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目前,国内港口地区24度精炼棕榈油现货价格集中在4530—4810元/吨,较节前基本持平。
近期国内棕榈油市场交投人气淡静,主要因为进口新货到港有增无减,而棕榈油产品销量的季节性趋降,特别是外部市场在长假期间的走势“表现”平淡,共同加重终端买家对后市油价的看空担忧,开始放慢对棕油的备货进度,不排除节后部分港口相关报价继续走低的可能。
短期国内棕榈油市场弱势行情依然难改,但棕榈油价格大幅下跌的空间也相对有限,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首先,新货到港压力显现,卖方提价棕榈油空间受限。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7月、8月单月进口量持续高企,其中8月份进口棕榈油数量高达66.7万吨,创下有史以来的纪录新高。
因此,进入9月下旬以后,随着前期国内买家订购的进口棕油陆续到港,部分沿海地区的库存压力相应显现,截止节前,天津港、日照港和广州港,当地棕榈油库存均在7万吨—9万吨,这还不包括到港未通关的进口新货,其它港口的库存多数也在万吨以上,卖方出货心理的日益加重,无疑将限制后市国内棕榈油价格的反弹空间。
其次,市场进入传统淡季,后市棕榈油跌价风险犹存。每年进入第四季度之后,国内棕榈油销售将进入季节性低迷期,主要由于伴随着各地气温的大幅下降,高熔点的24度精炼油无法直接用于掺兑,对终端用户采购意愿的利空影响不言而喻。
与此同时,每年的9月、10月期间,东南亚主产国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将达到峰值,而近期船运调查机构发布的供需数据偏空,中国市场因为长假而短暂休市,共同加重买方退市、观望的意愿。
最后,外盘期价区间盘整,国内油价走势趋于理性。截止目前,马来西亚衍生品期价交易所BMD新的基准12月毛棕油合约收报1542令吉/吨,较节前上涨21令吉/吨。
长假前后,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振荡下挫,近日尾盘收低于60美元/桶,促使人们对生物柴油产业的憧憬趋于降温,也导致毛棕油期市未能打破节前区间振荡的平淡基调,预计国内棕油市场仍将延续节前的跟盘基调。
此外,到目前为止,马来西亚24度精棕油对华出口报价在445—447.5美元/吨,船期为今年第四季度,较节前基本持平,折合后期到港口成本在4760—4780元/吨。
明年第一季度船期的报价在457.50美元/吨,同比上涨7.50美元/吨,折算成本在4850元/吨左右。
节前,国内港口24度精棕油现货均价为4696元/吨,明显低于后期进口新货的到港成本,而这也将减小继续大幅降价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