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关键的问题是:现在的下跌是供求关系恶化导致的正常下跌,还是心理崩溃导致的下跌,或者是政策失误导致的非理性下跌?
我们看到,这次的下跌,就是在公布增加收储100万吨储备棉之后出现的。我认为这不是巧合,而是行业失望导致的。在收储政策公布之前,市场对收储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价格虽然很弱,但还在盘整,基本上波幅不大,市场处于观望之中。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国际环境很不好,对于棉花来讲,美棉持续阴跌,不断创新低,纺织行业在这次全球危机中受到巨大冲击,国内的棉花用量早就远远低于美国农业部的预测数据。同时,7月份之前由于通胀压力巨大导致全国银根紧缩,使本来流动资金就紧张的纺织企业更是雪上加霜,资金周转困难,不断降低棉花的库存,减少棉花的使用量。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对收储的期盼,棉花价格可能早就跌破12000,但不会是跳水式的下跌,而会是逐渐的下跌。收储公布之后,收储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强,使长期积压的下跌压力顿时爆发,促使市场崩溃式下跌。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次崩溃式的下跌,导火索就是从对收储的期望变成绝望,收储政策的不当直接促成了这次崩盘。
如果收储数量还是100万吨,但收储的措施得当的话,市场就有可能继续维持上一周的弱势盘整行情。因为在没有公布收储政策前,收储的消息早已在市场流传,当时市场没有继续再跌,也是来自于收储政策的支撑。从技术上来看,收储政策公布之前,市场价格没有出现上涨,所以也不存在收储政策公布后多头平仓兑现利润的下跌压力。
崩溃式的下跌,这就是我对这次下跌的定性。既然是崩溃式的下跌,那么这种下跌肯定存在非理性的成分,极端的成分,也可以说存在超跌的成分。但尽管如此,在市场恢复理性之前,也很难走出回归行情。目前来看,市场理性的回归,还需要政府合理的政策引导。
不管怎么样,棉花价格已经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这个事实已经形成。虽然收储的执行措施不当是导致这次暴跌的直接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来自于消费环境的持续恶化,来自于纺织行业的全面降温。前几年的好效益导致纺织产能持续扩张,一旦遇到市场降温,就立即形成了产能严重供大于求的恶劣局面,这样的局面是经过几年形成的,要想改善,也不可能是1年半年能做到的。
总的来讲,这次棉花的熊市不是因为供应增大导致,而是消费下降导致。收储只能改善供应,无法改善消费,收储能治标,但不能治本。所以,必须承认棉花的弱势是个事实,只不过弱的程度多少的问题。
我们不指望消费很快改善,但我们还是可以对收储稳定市场抱有一线希望。周末,国家有关部门召开紧急会议,会议确定,以稳定棉花市场、保护棉农利益为目标,国家将加大在内地的收储力度,增加收储数量,收储价格不变。但具体措施依然不明确。如果收储措施不改变,那么,这样的收储对稳定市场依然毫无意义。现在的收储,很像是医生对一个病情很重的病人说,你的病有救,但我要收取天价医疗费;而这个病人根本无力支付,所以,医生的话反而加速了这个病人死亡的速度。收储要想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就必须在增加收储数量的同时,改变收储方式。
棉花的这次下跌,可能会给棉纺织行业带来一系列的改革,包括棉花贸易的改革,纺织行业的改革,棉农补贴的改革,进出口政策的改革等。这次的下跌,彻底暴露了棉纺织行业的各种弊病,在这一系列的改革完成之前,我们基本上不要对棉花价格抱有太大的期望。这一次棉花价格的下跌,是整个棉纺织行业多年积累的弊病的集中爆发导致。
未来一周,我们重点要关注收储措施方面的变化,其次才是收储数量的增加。收储的改变是必然的,就看改变的程度。越有利于收储普通棉花,对市场就越利多,否则,收储就是利空。
技术上,美棉存在进入30—40美分区间的可能性,而郑州棉花技术上暂时不太方便测算下跌空间,只是告诉投资者应该继续持有空头。
但国内跟国外到了目前的价格水平,政策环境是完全不一样的,美国是直接补贴棉农制度,美国的棉农不担心继续下跌,而国内的棉农完全不一样,还完全需要靠收储来稳定棉价,从而间接得到保护。价格到了目前的水平,政策对价格的影响力会很显著,政府的决心也是很清晰的,关键就是落实。
操作上,目前没有任何买入的迹象和理由。但鉴于收储政策的调整性,不排除下周郑棉出现反弹行情,所以,空头可以以周五的最高价10895作为获利平仓离场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