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领跌央企跟进 “绿”豆油预警花生油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8-08-25
     经历了今年三四月份的暴涨,国内食用油的价格最终还是趋于回落。在大豆期货跳水以及散油价格持续走弱的一片“惨绿”之中,成品包装大豆食用油价格持续回落,两大巨头金龙鱼和福临门按捺不住,公开宣布降价。

     8月14日,占据国内市场最大份额、隶属全球粮油大鳄丰益国际的嘉里粮油的食用油品牌金龙鱼宣布价格下调10%,次日,最大竞争对手中粮集团旗下的福临门也应声降价,个别油品降价幅度甚至达到三成。

     专家介绍,在全球化背景下,外资掌控粮油定价权对于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是一种警示,希望自给率较高的花生-花生油不要重蹈大豆-大豆油产业链覆辙。

     “市场上价格早就有所下降了,金龙鱼大豆油价格的下调幅度早就不止10%了,估计已经接近15%。企业发布降价消息一般比较滞后。”一位不愿具名的经销商对记者透露。

     由于散油价格的弱势,行业普遍认为金龙鱼、福临门的降价在意料之中。据经销商介绍,7月20日以来,散装大豆油从11700元/吨一路下跌,最低时曾跌到8800元/吨,这个价位大概持续了一个星期,8月19日,散油价格大约在9000元/吨。

     而本次福临门价格下调的公布时间恰在金龙鱼宣布降价的第二天,是否有跟随竞争对手的嫌疑,福临门市场部经理张卫东对本报记者解释为“仅是巧合”,他表示,此次调价公司内部本月初就已经在做准备工作,向集团上报等待批准、上报到国资委备案等程序都需要时间。

     对于这次降价,中粮集团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据中粮油脂部一内部人士透露,有人认为此时维持原价恰好可以弥补今年3月份小包装食用油和散油价格严重倒挂产生的损失。而且在市场竞争层面,福临门产品的整体均价一直低于金龙鱼,似乎没有跟降的必要。不过,中粮集团最后做出了降价决定,并对外称系“缓解前期价格上涨给消费者带来的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福临门本次调价涉及大豆油、调和油和菜子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子油并没有列入调价范围,张卫东解释说这些属于高端油种,且花生油在6月底7月初的时候已经做过促销。而大豆油等三种油品占到全国食用油消费的70%,同时也占据了福临门产品70%的销售额,属于主流产品。

     主流油品价格跳水的同时,对花生油企业基本影响不大。

     本报记者采访花生油生产厂家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获悉,5L的鲁花花生油目前出厂价为109.5元,并没有接到集团总部的降价通知。而青岛海花植物油有限公司刘经理也表示,公司花生油近期没有降价打算。对于豆油的持续降价,刘经理认为对花生油并不会带来压力和冲击,目前食用油市场价格不稳定,对市场要观望一段时间,花生油未来可能会有10%左右的回落空间。

     豆油“惨绿”行情背后

     我国食用油市场已与国际市场息息相关。

     对于本轮食用油价格大跌,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下称东方艾格)油料分析师表示,主要是受原油期货下跌、大豆期货跳水、近期美元升值、国内今年大豆产量预期增幅较大等因素影响。

     目前,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豆油市场较月初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截至8月20日,11月合约报收1276美分/磅,主力大豆期价再度跌破1300美分支撑线,较月初下跌128美分,跌幅9.11%。

     东方艾格以2007年大豆产量1400万吨计算,预测我国2008年大豆产量有望达到1630万吨,同比增幅为16.4%。这些都将有助于缓解国内供给层面的价格压力。

     与此同时,在北京市场方面经销商告诉记者,夏季本来就是食用油的消费淡季,再加上一些小餐馆关停,需求量减少加剧了食用油市场的惨淡局面。

     分析师介绍,从去年8月开始,由于外盘期货市场坚挺等因素,食用油市场开始了长达7个多月的超级大“牛市”,食用油价格在今年3月份创下最高历史价位的每箱315元(5L×4),此后一路走低,至今已下跌百元左右,跌幅高达30%,具有持续性、明显回落的走势。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近期受到中秋以及国庆双节提振,8月17日散油价格有小幅反弹,目前豆油处于震荡状态,多名经销商不约而同地用“绿”来形容近一段时间的食用油行情,市场上弥漫着悲观情绪。

     外资控制不容小觑

     相对于经销商的一己之利,我国大豆产业以及食用油外源性依赖值得警惕。

     资料显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ADM、邦基、嘉吉和路易·达孚、丰益国际集团等国际粮油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控制中国大豆货源,兴建压榨企业。中国目前的大豆压榨企业共有97家,其中有64家为外资参股的企业,实际压榨能力60%以上目前都属于外资企业。这些外资企业还垄断了我国80%的进口大豆货源,因此控制了整个产业链条。

     6月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等四家协会共同提交给国务院的《提高油脂自给率保障食用油安全——食用植物油安全专题研究专家意见反映》中指出,“入世”前的2000年,我国食油自给率为68%,对外依存度约32%,自2001年“入世”后,自给率逐年下降。2007年,国产油料折油总计1050万吨,进口油料油脂共折油1510万吨,油脂总供给量约2560万吨,食油自给率仅为41%,对外依存度高达59%。

     专家介绍,引进外资进入油脂加工行业引起的诸多问题之首就是国内—国外市场联动效应加大,尤其是近年美国、巴西和欧盟力推使用大豆油脂等生产生物柴油,导致食油供求失衡和价格暴涨,对国内的食油市场形成了巨大冲击。

     大豆和豆油的定价权已然旁落,而即便是目前自给率较高的三大油料作物之一的花生和花生油产业,目前情况似乎也不能让人放心。鲁花集团总经理宫旭洲曾表示:“花生产业也有可能重蹈大豆覆辙,我们作为加工企业深有感触。”他认为,大豆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重视,并采取了相应扶持政策,但是花生的问题至今尚未被重视。

     记者注意到,鲁花目前的资本结构中,民营资本占到51%,金龙鱼的母公司新加坡丰益国际公司占到24%。此外,今年年初,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资有限公司已注资3000万美元到中国最大的花生生产和出口企业——天申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上述分析师指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花生生产及出口国,花生出口量超过全球生产及出口总量的40%,外资对我国的花生市场也很看好,中国的大豆由1995年以前的净出口国,到2000年成为最大进口国仅仅用了5年,外资对油脂行业的任何一次渗透都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