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油上涨潜力犹存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9-05-12
     劳动节前后,外盘豆类一举突破前期压力,创出7个月来新高;而植物油期货紧跟外盘,延续了节前的上涨趋势,同样刷新了近7个月高点。短期内较大的涨幅使市场产生了一定的恐高心理。近几日外盘大豆和内盘豆均出现高位振荡,昨日在美国农业部公布月度报告前夕,市场为规避报告风险,CBOT大豆电子盘一度下跌20美分以上。内盘豆类中,受外盘下跌和内地出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双重利空影响,豆粕和大豆均出现较大幅度下跌。而相对于豆粕和大豆,豆油、菜油、棕榈油期货受“甲流感”影响较小一些,跌幅相对缓和。后市看,外盘豆类在周边市场影响偏多,加之整体供需面偏多,以及潜在的天气炒作偏多的背景下,短期振荡后仍有上冲潜力,而内盘豆粕的低迷,也给油脂带来利多效应,后期内盘植物油期货上涨潜力犹存。

    一、世界和美国大豆供应向紧,CBOT豆类仍可延续涨势

    经过4月下旬的短暂回调后,在4月底5月初,CBOT大豆主力合约连续拉出长阳,一举突破前期压力,创出去年下半年反弹以来新高,很好地验证了3月初以来基金不断增加多单的结果。而一贯对大趋势有着相对准确判断的基金们的操作是有其充分根据的。比如南美的大豆产量大大低于预期,使世界对大豆供应过于充足的担心基本消失。早先对巴西大豆预期多在6000万吨以上,而随着收获的基本结束,其大豆产量也逐渐明朗,仅仅在5700万吨左右。而阿根廷的大豆生产更不容乐观,原先预期在4200万吨以上,而由于干旱天气,目前预产仅仅在3400万吨左右。仅南美大豆产量就比预期低了1000多万吨。而美国的大豆由于我国的强劲进口,陈豆出口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虽然中国以外的所有国家在减少进口量,而中国持续不断的进口,使美国的大豆出口量不减反增。原本预期的利空反而变成了利多,消息面出现了180度的大转弯。所以,3月份以来,随着基金的不断增多,大豆价格也盘桓向上,至今创出7个月来新高也就不足为奇。除此之外,基金敢于抄底,也在于对宏观面状况的准确把握。比如目前世界经济虽然面临着“甲流感”的威胁,但恢复、向好的趋势没变。而原油再度接近60美元大关。美元指数由于美国政府的疯狂印钞行为,也开始出现盘桓低走迹象。而印钞增加的后果就是可能出现新一轮通胀,因此,买入商品当然成为基金经理的首选。

    另外,在陈豆的供需、库存不会出现较大变动后,不得不提的是美国今年的大豆生产。目前看,种植面积已经大大低于预期,而种植期间和生长期间若出现异常情况,那么这会继续成为基金拉高豆类的口实。一年一度的天气行情,估计今年也不会例外。

    二、国内政策继续利多油脂,今年大豆生产不容乐观

    一直以来,相对于对粮食作物的保护和扶持力度,我国政府对油脂作物的保护和扶持较为不够,导致我国油脂自给率逐年下降,油脂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为提高油脂自给率,保护种油农民利益和积极性,去年开始,我国政府加大了对种油的补贴,以及实施了对油料、油脂的保护性收储。在前不久,政府宣布在东北增收150万吨大豆,对今年油菜籽继续实施保护性收储。这些措施使得国产油料价格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同时也“惠及国外”,使得相对物美价廉或者性价比较高的美国大豆、加拿大油菜籽更多地进口到国内,从而拉升了国际油脂油料水平。

    另外,由于去年油菜籽在主要上市时期,价格并没有较大下跌,农民在较高的价格出售了油菜籽。农民在秋冬播油菜时,出于对高价格的美好记忆,扩大了播种面积。但大豆就没有这么幸运,在东北大豆上市时,大豆价格已经跌至谷底。虽然政府采取了收储,但由于质量等原因,仍有大部分大豆没能进入国储库,加之低价进口大豆的冲击,农民在大大低于国储收购价格的水平出售了大豆,使得大豆种植收益下降,甚至低于玉米。因此,在目前开始的大豆播种中,据调查,大豆播种面积将下降。

    三、甲型H1N1流感疫情短期利空粕类,但利多油脂

    虽然国际卫生组织为这次流感疫情正名,将“猪流感”更正为“甲型H1N1流感”,但仍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人们对猪肉的恐慌心理。近期国内各地猪肉出现大幅度下跌以及期货盘面上豆粕走势疲弱就是证明之一。但这对于植物油类却是一定程度的利多。一是粕和油有“跷跷板”效应,粕的消费下降、粕价格弱就会导致油的供应降低、油脂价格走高。二是流感疫情会导致猪肉类脂肪消费下降,而增加油脂类的消费。同时,为减少出行,居民屯油的冲动也会增加小包装油的短期消费,这在2003年的非典疫情时曾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