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实行食用油配给制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8-01-07
     中央社╱新加坡五日专电:为解决食用油抢购风波,马来西亚政府宣布,从下周起限制民众每次只能购买五公斤的食用油。

    马来西亚民间最近传闻几个月后食用油将要涨价,导致民众纷纷抢购,食用油在市面上出现短缺现象。

    为此,马来西亚政府宣布限制民众购买食用油的数量,从下周起,每人购买食用油每次以五公斤为限。

    同时,马国政府也要求食用油制造车间,必须增产百分之,以因应市场需求。

    马国国内贸易与消费事务部长沙菲表示,这已不是政府第一次限制食用油购买量;而食用油出现这场风波,走私是祸首。

    

    南洋商报社论:棕油输出国为何缺食油?

    “油”成为抢眼的字,“石油”与“食油”谐音,国际“石油”价格涨破100 美元,国内“食油”则日见短缺。

    政府宣布制约食油零售方式,国内贸易与消费部(贸消部)部长拿督沙菲益阿达发出指示,覇市及其他零售商店告示顾客“每人限买食油5 公斤”,说是在于阻止大量抢购食油。

    食油短缺地区,有吉彭甲三州,其他州属亦有迹象。三州一些商店“油尽架枯”,遂贴上“售罄”字样。巴生河流域消费者虽有所闻,却未掀起抢购浪潮,惟某些牌子的食油,已从架上消失。

    食油是烹饪油,取自玉米、葵花、橄榄、大豆、菜籽、花生与棕油;前时多用椰油,本邦大量生产棕油之后,棕油已取代椰油市场地位;玉米油与葵花油等,皆属“保健概念食油”,价格较高。。本地食用油多用棕油加工,棕油类似椰油,饱和与不饱和脂肪均衡,价格相对便宜。实际上,市上被抢购的食油,多为棕油加工者。在此个意义上,食油短缺现象之议,应聚焦于棕油加工的食油,而抛出的问题是,我国棕油产量是否减少,以致供不应求?

    我国遍植油棕,是世界主要棕油生产与出口国,产品多数外销,中国与俄罗斯是重要买客。我国是中国棕油主要供应国,占中国总进口量70& 强。商品行情显示,我国12月1 日至20日棕榈油出口预估为946,210 吨,较11月份增加2.28% . 数据显示,我国上个月的棕油出口量,实际上比原本预计的925,104 吨为高,因此,棕油减产或失收之假设不能成立,可见国内食油紧张现象,另有市场因素。

    棕油是外销产品,谈市场因素须审视国际市场。国际石油储存量日益衰竭及油价无限飙升之势,已迫使工业界把目光从石油转向生物燃油,也就是说,从植物油提取乙醇作机械燃油,目前所用原料,有小麦、黄豆、玉米、蔗糖与棕油等。变植物油为机械燃油,说是有其再生性,然而,在谷类与植物油类未大量增产时进行粮食与能源之间的变换,势必直接导致食用粮油短缺,此消彼长,此长彼消,世界白糖近期日见短缺而价格攀升,此是原因之一。棕油转为机械燃油,目前仍在试验阶段而未至商业生产阶段,即是到了可行阶段,转换与过渡仍要一个时期,因此,棕油用以生产机械燃油势,目前仍不会立即导致供不应求。

    其实,国内食油短缺,主要是国内油厂减产所致,而且,可以追溯至去年年中。当时,原棕油价格压升至每吨2千900 令吉,创下油价新高,惟政府对油厂的补贴,仍维持在1997年的价格,油厂见利润减少,甚至到到了认为是无利可图的水平,即开始减产。去年10初,贸销部为确保开斋节食油供应充足,曾提高食油补贴5%,离厂商所索仍有一段距离。

    减产的表面说词是避免蒙受损失,实际的作用亦在于制造市场半真空状态,让消费人感到供应短缺的压力,进而形成市场力量,促使政府增加补贴;否则松绑食油价格,让其随市场攀升。

    政府限制消费人买油量于每人5 公斤,在于制止食油抢购恐慌,短期之内会有作用;贸销部日前力促有油厂增产一成缓急,是行政当局与厂商的临时折衷方案。政府是否忍痛提高食油补贴,或调高食油统制价格,看来此“食油”与彼“石油”有相同之处,且看大选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