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市场本身没有新的值得关注的因素,国内的收储还在继续,并且传出继续扩大收储的说法。对于国内棉花来讲,收储是实质性的利好,可以减少市场供应;但一定要同时加强进口的管理(89.4万吨除外),否则,棉花收储就会跟大豆一样,一边高价收,另一边大量进口低价进口大豆,导致国内的大豆彻底被抛弃。进口的管理,就是暂时不再发放滑准税配额,同时继续提高出口退税,人民币由对美元升值转为贬值。
目前来看,政府在这三方面均在加大力度,滑准税配额估计新棉种植之前不会发放,人民币问题将成为12月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焦点问题之一。货币的第一要素是主权,利用货币来维护和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是政府可以选择的一项措施之一,这无可厚非。没有人规定拯救经济只能通过金融和财政,而不能利用货币;美国之所以独霸天下,一是靠军事,二是靠美元,第三才是体制。人民币现在出现的对美元的贬值(对其他货币没有贬值)我认为可能就是中美达成的战略协议,对美元没有威胁,对美国有好处,同时有利于国内出口。中美最近举行的战略会谈,人民币和美元肯定也是重要内容之一。我相信人民币贬值将会是一种政府用来稳定和改善经济的措施之一。这对明年国内的纺织行业是重大的利好,只不过效果何时显现还有待观察。
但人民币贬值同时可能引发全球贸易战争,导致全球从团结一致应对危机变成贸易壁垒各自为阵,这对全球经济的复苏非常不利。这可能也是本周棉花大跌的一个原因之一。
目前的棉花市场,主要还是受经济前景和投资情绪的主导,基本面的需求非常微弱,不足以对市场造成实质性的影响。综合考虑基本面、经济层面和投资情绪,几乎都不利于价格的上涨,现在价格的回升力量来自于空头的获利回吐以及股市的好转,还有就是对明年种植、产量的担忧。但这些因素都还无法成为市场的主流。
不管怎么样,未来一周国内、国际棉花都将考验前期的低点,这次下跌也并不全是坏事,通过这次下跌,如果前期低点获得支撑,那么棉花的市场情绪将更加稳定,有利于价格的走稳和回升,如果再次打破新低,则也可以使得企业暂时放弃抄底的思路。
现在很麻烦的是:我们无法找到一种标准来评判棉花的价值到底如何?这使得我们对棉花的分析进入到纯粹的技术范畴。对于投资者来讲,这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企业来讲,这很麻烦,不知道该如何操作。
总的来讲,棉花依然很弱,整个商品和能源市场都还很弱,这是大环境,何时好转无人可知。对于棉花来讲,前期的低点意义重大,未来一周对前期低点的考验也意义重大,我们只能保持观察,而无法预测到底会发生什么。技术上,郑棉在这次下跌中持仓持续增加,商业买盘和投机卖盘都在积极进场。投机卖盘的行为来自于全球糟糕的经济形势,商业买盘的行为来自于价值和行业分析,谁都没有绝对的把握。
棉花跟大豆最大的区别是:棉花的进口需要配额,而大豆不要。这也许会成为棉花和大豆走出不同行情的根本原因。但不管怎么样,即使收储在仓库的棉花也是需要消化的,所以,纺织消费的好转才是扭转棉花弱势的唯一真正有效的因素。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