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橄榄油市场之乱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7-02-09
     新京报2月8日报道:目前国内市场橄榄油98%依靠进口,业内人士称产品质量体系混乱

    据中国经济林协会油橄榄协作组筹备组主任李聚桢介绍,目前全球的橄榄油产量大概仅在300万吨左右,其中以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突尼斯等国的橄榄油最为有名,生产历史也最为悠久。这7个国家橄榄油产量占世界橄榄油总产量的90%.其中西班牙、意大利、希腊为世界最大的三大橄榄油生产商和出口商。西班牙橄榄油产量居世界之首,但出口量排在世界第二位,居意大利之后;意大利橄榄油产量居世界第二位,是最大消费国、最大的出口国,同时也是最大的进口国。

    橄榄油目前已成为行业中的贵族油,其身价已相当于我国市场中端食用油价格的5~10倍,多在60元~180元/升之间。据了解,目前国内市场橄榄油98%都是靠进口,而我国自产的橄榄油仅约200吨。在进口量逐年飙升的同时,国内橄榄油却呈现一片乱局。

    价格是食用油10倍

    目前国内市场各类橄榄油已达50多个品牌,98%都是靠进口,其中主要来自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这三个地中海地区的国家,我国自产的橄榄油仅约200吨,和年进口量6000吨相比,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尽管国内有嘉里粮油推出的“伯爵牌”橄榄油和东海粮油推出的“萨利维”橄榄油,但是市场份额所占比重都非常小,而且也主要是分销国外进口橄榄油。据了解,目前我国最大的橄榄油加工基地,位于四川的蜀北橄榄油生产基地2005年已经投入生产。

    来自中国食用油信息网的数据:2006年我国共进口橄榄油0.6万吨,在大豆、菜籽以及棕榈等各种类油中,虽数量最小,但是从近几年来进口量来看,却呈现大幅增长。

    据中国经济林协会油橄榄协作组筹备组主任李聚桢介绍,橄榄油进口是从1998年、1999年才开始,据海关统计数据,2001年时我国进口橄榄油只有392吨,2002年是605吨,2003年是991吨,2004年是2700多吨,2005年时已经一路飙升到4500吨。

    李聚桢介绍,橄榄油采用鲜果冷榨法制成,能很大程度上保留原有的营养,在各种植物油当中,所含的营养物质最为丰富,同时价格也非常高。从市场上来看,价格是我国市场中端食用油价格的5~10倍,价格多在60元~180元/升之间。

    进口橄榄油质量不容乐观

    “我们一斤初榨油要卖168元,你说市场上30多元的是真是假?”四川广元市蜀北橄榄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部牛经理表示。该公司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橄榄油生产基地,但是产品的销售目前主要通过团购形式,而对超市的销售方式并不热衷。“主要是市场太乱,这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标签标识不清,另外是市场上大部分都是精炼油,以次充好。”牛经理表示。

    而橄榄油混乱的市场状况一直在这个行业中持续。李聚桢从事橄榄油研究和引入工作多年,他介绍说,去年橄榄油市场调查显示,所购买4瓶橄榄油中,有3瓶最重要的一项指标未达标———油酸不及最低标准一半。

    李表示,即使我国进口量逐年递增,但是进口产品质量不容乐观。从进口的橄榄油数量来看,初榨橄榄油只占进口总量的35%,精炼油能占到46%,而果渣油则占到20%。最好的橄榄油就是初榨油,也就是仅仅经过简单压榨和沉淀而制成,营养价值最高。第二等级的就是精炼油,是将原料进行高温精炼“六”脱等方法之后制成的油料,就制造工艺来讲,营养价值就已经被破坏了不少。而果渣油在国际上根本不能被认可是橄榄油,是将橄榄原料的渣滓进行再加工而制造成的油,营养成分非常低。正是这最差的渣滓油的进口,在2005年时,已占进口量的40%。

    但是,目前市场上大多都标注自己是初榨油,或者“特级压榨油”、“纯正色拉油”等等形式,或者利用中英文翻译过程中,进行不实标明。

    “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大多都是精炼油,也有混合了一定比例的初榨油,但还有一些搀入了其他植物油,或者掺入了果渣油,以次充好,而且把整个市场上的价格体系全部打乱了。要是按照含量标准来测,不知道有多少不能达标。“牛经理表示。

    李介绍,尽管不少企业都标榜自己是原装进口,但是实际上,目前市场上大多橄榄油都是从国外进口大桶散装油,由国内的经销商分装进行销售,甚至不排除有“内外勾结”,尽管标榜自己是原装进口,实际上有可能是连条形码都是从国外进口,到国内进行包装。

    牛经理对市场纷乱的观点表示认同,并称在国外,必须要求对成本和名称进行明确标志,但是目前在国内完全做不到。

    强制性国标即将出台

    “关键是无法可依,目前国家相关部门的监控比较弱。”牛经理表示,针对目前混乱的市场,橄榄油市场上只有一个行业标准。

    1990年我国林业部颁布的LY/T1534-1999标准,对橄榄油的相关指标进行了界定,规定橄榄油中油酸含量在55%—83%之间才算合格。就目前而言,由于商检部门对橄榄油质量的监测没有强制标准,这就给橄榄油行业的管理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漏洞。

    李透露,目前橄榄油国家标准的草案正在送批阶段,由国家粮油标准委进行审批,此后将送往国家标准委等部门进行,有望在年内出台。

    牛经理表示了一个疑虑,国标出台能对行业有一定的规范,但是对于橄榄油来讲,标准并不能完全鉴定其高低级别。通过仪器可以从理化指标方面,对油酸含量、卫生指标等进行鉴定,但是,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办法,需要有品油师进行感观的品尝,就像品茶叶和酒一样。在国外,有专门这样的鉴定机构,通过品油师鉴定之后的产品会在产品外观上进行标识,价格要因此贵很多。

    李也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通过仪器进行鉴别,能大概对橄榄油的品质进行辨认,但如某些兑入了果渣油等情况,微小的含量差别,通过仪器很难鉴定。因此,随着国内橄榄油市场的壮大,品油师的培养和引入也是必须的。

    据海关统计数据,2001年时我国进口橄榄油只有392吨,2002年是605吨,2003年是991吨,2004年是2700多吨,2005年时已经一路飙升到4500吨。

    ■市场背景

    外资品牌长驱直入

    我国橄榄油的销售和生产,在目前都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市场上还没有能够占有一席之地的中国品牌的橄榄油产品。

    我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引进种植油橄榄,目前油橄榄的种植基地主要分布于白龙江、嘉陵江等流域的川、甘、陕、滇等省区,但是大部分是用于工业用途,食用领域并不多。

    目前国内整个橄榄油市场的竞争,呈现出外资品牌大举进入的明显特征,而且国内参与经销的商户也在增加,产品多在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和全国中东部省会城市的食品超市和卖场中销售。

    广元市蜀北橄榄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部经理牛春荣介绍,目前国内市场上,大部分都是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等主要出口国的产品,而且大部分都是国内的经销商负责分销运作。一般来说,由出口国的国际贸易公司进行出口国的业务,国内的多个经销商同去到该贸易公司进货,拉回产品后,贴的有的是国际的品牌,有的是国内注册的品牌。有的经销商同时分销几个品牌,价格拉的比较开。这种分销情况比较普遍。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价格比较混乱。牛经理介绍说,老百姓都知道橄榄油是好东西,但是销售的产品基本没有等级划分,有的200多元,有的30多元,而且基本从名称上无法辨别,和大豆油等植物油不同,等级和分类对于橄榄油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市场上缺乏一个参考基准,消费者在购买时基本无依可循,对于什么样的产品,对于什么样的价格基本没谱。

    此外,国内有专家认为,国内橄榄油行业除了气候种植因素,还存在缺乏产业拉动的因素,随着国内市场持续加大的需求,不少省市开始重视这一产业。

    如云南地区气候条件适宜,云南省在《油橄榄产业规划》中决定,“十一五”期间的5年中,该省将建设总规模55.2万亩的油橄榄基地。在项目区建6至9座橄榄油综合加工厂。此外,他们还将再规划建省级油橄榄良种繁育中心1个,到2015年达到年产橄榄果17.335万吨,橄榄油3.467万吨,总产值为17亿元。

    ■国内主要橄榄油品牌

    目前在国内能买到的国外橄榄油品牌主要有:

    由国内分销商进行销售:

    白叶(西班牙)、大树(西班牙)、乐家(意大利)、欧蕾(西班牙)、克里特大地(希腊)、阿格利斯(希腊)、康乐氏(西班牙)、甘达(意大利)和华源(希腊)等品牌。

    由国内企业参与产销的品牌主要有:

    嘉里粮油的“伯爵牌”、东海粮油的“萨利维”等。

    另外原产我国的还有:白龙湖牌、剑门牌橄榄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