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棉花求生存
银河棉业集团是一个集棉花生产、收购、加工和纺织为一体的综合性民营企业。集团下设3个工业控股公司、10个棉花收购加工参股公司、1家合资企业。集团年棉花订购合同可达3万吨,拥有12万枚纱锭。
银河棉业集团依托订单棉花,拉长产业链条,兴办纺织企业,买棉花卖棉纱,层层深加工,步步高增值。同时,实行多种经营抵御市场风险,实现了企业、棉农双赢。企业连续7年上缴税金1200万~1600万元,成为商丘市睢阳区第一纳税大户,带动全区12万农户靠棉花发家致富。为此,该集团先后荣获全国供销系统“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国“青年文明号”、“河南省民营企业活力50强”、国家农发行“黄金客户”等30多项称号。
集团公司总经理方维华说“集团是由市棉麻公司改制而成的,经营棉花是我们的老本行,也是我们的优势。”正是“立足棉花求生存”的经营策略使集团不断发展。
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1996年,集团在睢阳区路河乡西马庄村建立了全省第一个棉花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1个,棉花种植扩大到20万亩,涉及棉农5.6万户,每年的棉花收购量占到全市的近1/4。公司与棉农签订“君子协定”: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宣传市场行情和种植信息;优惠供应棉种、化肥、农药;公司高薪聘请技术员,吃住在村,服务到田间地头,统一播种育苗,统一载培、喷药,为棉花生产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在棉花收购中,公司对专业合作社生产的棉花实行最低保护价,也就是说,当市场价低于合同价时,按合同价,在合同价低于市场价时,按市场价收购。总之,就高不就低,让棉农放心种植。这样在确保棉农增收的同时,公司也获得了丰富的棉花资源。
下脚料变“宝”,造富众乡邻。集团各棉花加工企业将加工后的皮棉送到纺织企业,棉籽副产品送到油脂厂。对棉粕进行脱毒处理后,制成高蛋白饲料。以棉壳为原料的颗粒饲料,不仅在当地畅销,而且还远销韩国,年出口创汇100万美元。利用棉壳进行食用菌载培还引发农民“种蘑菇热”。
兼并特困厂发展纺织业
1994年,集团兼并了亏损的内衣厂纺纱车间。公司投资20多万元,对原有3200锭纺纱设备进行整修,车间很快恢复了生产,不仅使原来158名职工重新上岗,而且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这是公司涉足纺织行业挖到的“第一桶金”。1996年,集团又兼并了亏损的化工厂,新建拥有10万纱锭的银河纺织有限公司。该企业经过近10年的发展和3次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已成为豫东地区同行业的佼佼者。
当记者来到银河集团下属的色纺厂时,看到车间正满负荷生产。厂长窦修乾介绍说,该厂主要生产色纺纱,有50多个品种、200多个色号。产品销往香港、上海、浙江、广东等地,成为“三枪”、“鳄鱼”、“康奈”等知名品牌的专用纱。色纺厂虽不大,但有特色,一年四季订单饱满。
2006年,银河集团分别与香港鸿盛贸易公司、江阴阁达化纤公司签订了三个项目,并开工建设银河工业园。三个项目总投资8.1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4.5亿元、利税1亿元。其中,20万纱锭、500台无梭织机项目计划今年上半年一期建成投产6万锭。
瞄准市场创一流
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银河集团多管齐下以图做强。
杜绝“三丝”,确保质量。目前,集团公司下辖10个棉花加工公司,年加工能力4.5万吨。在加工过程中,他们采取人挑和机拣相结合的办法,严格杜绝“三丝”。几年来,他们经营棉花10多万吨,从未发生过质量索赔事件。
利用期货,套期保值。在棉花经营中,他们与70多家用棉企业建立长期业务关系。随着棉花期货的上市和电子撮合业务的开展,他们又利用期货套期保值,规避市场风险,获得更大市场份额。
异地收棉,确保供应。他们把目光瞄向西部,进军甘肃、新疆,挖掘商机,抢占货源。他们先后与敦煌的3家棉业公司签订棉花收购协议,3个月收购优质棉3000吨。这样,不仅保证了原料供应,还为集团在异地收棉积累了经验。此外,他们又与巴楚、奎屯等地多家企业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合同签订量40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