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油脂市场维持箱体整理格局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8-12-16
     近期,国内油脂现货市场箱体内徘徊整理,其中,豆油、棕榈油价格坚挺横盘,菜油、花生油和棉油等其它植物油行情振荡趋弱。截止到上周五,国内五大主要食用油均价指数(DOPI)为6969元/吨,较一周前下跌了84元/吨,约合周比降幅为1.21%,市场延续11月下旬以来的底部振荡格局,品种间分化走势特征继续显现。具体分析如下:

    原油价格反弹缓和海外商品市场探底,国内豆油期现市场基差继续拉大

    近期,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CBOT)原油期货市场止跌反弹,进入底部箱体振荡阶段;新的主力0902原油合约最高重返51.0美元/桶,较一周前的低点——40.5美元/桶,这主要因为美元汇率告别上周强劲升势、再度走软,以及OPEC成员国暗示可能大幅减产,刺激交易者的风险投机偏好。而在国际能源市场强劲反弹、大豆出口市场近期坚挺的支撑下,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新的主力0903合约振荡回升,上周五大盘升至850美分/蒲式耳近期阻力位以上,豆油主力901合约收复32美分/磅心理关口,豆类衍生品合约上周总体呈现振荡趋强的反弹趋势。

    随着后期进口大豆、豆油成本的跟盘回升,中国大商所(DCE)豆油期货市场跟盘箱体振荡,上周五,豆油主力0901合约高开低走,早盘探至5900元/吨的近两周高点;但在下午盘中,受套期保值、期现套利抛盘的共同打压,以及国际原油价格昼间电子盘中的再度重挫,连盘豆油主力合约收于5710元/吨,将上周的反弹幅度大部回吐。目前来看,国内豆油期、现货价差高达1000元/吨左右,近期合约呈现高企态势,表明消费市场的季节性趋势,以及油厂在进口与加工、销售多个环节的灵活跨市操盘思维,预计中长期“基差”的反常排列将会逐步被市场熨平。

    11月中旬至今,国内精炼油厂节前集中备货,加上前期社会买盘进口植物油数量偏低,包括政府应急收储政策力挺粮棉油价格,吸引投机买盘的再度入市,推动连盘相关期货市场进入底部强势振荡阶段,进而对油厂、现货商的挺价意愿形成支持。不过,后期应密切关注进口植物油、籽到港的库存分布情况,以及油厂备货结束之后的散油供应变化,结合国产豆粕市场欲破位下行的成本主导型行情,防范豆油市场节前期、现价差缩窄带来的操盘和销售影响。

    部分主产区进口油菜籽加工放量,年前国内油厂现货销售菜油方式显差异

    进入12月份以来,随着前期集中分批采购的进口油菜籽陆续到港,国内部分沿海、沿江地区的大型油厂加工产能明显提升,新增菜油供应量局部地区有所增长。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周以来,加拿大温尼伯商品交易所(ICE)油菜籽期价明显走低,按照到港点价方式采购的进口原料,入厂加工成本不到3000元/吨,这与国产油菜籽(3300元/吨-3400元/吨)现货收购价格相比较为低廉。同样地,以进口油菜籽生产出来的散装四级菜油报价不到7000元/吨,一级菜油报价更低至7150元/吨(甚至低于豆油同级产品销价),这给华东等部分地区的国产菜油价格构成竞争压力。当然,也应提到的是,进口油厂的前期套保策略无疑是成功的,大中型油厂对成品菜油的销售也采取了“基差”销售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避险促销、锁定利润的操作新思路。

    近一周里,国内菜油市场销售情况依旧低迷,不过,由于10月份迄今油菜籽压榨企业的集中停工、限产,国产菜油的现货库存压力已经整体得到缓解(油菜籽结转库存仍有一定余量),这促使油厂挺价菜油产品的意愿相对集中。但与此同时,进口油菜籽后期到港数量仍趋增,同样成为压制国内菜油价格近期易跌难涨的利空因素之一,后市应关注元旦前后,散油市场贸易商采购力度,以及海外农产品期货的进一步动态。

    亚洲棕榈油市场近期筑底反弹,支撑国内现货商挺价意愿跟盘显现

    今年11月份以来,随着国内大部地区气温的明显下降,港口棕榈油产品销售阻力与日俱增,高熔点24度精棕油销售萎缩明显,甚至不及28度高棕(冻结成块,便于运输和加工),低棕油销量在南方沿海省份也出现下滑势头,这对于贸易商的提价意愿形成明显抑制。

    上周期间,马来西亚衍生品交易所(BMD)毛棕榈油期货市场连续收高,基准2月合约盘中最高升至1650令吉/吨以上,带动当地现货商提升棕榈油产品的出口报价。截止到目前,按照外商报价折算,今年底前后即将到港的进口24度精棕油,到岸交货成本达到4750元/吨以上,国内港口分销报价与外盘报价出现明显“倒挂”。近一周里,大商所(DCE)棕榈油主力0901合约宽幅振荡,盘中最高探至4950元/吨以上,但上周五大盘高开低走、跌破4600元/吨的下行支撑。

    近期国内棕榈油库存水平明显下滑,精炼油厂灌装、食品加工企业的使用需求升温,特别是亚洲棕榈油期、现货行情跟涨能源市场,共同支撑现货商对库存棕榈油的挺价意愿。但与此同时,受制于11月份进口植物油到港量激增,终端需求的季节性疲软难改,预计近期我国棕榈油价格走势仍趋箱体振荡特征,贸易商跟盘定价的销售策略仍将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