购的实惠应该落到农民身上。如果油菜籽市场再经历几年波动,最后伤及的可能是农民种油菜的信心,油菜种植将会逐渐萎缩。”姚则斌说。

    “种植方面,现在油菜每亩10元的财政良种补贴只能够叫油菜种植补贴,如果能像小麦一样,实行统一供种后,产量与品质就会有很大提升!这是提高油菜籽竞争力最有力的办法。同时,现有国内非转基因油菜籽虽然出油率低但品质很好,应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

    企业层面,郑之明的说法更为直接:减少油菜籽的进口数量和成品油进口量。“道理很简单,如果国际菜籽价格继续下降而国内成本又居高不下,企业只能停产,中国人将再也吃不到自己产的菜籽油。因为,现在已经有部分菜籽油企业采用进口的棕榈油和豆油勾兑,在业内也不是秘密,否则企业没法生存。”

    ****保护价收购政策和收购主体资格惹争议

    按照《关于做好2009年油菜籽收购工作的通知》的规定,国家托市收购的目的是,保证农民种植油菜籽能够获得基本收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国家食用油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因而继续在主产区对油菜籽实行临时收储。

    至于收购价格,以“略高于市价”的价格来进行收储,收购的油菜籽必须在收购期限截止后两个月内加工成菜籽油。由于收购期限自6月1日到9月底,因此,文件规定收购总量不应该超过该加工企业180天的加工能力。地方委托的企业加工成的菜籽油自行销售,受国家委托的中央直属企业加工成的菜籽油以成品油的形式转入国家临时储备,以后视市场情况择机销售。

    收购政策是非之辩

    “这样做的目的,国家不希望看到”国内收储导致大量进口“的局面。”安徽凯利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厂长郑之明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但在现实中,仍事与愿违。

    “对于企业来说,现在国家采取最低收购价来托市,造成了一系列问题:价格扭曲,农民得不到正确的价格信号;国内外粮价倒挂,国内加工企业挣扎在生死线上。”郑之明解释说,虽然进口菜籽与国产菜籽的价格正在缩小,但问题依然没有缓解,由于国家收储价仍高于市场价,导致油菜籽进口源源不断。此外,由于食用油的价格随国际市场变化,即使没有进口菜籽冲击,单纯提高原料油菜籽的收购价格,下游市场的食用油价格较低,企业要么库存,要么亏损。

    在安徽,去年暴跌行情中,安徽省油脂厂亏损面高达95%,中小型油厂普遍亏损500万—1000万元,大油厂有的亏损超过5000万元。而根据中国油菜籽网的统计,国内220家菜籽油加工企业亏损的有208家,盈利或保本的仅有12家。

    “去年8月的时候,生产一吨菜油就亏2000多元,到年底,每吨的亏损在5000—6000元。”郑之明说。“去年到现在都没有翻身,如果有进口指标,手续、物流等方便的话,我们会考虑加工进口菜籽,我们不是反对保护价收购,只是这样抬高了市场价格预期。”

    安徽省粮食局一位行业人士表示:“如果这样下去,政府将逐渐把流通企业和加工企业挤出市场,中国将回到1998年之前的局面,最坏的可能是,油菜籽重走大豆老路,在政府托市价的扭曲政策下,从此形成”国产卖国家,进口卖企业“的怪圈。”

    收购主体资格之争

    “去年开始市场价格近3元一斤,后来一路下滑到1.6元,为保护农民利益国家采取2.2元的收储价,但由于收储量有限制,收购点也只有中储粮委托的企业才有资格,在截止前2天,收购点门口出现了少有的大量经纪人连夜排队现象。”安徽省粮食局办公室副主任尹成林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为防止类似情况发生,今年国家增加了收储主体和收购点数量。

    按照文件规定,地方油脂加工企业参与收购的只有3至5家,安徽是油菜种植大省,经过申请特批了12家。对于农民卖油菜籽难现象,尹成林介绍说,虽然地方粮食收购网点健全且易于农民卖粮,但由于没有收购资格,粮食局也无能为力。一方面网点稀少;另一方面,收购主体资格也是记者调查中反映意见较多的一个问题。

    首先,由于本次收购均由油脂厂代收代加工,而在安徽甚至全国,各地油脂厂均设在县城或县郊,对于农村农民来说,道路遥远。记者在安徽寿县许多乡镇采访时,许多农民告诉记者,他们甚至不知道有国家收购的政策。

    其次,就安徽本次参与收购的中粮和中储粮收购点而言,国家明确规定是中央直属企业,但事实上,收购点的这些油脂加工企业多数均为本地民营企业和龙头加工企业,他们与两家央企的关系仅是委托与被委托关系,两大央企也不可能在一个省有如此多的加工企业布点,对于当地国有加工企业和其他民企而言,显然是不公平的。

    再次,部分油脂厂虽然被两大巨头“相中”,实际上仅靠加工费维持生计。而对企业而言,赚钱才是主要的,采访中,这些企业对前景也很忧虑,事实上他们对托市收购资格并未“感激涕零”。

    “我们希望能把国储的政策给部分大型龙头企业,让企业参与到收储行列中来,既可解决国储仓容不足问题,又可以减少加工企业进口油菜籽的数量,减少进口冲击。”合肥市金汇公司总经理张正平接受采访时说。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