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3月27日,天津港24℃精炼棕榈油集中成交价格为6050元/吨,京津冀地区四级豆油出厂成交价格为6850-6900元/吨,一级豆油报集中成交价格为7180元/吨。
当前在京津冀和山东地区24℃精炼棕榈油与四级豆油价差为800-850元/吨,大豆初榨厂比较集中且棕榈油分提能力快速扩张进而棕榈油进口数量大幅增加的江浙和广东地区价差分别只有700和600元/吨。
我们可看出,四级豆油与棕榈油价差大多分布在500-1000元/吨之间,在2006年年底受豆油价格疯狂上涨的影响,两者价差峰值接近并达到了2000元/吨,随后开始滑落。
2007年2月份国内豆油价格逐步回归,而全球生物柴油用量增加和国内传统搀兑期到来则使棕榈油价格上涨,两者价差逐步缩小至当前800元/吨的水平
2007全球温度预期将高于往年平均水平,国内的棕榈油搀兑需求将会渐次增强,棕榈油用量将会逐步提升。
而作为中国棕榈油主要进口来源地的东南亚地区产量增幅却十分有限。
2007年印度尼西亚棕榈油产量将达1640万吨,首超马来西亚,并可能在2010年达到2000万吨,我国进口印度尼西亚棕榈油数量将会大幅度增加,但印度尼西亚的生物柴油对棕榈油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故可供出口的增量将小于产量的增幅。
东南亚地区另外一个棕榈油的主要产地国马来西亚的产量却增幅有限,且本国生物柴油用量增加使得可供出口的数量将会有所减少。
并且美国已经筹划在夏威夷地区投建一座美国最大的生物柴油厂,旨在以更低的运费进口东南亚地区的棕榈油作为生物柴油原料。
具有“生物能源”光环的棕榈油将会在未来几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成为“紧俏物资”,全球的食用消费和工业消费都将逐年递增,国际市场期现货价格的提升也成为一种必然,马来西亚棕榈油大会就曾预测BMD棕榈油期价将达到2200-2400令吉,而当前价位仅在2000令吉附近徘徊。
可见中国进口棕榈油的成本将会逐步增高,港口分销价格也将会逐渐提升。
而随着中国大豆进口数量的增长,国内四级豆油产量也将放大,毛豆油进口数量亦将随波逐流,供应增加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尽管中国植物油食用消费逐年递增,豆油作为食用消费的主要品种需求亦将稳步提升,但受限相对较高的成本,豆油制造生物柴油还不能在中国完全成为一种市场模式,工业消费增量相对棕榈油将会十分有限。
管食用消费增长势头相同,但棕榈油却比豆油多了一对“生物能源牌”的“天使翅膀”,“孰强孰弱”似乎并不需“妄言”。 国内棕榈油价格与四级豆油乃至一级豆油的价差将会逐步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