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植物油行情振荡 市场成交缩量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8-11-18
     近期,国内三大植物油期、现货市场箱体内振荡,工厂报价、期货盘面维持箱体振荡格局,市场成交均出现一定程度的缩量表现。其中,周国产豆油、棕榈油品种价格振荡显弱,但国产菜油以及其它食用油价格则维持横盘走。

    国内豆油销售市场成交放缓,卖方定价行为短期坚挺

    近期,国内豆油市场表现相对平淡,主产区油厂的主力报价整体有所下滑,但就实际成交价格水平而言,国产四级豆油、一级豆油市场大多维持在7000元/吨的心理关口之上,甚至北方地区的进口毛豆油报价也位于近一个月来的高位。究其主要原因,除了海外市场目前仍徘徊运行在年内大底部区间,未能提供明确的方向指引以外,10月中旬以来,中央储备系统有针对性的大豆、油菜籽(应急)定价收储计划,加上压榨企业的集中停工、限产,以及进口植物油到港的逐月下滑(大豆到港集中在11月下旬),仍对近期连盘(DCE)豆油合约的走势带来底部支撑。

    本月USDA最新的大豆、豆油供需数据,基本维持了10月底修整报告中的库存偏紧预期,加上石油农业生产成本的高涨,以及美盘大豆期价近月的振荡探底,有可能影响到下个市场年度南美豆农的种植热情,是后期我们应当保持关注。但无论如何,上周内、外豆类期货盘面的弱势振荡,加上美国道琼斯股指的再次破位下行,使得国内现货商在寻购、销售豆油等植物油产品的时候,显得比前期更为谨慎,短线进出成为投机商的操作策略,这也限制了国产豆油现货行情的反弹高度,预计国内市场仍将以跟盘调整为主。

    年底国内油厂还贷压力有增难减,国产菜油市场近期表现仍沉闷

    2007年以来,中国政府实施紧缩银根政策,特别是最近六个月,美国金融风暴席卷全球证券、金融市场,以华尔街投行为代表的美国金融企业损失惨重,使得中国在2008年实行金融市场发展显得更为谨慎。众所周知的是,今年国内植物油价格由历史最高跌至近年最低,无论从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整个生产链条都充满风险,而历来分散经营的油菜籽加工企业更是遭遇重创,银行信贷风险成为油厂的“年关”之一。

    据市场了解,进入冬季之后,国产菜籽油销售情况较为清淡,大多数工厂因为严重亏损而期望挺价菜油、菜粕,但中间商显然不愿意在市场价格走稳之前建立“风险库存”。另外,随着近十几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带动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使得菜籽油、棉籽油等传统消费食用油,在农村地区、二线城市的消费市场萎缩明显,也明显限制了油厂提价菜油的空间。显然,随着年底银行还贷期的临近,中小油菜籽压榨企业必然选择加快资金套现,如果后期缺乏外盘的有效支撑,部分主产区菜油的市面报价和实际卖价之间的差异将进一步缩小。值得一提的是,部分银行针对还款难的企业实行贷款期延迟政策,但无疑将影响企业来年的贷款能力,对2009年油菜籽收购市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内外市场供需支撑题材相对单薄,港口棕榈油行情跟盘疲态整理

    近期,国内港口棕榈油库存水平降至年内新低,这有助于港口现货商维持库存报价的相对抗跌。截止到上周五,国内港口分销的24度精炼棕榈油,集中市场报价基本维持在4700元/吨以上,与近月到港的进口船货成本实现了顺价。由此可见,后期我国棕榈油市场淡季行情应难以出现深跌,但卖方定价行为仍将以马来西亚市场为基准,应关注11月下半月,国内沿海、沿江地区进口新货的到港情况,以及豆油等主要植物油价格的后续走势,结合期货市场套保功能,积极应对油脂市场依然存在的剧烈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