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菜籽菜油 » 正文

呼吁政府救市:储备棉要惠及整个棉区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11-12  
     棉花丰收了无法卖

    进入深秋,棉花收摘接近尾声,产量将是继2007年创历史新高760万吨之后的第二个新高。记者从中国棉花协会了解到,根据对湖北、安徽、江苏、河南、山东、河北6个主产棉省的调查,到11月3日,棉花收摘已占总量的90%。但“棉花无法卖”和“轧花厂无法收购”,成了当前棉花市场的真实写照,令人深感忧虑。

    目前6个主产棉省农民籽棉出售仅占总量的28.6%,低于去年同期进度55%的26个百分点。在河南商丘、周口和开封等集中产区发现,这里农户一斤没有交售,棉农讲,去年到处是棉贩子,走村串户收购,今年棉贩子一个都没有,出现棉花无法卖的局面。

    一些轧花厂先收后停,内地许多厂甚至根本没有开秤。问及原因,主要是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都一路下滑,轧花厂不敢收。同时由于皮棉积压,棉籽无人问津,以致销售困难,资金被套牢,企业不得不停止收购。

    棉农收益大幅度减少三至七成

    今年的新棉价格呈高开低走且一路走低之势,从9月的2.8~2.9元/斤,下降到10月上中旬的2.4~2.5元/斤,到10月下旬,一些产地籽棉售价下降到2.0~2.2元/斤,还有产地下降到1.8~1.9元/斤,许多产地出现有价无市和无价无市的局面。

    如此走低的价格使棉农的植棉收益大幅度减少三至七成,平均约降一半,每亩净减380~425元。自开秤到10月的停收前,籽棉斤价2.47元,因售价下降20%减收310元/亩,占减收的70%~80%;同时,今年上半年农资涨价导致减收100~150元/亩,占减收的20%~30%,两项合计减收400~450元/亩。由于新棉行情走低何时见底难以预测,如果没有市场支持,棉农收益将继续减少。

    为了保护棉花产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农产品的顺利销售,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增收,当务之急是恢复市场信心,重振市场信心,因此,棉协吁请政府大力出手,采取全方位的救市措施。

    扩大收储,数量增至200万吨

    当前最急需的是储备棉要惠及整个棉区,并追加收储棉至200万吨。增加国家储备棉的收购能够启动皮棉销售,进而启动处于停止状态的籽棉收购和皮棉加工,让农民明确这个信号,国家重视棉花,国家在加速收储棉花,还将继续追加收储,收储量将超过200万吨。

    增贷款,降利率,支持企业收购。资金不足和销售停止困扰着收购和加工企业。要打通销售这一梗节,一是收储加工皮棉,腾出周转资金,提供贷款,降低门槛,扩大信贷规模,支持籽棉收购。二是降低利率,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亏损。

    最低收储价每吨增加1000元

    适当提高收储价,最大限度地减轻“棉贱伤农”。在追加收储棉的同时,应最大可能让棉农少减收,建议328级最低收储价每吨增加1000元,从12600元/吨增至13600元/吨。若328级籽棉最低价每斤2.85元,37%衣分,棉籽价每斤0.75元,则皮棉每斤6.42元;加上加工成本和利润每斤0.5元,则皮棉每斤6.92元。棉协在调研中,棉农普遍反映,最低价不能低于2.75~2.85元/斤,低于这一价格无法接受。

    棉纺业救市责无旁贷。积极购买皮棉就是救市,增加厂内库存和存放,减轻收储库存压力,这是纺织企业的当务之急。

    持续重视棉花生产。一是良种补贴实行普惠制,棉花种多少良种补多少。提高补贴强度,补贴从15元/亩提高30~50元/亩。二是对棉花实行农资补贴。三是像粮食一样,出台棉花最低收购价,避免价格的大起大落,引起植棉面积的大起大落。

    此外,棉协提醒,棉花是易燃品,家庭存放籽棉要单独存放。同时籽棉要与人、动物、家畜家禽隔开,减少有害杂物混入籽棉之中。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