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价格攀升 不会对物价明显拉动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9-05-20
     备受关注的食用油涨价目前仍在逐步升温中。“主要是受国际食用油原料价格不断上涨影响。”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19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食用油涨价并不会对其他食品农产品价格产生明显拉动效应。同时,业内专家表示,对于涨价何时见顶目前还不能做出判断。

    “豆油价格一天一变”

    “现在大豆油是一天一报价,送货的还告诉我,价格还要往上涨。”已经在北京市海淀区明光寺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工作了4年的来自山东德州的张学霞告诉记者。“主要涨价的还是以大豆加工油为主。”

    夏季本应是食用油消费的淡季,然而目前食用油价格却呈上涨趋势。记者5月19日走访北京的农贸产品市场了解到,从4月份开始,食用油价格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散装色拉油由之前的3.7元一斤上涨到了4.2元一斤,涨了5毛钱。与此同时,桶装油价格也有相对幅度的提高,以5升桶装金龙鱼大豆油为例,1箱即4桶的价格从158元上涨至170元,上涨了12元,而且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

    其他食品价格稳中有降

    随着豆类食用油价格的上涨,一些传言预测其他商品的价格也会随之有上涨的趋势。但是,记者前往明光寺市场调查时发现,蔬菜等食品价格稳中有降,猪肉价格甚至有所下降。记者综合明光寺市场食品价格信息显示:在蔬菜方面,除青椒等蔬菜由于季节性因素影响略有下降之外,其余蔬菜价格与以往相比还是比较平衡的,近4日黄瓜价格为每公斤3.6元,西红柿价格为每公斤4元,洋葱,豆角等蔬菜的价格也都较为稳定;由于近期受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猪肉价格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为3-4元左右。

    “虽然目前还不能判断下一步食用油价格走势,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食用油的上涨不会像猪肉涨价那样带动食品链条上的连续涨价,而是属于阶段性的价格上涨。因为目前我国整体粮食产量供应比较充足,夏季蔬菜和猪肉价格更加不会大幅度攀升。”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研究员王小娥说。

    价格倒挂逼高食用油价格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各大食用油厂家已经向发改委递交了上调价格的申请。金龙鱼调价范围涉及金龙鱼调和油、豆油和菜油,但不涉及金龙鱼其他油种。中粮集团旗下的福临门品牌豆油、菜油近期也将调价。

    该负责人认为,上调原因主要是近几周国际国内食用油原料市场行情不断上涨,形成原料价格高过出厂价的倒挂现象。他分析,一方面,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作为我国食用油进口主要来源的南美大豆产量下调推高了大豆期货价格;另一方面,我国国内不断出台收购大豆、菜籽,增加存储的政策,促使国际国内油脂油料价格不断上涨。

    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我国到港的进口大豆平均CNF价格为404美元/吨,比3月份上升7美元/吨,高于此前385美元/吨的价格预期。4月份到港的进口大豆成本3290元/吨,按当时沿海地区豆粕及豆油出厂价格测算,4月份油厂初榨环节平均加工利润为380元/吨。今年5月份我国到港的大豆成本与4月份基本持平,预计为405美元/吨,成本约为3297元/吨。目前,6月船期南美大豆到我国CNF报价476美元/吨,比一周前上涨100美元/吨,折合到港成本3860元/吨。若以当前的价格销售豆油,油厂初榨环节加工利润为大致亏损131元/吨。

    近期食用油涨价对CPI指数影响不大

    

    交通银行研究部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食用油价格在CPI中权重不太大,食用油价格上涨并不能改变食品价格近期回落的趋势,进而对CPI指数影响也不会很大。

    他表示,刚刚公布的4月份统计数据显示,CPI增幅延续上月的下降趋势,继续回落。我国CPI已经连续三个月负增长,降幅有所扩大。2009年4月份CPI同比下降1.5%,降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导致3月份CPI继续下降的主要原因仍是翘尾因素(4月份翘尾因素达到-1.9%)。如果扣除翘尾因素,当月CPI的新增因素其实是增长了0.4%。今年1-4月份CPI同比下降-0.83%,而其中翘尾因素为-1.53%,表明1-4月份CPI新增因素为0.69%。“即便目前食用油价格上涨,也仍然不会改变我们对今年年内CPI指数前低后高的预测。”唐建伟说,今年上半年整体物价负增长将延续,下半年或回正增长。

    “首先,食品价格在CPI指数中的权重约为33-34%左右,而在食品价格中,食用油价格的权重占比不如猪肉。”唐建伟说,虽然食用油价格上涨,但是以猪肉价格主导的食品价格回落仍将持续。

    据了解,由于猪肉供应的周期性,前两年猪肉价格的持续上涨吸引了许多人力和资金投入到养猪行业,使得今年以来猪肉供应不断上升。但由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猪肉加工产业对猪肉的需求减少。供求关系的转变加上近期全球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以前称“猪流感”)不断扩散的影响,使得近期我国一些地方猪价持续下跌,逼近“盈亏平衡点”(猪粮比价为6∶1),为近两年来的最低点。而据国家发改委专家预计,猪肉价格下跌的过程可能要到明年二季度才结束。唐建伟表示,“再加上蔬菜等季节性食品供应量充足,因此即使食用油涨价,整体食品价格仍会持续下降,并继续拉低CPI。”

    定价权被外资所垄断 食用油涨价给产业安全"亮红灯"

    

    “这次食用油的涨价也给我国食用油产业安全提出了警示,国家应出台食品加工行业扶持政策,除了在粮食收储方面,还应该在产业扶持上加强力度。”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研究员王小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她认为,比起国内因素,由于原料大豆主要来源于国际市场,因此,食用油价格受国际因素影响较大。目前我国食用油75%是依赖国际食用油加工企业,而我们的定价权也牢牢被国外公司所垄断。国际食用油垄断企业“ABCD”(即ADM(ArcherDaniels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Dreyfus))四家企业在这里面起着关键作用。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中国油脂市场原料与加工及其食用油供应的75%以上已被四大跨国粮商“ABCD”所控制,跨国粮商在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的64家企业参股控股,占总股本的66%。作为中国食用油三大品牌之一的“中粮系”福临门食用油的主要贸易进口对象是美国ADM。这位人士表示,国际巨头凭借资本和经营的优势,已完成对上游原料、期货,中游生产加工、品牌和下游市场渠道与供应的绝对控制权。中国食用油战略安全的“安全门”已不在国人手中。

    据悉,我国食用油60%以上目前依赖进口原料或直接进口食用原油,2007年中国食用油总消耗2300万吨,总供给2380万吨,其中直接进口食用油800万吨以上,大豆进口3000万吨以上,中国食用油战略储备较低。因此,有关专家建议,利用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大豆等粮食库存。由于大豆严重依赖进口,建议大豆库存不低于1年的消费量,即5000万吨;食用油库存增加500万吨以上。

    王小娥认为,对食用油行业来说,应该尽快对部分榨油企业实行国有化,加强控制流通环节。从战略角度出发,民族企业应该掌控70%以上的榨油能力。此外,出台更为优惠的政策,保障豆农的利益,鼓励国内加工企业加工国产大豆,特别警惕转基因食用油的泛滥造成危害;积极准备反倾销反垄断政策;完善外资并购政策。同时,应着重加强国家对于粮食流通领域的控制力,加大对国有粮食企业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