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豆粕市场虽然振荡幅度不大,但仍以振荡回落为主。豆油价格的大幅下滑,并未带来豆粕价格的提升,其主要原因一是国内豆粕存量大,供给强于需求;二是养殖业恢复增长过程中又遭遇疫情打击,需求疲软。
上周,国内菜粕市场行情总体稳定,局部回落。周末,产区35-38%蛋白含量的菜粕价格大多集中在1400-1500元/吨之间,基本稳定,局部地区回落20-60元/吨;销区价格大多集中在1600-1650元/吨之间,局部地区回落60-80元/吨,广东进口印度豆粕价格在1360-1380元/吨,回落20元/吨;云贵地区在1350-1500元/吨,保持相对稳定。
近期菜粕市场行情稳中有落,一方面是豆粕积压,需求不振,给菜粕市场带来压力;二方面是菜油振荡下跌,使得菜粕行情受到支撑;三方面是菜籽价格居高不下,支撑菜粕行情。
国际市场,周四,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豆粕市场收盘大幅下跌,跟随大豆走低。CBOT豆粕收盘下跌6.9美元到7.7美元不等,其中7月豆粕收低7美元,报每短吨226.20美元,相比上周四下跌4.2美元;9月豆粕合约收低7.30美元,报230.40美元/短吨,联系qq540261571,相比上周四下跌3.5美元;12月豆粕收低7.40美元,报235.50美元/短吨,相比上周四下跌2.3美元。交易商表示,豆粕主要是跟随大豆下跌。
目前国内豆粕市场依然低迷,主要是养殖业恢复缓慢。另外大量进口大豆,也对豆粕市场形成不小的压力。2007年1-4月进口大豆到港共计837万吨,同比去年增长5.1%,2007年5月以及6月份国内进口大豆的到港数量,也不会少于300万吨。
预计豆粕市场短期以振荡调整为主,长期看稳中趋升态势不变。主要依据如下:
首先,国际农产品价格再次上涨,促使国内豆粕价格弱势稳定。近期,国际农产品价格虽然有所调整,但继续维持高位运行。小麦、大豆、油脂、豆粕等均在高位,特别是棕榈油、豆油和小麦期货价格创出新高,为国内豆类市场带来强劲支撑。受此影响,受此影响,进口大豆价格不断提高,为国内豆粕现货价格稳定带来支持。其次,需求增长缓慢,豆粕价格上涨缺少支持。从国内市场供需基本面看,供大于求的形势仍不乐观,库存压力加大,而需求增长却相对缓慢。前期受禽畜产品价格上涨的刺激,养殖业恢复增长加快,但近期各地遭遇疫情较重,养殖业发展受到阻碍,特别是近期国内爆发的猪蓝耳病疫情,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户受到影响很大,使得原本销售不畅的豆粕更是雪上加霜。再次,大量进口大豆促使豆粕供给充足有余。据海关统计,今年1-5月大豆进口量为1134万吨,同比增长9.2%。由于前期油厂对养殖业发展较为乐观,豆油价格大幅上涨,导致进口大豆量不断增加,大豆加工压榨不断扩大,豆粕供应过剩,库存积压严重,市场面临较大的库存压力。另外,国内豆粕市场长期趋升态势未变。主要是养殖业进入第三季度后,恢复增长将加快,疫情也将减轻,禽畜产品价格继续维持高位,物价水平不断上涨,将刺激养殖业发展加快和饲料需求扩大,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牛市未变,各种相关产品价格提升必然带动大豆及期产品价格稳中向上。
预计后市菜粕价格将保持相对稳定态势,但短期小幅振荡难免。主要依据如下:
首先,近期豆粕市场库存量大,供给压力较重,使得菜粕需求和行情均受到一定影响。而棉粕价格也相对较低,与菜粕价格倒挂现象仍在持续,大多饲料企业为节约成本,最大化使用棉粕,尽量减少菜粕用量,近期菜粕市场成交相对平淡。其次,由于菜籽收购高峰期已过,近期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国内大部分地区菜籽价格整体呈现下滑。由于各地油厂陆续开工,近日菜粕供应明显增加,因此短期内菜粕市场供应较为充足,而饲料企业仍然限量采购,价格难免出现振荡。再次,受禽畜产品价格上涨和物价水平提升的带动,近期水产品价格也跟随上涨,但水产品市场恢复依然缓慢。近期南方局部地区受大风暴雨影响,对水产养殖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今年养殖企业存栏量较去年同期低,养殖业恢复增长较慢,也限制了菜粕的需求。另外,新菜籽上市以来,菜籽价格一路上涨,价格创出新高,尽管近期行情有所下跌,但仍维持在高位运行,面近期菜油价格有所回落,对菜粕成本价格构成支撑。
预计近期国内棉粕市场价格以小幅波动不为主。
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棉籽收购已基本结束,随着原料枯竭,大部分油厂纷纷停产,棉粕供应也相对趋紧,价格保持相对稳定。但受整体粕类行情的影响,后市棉粕行情也不会有大的波动。首先是因为棉籽货源继续减少,收购价格高企,对棉粕形成支撑;其次是目前离新粕上市仍有较长时间,油厂存货不大,出货心态良好;再次是菜粕价格高位振荡,棉粕仍有比价优势;另外是水产养殖逐步启动,棉粕需求保持稳定;最后受豆粕、菜粕需求低迷,行情振荡回落的影响,棉粕行情难有大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