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托市力缓“油荒”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8-03-19
     经过春节消费高峰,食用油市场本应进入季节性消费淡季。然而,近日全国各地却再次闹起了“油荒”。

     市场反常“变脸”

     上周末,记者在上海一家世纪联华超市看到,食用油销售货架上贴着许多“断货”的标签,空荡荡的货架上多是价格高于大豆油、调和油的玉米油、葵花籽油。记者随后又走访了家乐福、乐购、易初莲花等超市,发现油品区同样存在着缺货现象。

     一家超市负责人称,也许是听信涨价传闻,最近市民购油热情异常高涨,超市食用油供不应求。

     而记者从苏浙一些超市和卖场收集到的反馈信息也显示,许多品牌食用油断货都很严重。“最近5升装、2.5升装的大豆油、调和油货源很紧,每天几百桶油不到半个小时就被抢光了。”

     虽然出现“油荒”,但记者从各大超市了解到,由于食用油价格的上涨要经由政府相关部门审批,油品近期不可能出现大幅度涨价。很多市民担心涨价大批购油,其实没有必要。

     企业惜售观望

     “其实,超市内油价并没有调整,超市目前的困难是供应商无法供货,超市内油品缺货严重。”一家超市杂货主管向记者抱怨。

     中粮集团相关负责人则向记者表示,食用油尤其是小包装食用油供应紧张,即便是在没有促销的情况下,今年超市食用油销售量也比平日增加了两倍。据了解,1月份,中粮集团仅小包装油的市场供应量就达到490万箱,比去年同期增长65%。

     此外,为了维持家庭用油价格的稳定,政府日前限制了小包装油的涨价,但问题随之而来。原本低廉的散装油价格一直稳步攀升,甚至超过一些桶装油的价格,这使得部分餐厅等用油大户转战小包装油市场,给供货造成了更大压力。

     据记者了解,由于限价,食用油市场已出现“价格倒挂”现象,一些企业每生产1吨精炼油要亏损2000多元,于是干脆停产,或出于自身和市场的双重考虑,对向超市、卖场等零售终端供货持观望态度,由此加剧了供应紧张局面。

     央企出手托市

     与部分食用油供应商的观望态度相比,国内老牌食用油供应商则表现出了积极托市的负责姿态。记者从粮油加工与贸易中央级企业中粮集团了解到,目前该集团正从生产、供应、销售等方面全方位布局,扩充旗下“福临门”系列食用油生产能力,力争让居民购油吃上“定心丸”。

     在中粮下属企业东海粮用油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7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紧张生产;车间内的设备24小时不间断运转,以保证能及时供应市场。据企业负责人介绍,截至3月1日,今年该企业已向市场供应小包装食用油330万箱,比去年同期增加60万箱。接下来的一个月,该企业还将以每天近8万箱的生产速度满负荷生产,争取再生产230万箱,全部投放国内食用油市场。

     此外,据承担终端供应的中粮食品营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组织油源、加大生产来保障食用油市场供应,集团对食用油营运和销售也进行了特别部署。通常状况下,油品的运输方式以船运为主,但为了抢运输时间,中粮紧急采取了成本更高的“汽运”和“火运”,这样可以大大缩短货物在途时间,保证及时上架补货。

     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一个月内,国内食用油供应紧张的状况将有所改善。一方面,大豆、玉米等食用油原料储备在市场和政府调控的作用下将逐渐充实。另一方面,一些食用油供应商着眼于民生问题,在生产、运输和销售环节加强内部调控,对于行业供求将起到一定的疏导作用。

     【相关链接】

     政府出手 油价企稳

     面对国内食用油市场的严峻形势,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粮食局已于3月初联合发布消息,要求各地督促有关企业组织好大豆、食用植物油进口,增加小包装食用油生产和供给。

     此外,经国务院批准,2008年,大豆1%进口暂定关税的实施终止期将从3月31日延长至9月30日,此举将大大降低大豆进口成本,抑制植物油价格涨势。

     据了解,上海市近日也作出了“市级成品粮油储备要确保10天的供应量”的规定,并将“确保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作为今年的首要任务。

     另有消息称,国家将投放25万吨豆油在小包装生产中。这批小包装豆油的出厂价格较低,折合成散装一级豆油价格还不到每吨1.2万元。部分授权企业生产的超低价小包装食用油近日就将进入市场流通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