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观点 » 正文

加工门槛抬高,外资分羹加速,八成棉花加工企业将隐退江湖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11-02  
     日前,国家发改革委等部门对外发布《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和市场管理暂行办法》,彻底放开棉花收购,同时提高棉花加工的市场准入门槛。《办法》对棉花收购原则上不再实行资格认定,明确棉花收购者要承担明码标价、按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收购棉花等义务。《办法》提高了加工资格认定审批条件,有利于抑制棉花加工能力的盲目扩大,同时按照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统一棉花加工资格审核认定程序。

    去年以来,我国相关部门开始对棉花加工行业进行清理整顿,对其资格进行重新审核认定。据中国棉花协会秘书长高芳预测,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完成后,我国棉花加工企业的数量将从现有的1万多家减少到2000多家,棉花加工格局更加合理化。棉花加工行业面临重新洗牌。

    行业重新洗牌在所难免。中国棉花协会副会长齐虎生告诉记者,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工作可以重新整合我国棉花加工业的生产布局,企业只有做强做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行业进步所需。

    就在我国棉花加工企业加速洗牌之时,国外棉花制造企业也加速向我国渗透。日前有消息透露,今年11月,美国国家棉花总会和中国棉花协会将签订谅解备忘录,为将来的合作打下基础。近日,为美国棉花制造业寻找海外合作和出口机会的美国国际棉花协会再次携其在广泛消费者调研基础上设计的COTTONUSA(美棉)标志来到中国。美国国家棉花总会会长何莫时表示:“美国的用户不仅能够享受到高品质可信赖的纯棉产品和服务,而且COTTONUSA的消费者推广活动能进一步拉近他们和服装品牌的距离。”

    以品牌为出口开路的雄心勃勃的外企,令中国棉企纷纷担心,棉花行业会走上大豆的老路。因为几年前,中国也曾经拥有大量规模小、能力差的大豆加工厂,但几家国外巨头进入之后,在短时间内形成垄断格局,现在已经占中国大豆有效加工能力的一半以上和进口大豆的80%%。中国国产大豆市场被挤压的同时,国内产业也持续大面积亏损。

    但业内人士对此并无太多的担忧。中国棉花协会秘书长高芳说:“我们提倡棉花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外资只不过是多了一股力量。”他肯定地告诉记者,从目前外资进入中国棉花市场的情况来看,“绝对没有到需要喊‘狼来了’的地步。”而加工门槛的提高和外资的渗透,应该能对我国棉花加工产业的结构调整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