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初期,购销双方皆将多以观望为主
去年收购初期,出现了油厂和贸易商抢购的局面,导致菜籽收购价格快速上涨,但之后随着上市量大幅增长,市场价格出现明显下降。今年,国内市场期望值比较高,部分先期开秤的油厂初步定价都在2.40-2.50元/斤左右,较去年的开秤高出近0.10元/斤,起点明显过高。由于新收购水分普遍较大,按目前菜油和菜粕市价计算,压榨还面临亏损,因此,目前参与报价的油厂并不多,人们多在等待市场明朗之后再入市。由于目前农发行的收购贷款还未下发,多数收购商和油厂资金有限,也成为各地收购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自5月中旬之后,各主产区广大农民都在忙于收割,无暇交售。更重要的是去年受国内菜籽产量下降、油厂和贸易商抢购以及国内菜籽油等食用植物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影响,收购价由最初的1.50元/斤左右一直上涨到2008年2月的2.7-2.8元/斤,使得提前销售菜籽的农户收益大减,普遍都后悔不已。预计今年惜售的农户会明显增多,收购困难会进一步加大。
菜油、菜粕双双下跌,将影响油厂收购积极性
本来,目前国内菜油、菜粕售价已经与成本发生倒挂,两者价格还有进一步下跌趋势,将使广大收购厂商陷入尴尬的窘境。当前,国内油脂市场已经步入需求淡季,菜油需求同样在减少,而四级菜油与一级豆油之间的倒挂价差过大,部分地区接近1000元/吨。随着5月中下旬进口大豆集中到货,豆油市场供应将放量增大,蚕食菜油市场份额。立夏节气已过,国内气温加速升高,棕榈油已经呈现良好的液态,与菜油又有3000-4000元的差价,将全面向菜油市场渗透,不断打压菜油市场。菜粕市场也同样不容乐观,至今国内水产养殖还在恢复之中,华东及以北大部分地区还未启动,菜粕需求不多,另外菜粕价格持续高位,部分饲料企业从节约成本角度考虑,大量使用豆粕及棉粕替代菜粕。未来两个月南美进口大豆集中到港则成为粕类产品中长线走势的潜在压力,直接影响菜粕走势。尤其是后期新菜籽全面开榨,新菜油、菜粕集中上市,国内市场将经历季节性压力,今后菜油、菜粕将基本呈现理性回落之势,油厂压榨亏损还可能加剧,将直接影响油厂以及收购商的入市积极性,使国内收购步伐迟滞。
通胀环境,拉高农民期望值
据调查,化肥费、种籽费、农药费和农膜费这四项农资支出合计在生产成本中占的比例为22.8%,农资价格每上涨10%,生产成本就会提高2.3%。2008年户均购买农业生产资料1159.4公斤,比上年同期增加6.9%;支出2602.04元,比上年同期增支479.01元,增加22.6%,经计算,农户增支5.198%。另外,前期主产区多经历冻害的影响,除四川、重庆、黄淮等地区未受影响外,其它大部分地区冻害造成冬油菜产区单产比去年减产10.9%,无形中又增加了农户种植成本。与其它相关联产品相比,一年多来,大豆、花生、棉籽等油籽产品同比上涨60%左右,国内粮食价格在2007年同比上涨10.26%的基础上,玉米、小麦2008年1-2月份同比涨幅分别14.4%和8.8%。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CPI显示,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5%。其中,城市上涨8.1%,农村上涨9.3%;食品价格上涨22.1%。不仅农作物间种植效益在发生较大变化,而且广大农户生活成本支出也大幅提高,“水涨船高”,广大主产区的农民都对收购价格的期望值也比较高,加之,上年度疯涨行情,都将增加广大农户惜售心理。一开始定价越高,农户越不可能卖,即使后期收购价出现下降,短期内也不会得到农民的认可,甚至还可能进一步持货惜售。
将呈现“U”型走势,市场心理复杂将延长收购期
自3月初以来,国内收购价格一直呈现下跌趋势,目前已经由当初的2.30-2.40元/斤下跌到2.20-2.30元/斤(水杂10%,含油38%)。随着新菜籽上市量大幅增长,国内供应缺口得到弥补,并可能出现短期的供大于求的状况,整体行情仍有继续下降的趋势。上市初期,由于新产出效益不理想,众收购厂商入市就比较谨慎,广大农民也惜售心理比较强烈,新收购进展不会过快。而到上市中后期,集中上市压力将得到有效缓解,而大豆、棉籽、花生等其它油料还未上市,都需要弥补市场缺口,尤其是进入后期(秋冬季),供应量已经不大,棕榈油对于菜油的勾兑结束,菜粕也出现供不足需,整体行情将不断拉高升势,完成“U”走势。届时,广大农民和中间商将对后市有更高的期待,囤货、惜售将贯穿整个生产年度。各地油厂为了瓜分有限的资源也将全面投入“收购大战”之中,收购力度越大,价格哄抬得越高,农民、中间商与油厂就越僵持不下,收购期随之延长。
南美大豆上市推迟不利于定价
按正常年份,4-5月份是南美大豆集中上市期,受季节性压力影响,国内菜籽定价一般会有所下跌或低迷不前。但是今年由于全球粮食危机发生,巴西、阿根廷等南美主产国为了稳定国内粮价,纷纷提高了大豆出口关税,减少出口量。如此以来,伤及广大农民以及港口员工的利益,引起罢工潮,尤其是阿根廷农民罢工事件,严重影响了南美大豆正常上市秩序。阿根廷农民因政府决定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出口关税而举行旷日持久的罢工活动,农民认为政府在抢夺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自三月份起就开始进行大罢工。目前大罢工已经给南美大豆市场造成较大影响。最新消息,今年农户罢工三周,封锁了交通运输,导致大豆加工商无法拿到大豆供应。三月份大豆加工量只有1,179,325吨,比上年同期的加工水平2,362,293吨减少了50%。阿根廷三月份只出口了73,843吨大豆,远远低于上年同期的出口量308,115吨。三月份豆粕出口量为559,181吨,低于上年同期的705,686吨。三月份豆油出口量为210,403吨,低于上年同期的337,409吨。目前,农民与政府的谈判仍陷入僵持,两者矛盾有加深的迹象,农民又开始了维期8天的新一轮罢工潮,南美大豆集中上市期将延后,正好与国内季菜籽上市期重合,新季上市环境更加复苏,引起收购双方新一轮较量,也不利于正常收购的顺利进展。
天气炒作跌宕起伏,也将影响收购步伐
本来,今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大增将全部兑现,有利于缓解全球油脂油料供应紧张局面。但是,美国农业部五月供需报告首次对08/09年度大豆供需格局作出预期,大出意外:08/09年度美国大豆期末结转库存仅为1.85亿蒲式耳,不仅远低于市场预期的平均水平2.74亿蒲式耳,也低于根据美国农业部展望论坛、作物面积报告及四月供需报告相关数据推测出的期末库存2.57亿蒲式耳水平。报告呈现明显利多格局。本期报告不仅进一步强化了07/08年度供应紧张的现实,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削减市场对于下年度种植面积大增的畏惧心理。报告清楚地警示市场,下年度供应尽管有所改善,但总体供需格局偏紧的局面仍然保持。这样以来,美盘就容不得美豆产量有任何闪失,7月份之后,CBOT市场对于天气的反映将更加敏感。美国中西部地区阴晴冷热对于美豆灌浆、结荚的影响将成本市场主要炒作题材,外盘跌宕起伏再所难免。在外盘鼓动下,国内菜籽产品也将提前步入升势,众收购厂商入市更加积极,农民则不断抬高期望值,双方的“拉锯战”使国内收购进展时快时慢,秩序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