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观点 » 正文

菜籽油期价可能会迎来可观涨势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6-18  
     期货日报6月15日: 受减产影响,今年的油菜籽收购价格高开高走,从开秤价1.5元/斤一路上扬至2元/斤。由于豆油和棕榈油上涨,菜籽油价格也水涨船高,最近部分地区油厂报价8800—9800元/吨,为历史高位。而高昂的现货报价并没有得到经销商的认同,现货成交并不活跃。6月8日,菜籽油期货的成功上市,使期货市场成了菜籽油现货商套保的福地,10000元/吨以上的高价格吸引了大量拥有现货背景的投资者在高位沽空。而马来西亚棕榈油期货和CBOT豆类品种的整体下滑,也使菜籽油期价近几日大幅下跌。但笔者认为,投资者不宜过分看空菜籽油期货的后市,随着菜籽油期价相继跌破现货价格和上市基准价,越来越低的期价使菜籽油期货的投资价值凸显。

    一、连年减产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6月6日发布的农产品产量预测数据显示,今年我国油菜籽播种面积为660万公顷,比上年减少40万公顷,减幅为5.71%;产量为1200万吨,比上年减少40万吨,减幅为5.51%。而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数字可能高估。据估计,今年我国油菜籽产量可能不足1000万吨。不论哪个数字,减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是我国油菜籽产量自2005年以来的连续第三年减产。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油菜籽种植效益相对其他农作物较低,使得油菜籽播种面积连年下降。改变这一现状的唯一出路就是油菜籽价格上涨,从这个意义上讲,油菜籽、菜籽油价格的超常规上涨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二、生产者惜售

    今年油菜籽的减产使生产者产生了较强的惜售心理。去年油菜籽收购价格从开秤价1.15元/斤上涨到后期的1.5元/斤,使农民对今年后期的油菜籽售价充满了憧憬,因而待价而沽。而丰厚的加工利润也使得压榨厂、中间商纷纷加入到油菜籽抢购行列中,市场力量的博弈在目前的形势下显然更有利卖方,促使价格一涨再涨。只要油菜籽价格不大幅回落,菜籽油的成本将会封杀期价的下跌空间。

    三、菜粕价格低迷

    与豆粕和豆油的关系相似,同为油菜籽下游产品的菜粕和菜籽油,两者的价格在油菜籽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存在着“跷跷板”效应。菜粕价格低,菜籽油必须卖高价才能维持一定的压榨利润。目前的养殖业低迷依旧,市场期盼的“恢复”遥遥无期。在油菜籽收购价为2元/斤历史高位的情况下,菜粕价格普遍却在1450元/吨以下,与2003年1700元/吨以上的高价区相去甚远。按照2元/斤的菜籽收购价,1450元/吨的菜粕价计算,菜籽油成本应该在8000元/吨左右。因而,目前的菜籽油期、现货价虽然有一定虚高,但并不算十分严重,而目前菜籽油期货价格是对远月的预期,在需求高峰的9月、11月份,菜籽油期货价格高于目前的现货价应属正常。

    四、替代品价差

    有不少投资者认为,同为食用植物油的菜籽油、豆油,在消费中有着非常强的替代关系,因而两者价格相关性极强。依照历史数据,四级豆油与四级菜籽油的正常现货市场价差在500元/吨以内,可是两者目前的现货价差却达到700元/吨以上,显然偏大,因而有人认为菜籽油现货价格严重虚高。对于这种观念,笔者认为是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有点刻舟求剑。

    从供应上看,豆油的供应主要靠进口,一方面直接进口豆油,另一方面进口大豆压榨生产豆油。进口来源国主要有有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由于上述三国在地理上分属不同的半球,大豆生产周期不同,因而我国可常年进口,大豆、豆油供应季节性不太明显。近年来我国进口豆油、料折油的数量逐年增加,豆油供应极为充足。而菜籽油主要靠国内生产,连续四年的减产使菜籽油逐渐成为稀缺品种。物以稀为贵,菜籽油适当高价也在情理之中。

    从消费上看,一方面菜籽油的传统消费地区被豆油的替代并不明显。比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存在着长期的消费习惯,并不会因为豆油的价格相对低而改吃豆油。而另一方面菜籽油在制作生物柴油上的优势是豆油、棕榈油无法比拟的。菜籽油是制作生物柴油转化率最高、最理想的植物油品种。近年来随着欧盟对菜基生物柴油的大力扶持,使得菜籽油制作生物柴油获得了巨大进展。去年极度缺油的我国,居然向欧盟出口了10万吨菜籽油。因而从生物柴油的角度上看,菜籽油价格存在着重新定位的可能。

    五、上涨刚刚开始

    生物柴油概念的炒作,使CBOT豆油、马来西亚棕榈油达到历史高点,近几日的大幅度回调使市场对植物油牛市充满了怀疑。但笔者认为,近几日的下跌,仅仅是正常的获利回吐,而基本面的看涨因素仍然没有改变。近几年来,限于耕地规模的下降,世界植物油的生产增加幅度远低于消费增长速度。一方面是食用消费,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大的中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消费水平逐年提高,食用油消费量虽然有所增加,但人均消费量与世界平均水平仍有差距,甚至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增加空间巨大。而我国是食用植物油严重缺乏的国家,自给率仅仅40%多一点。我国对世界食用油脂、油料的进口将成为支撑世界食用植物油的长期利好。和铜一样,国际市场在食用油上“逼空中国”的“悲剧”极有可能重演。而另一方面生物柴油的扩大生产,将进一步加剧世界植物油供需紧张局面。由于石油的不可再生性质,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的扩大生产将成为近年来不可逆的趋势。2006年,在欧盟地区,菜籽油制作生物柴油消费量已占总消费量的63.7%,就连食用植物油资源匮乏的我国,也投产了生物柴油加工厂。食用消费的刚性增加和生物柴油对植物油的加速消耗,将使植物油在短期内看不到糖市那样的回落。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不论是现货商还是投资者,都要用与时俱进的思维来定价菜籽油期价。随着菜籽油期价的下跌企稳,随着持仓量的增加,菜籽油期价可能会迎来可观的涨势。投资者应积极把握住菜籽油期货的做多机会。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