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指数(CCPPI)继续走高,表明我国棉花需求跃上高台阶。2006/07年度将在330~370之间波动,预测2006年全国棉花产业经济走向:“需求持续增加,面积温和扩大;价格适位稳定,进口大幅增长;市场转向理性”, CCPPI 2006年1-7月分别为281、286、278、280、284、284和296(表1)。上半年棉花产业经济运行走势如下:
1.需求持续增加。上半年棉纱产量保持高速增长态势,1—6月棉纱产量分别为107.8、106.9、131.8、136.5、131.6和156.5万吨,全国累计773.8万吨,比去年同期增19.2%;布202.5亿米,同比增15.3%。分析认为,需求主要动力源自出口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上半年纺织服装出口626.6亿美元,同比增24.4%,其中纺织品出口229.4美元,同比增19.2%;服装出口396.6亿美元,同比增27.5%。同时,内需增加也是动力之一。
受宏观调控等多因素的影响,预计下半年纺纱增量会有所放慢,全年增幅仍将保持两位百分数,纱产量将突破1500万吨水平,需棉将达到1050万吨。
2. 面积温和扩大。据监测,全年播种面积增6.7%,突破8000万亩,达到8095万亩。受2005/06年度子棉售价提高27.3%的有利影响,今年春播增加增幅3.3%,照去年国统局7590万亩增250万亩,预测春播(栽)面积7841万亩。麦后棉(指小麦收获后移栽或直播短季棉以及移栽中早熟春棉品种)达到255万亩。至此,全国棉花播种面积增6.7%,净增505万亩,总面积突破8000万亩,达到8095万亩。
3.进口大幅增加。1—6月进口量各为30.8、32.2、49.5、49.5、46.4和38万吨,计245.2万吨,同比去年增1.99倍,已接近去年全年257万吨的水平。预计下半年进口量将减少,然而全年进口总量达到400万吨。
4.国内外价格稳步走低。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稳步走低,1-7月各为:14289、14440、14227、14014、14068、14026和13951元/吨。6月比1月降269元/吨,降1.8%,7月比1月减338元/吨,降幅2.3%。
Cotlook A指数在波动中走低,1-7月各为:59.1、60.62、58.64、57.16、55.4、56.38和56.65美分/磅。6月比1月降2.72美分/磅,降4.6%;7月比1月降2.45美分/磅,降4.1%。
郑棉期货价格持续走低。“609”品种收盘价,1-7月各为:15990、15510、15145、14650、14835和14110元/吨,6月比1月降1705元/吨,降10.6%;7月比1月降1880元/吨,降11.8%。
二. 2006年棉花产量展望
(一)前期开局不利,中期转化加快,整体利弊并存
1. 前期长势差,中期转化加快。5月全国CCGI为75,真叶数2.1片/株,苗情差于去年同期两成半,因灾重播和补种面积达到数百万亩,苗情为近4年以来最差的一年,表明棉花生产开局很不利。6月全国CCGI为93,真叶数9.3片/株,苗情差于去年同期近一成。整体上苗情好转,生长加快。7月全国CCGI 为100,单株果节数25.2个,与去年同期持平。从6月中旬到7月中旬,长江大部和南疆大部天气有利,苗情继续好转,生长加快,特别是长江中游与华北局部长势较好。
2. 前期天气很不利,中期好转。一是春寒。虽然今年春早,但春寒严重,4月中旬低温寒潮持续一周,5月上旬遭遇低温冻害、高湿与大风持续10多天,导致重播面积大,补种面积大,死苗面积大,迟发弱苗面积大。二是夏凉。除长江以外,西北、黄河和特早熟棉区气温普遍偏低,以致在弱苗基础上,营养生长明显偏旺,生殖生长明显偏弱。
3. 前中期成灾(绝收)面积明显少于去年同期,病虫害中重度发生。一是棉田受灾面积大,分布广,但成灾和绝收面积明显少于去年同期和常年。至7月底,全国棉田受害面积达到6074万亩(次),占播种面积的75%,重于去年和常年30个百分点。然而全国棉花成灾面积203万亩(次),明显少于去年同期,其中因暴雨、洪涝导致绝收面积60万亩,轻于去年和常年一半以上。二是病虫害中重度发生,其中苗病最重,“两萎病”发生轻。西北与华北棉铃虫发生偏重。
4. 全国及各地差异甚大。一是春季遭遇低温冻害死苗多,各棉区普遍缺苗,全国收获密度比去年减少7.3%,其中西北和华北减幅最大,达到17%。二是受6月“艾云妮”台风影响,沿海与黄淮平原大部长势较差且很晚,西北遭遇强春寒影响,早发与晚发棉田相差一月有余。
(二)棉花产量形势展望
1.总产有望增加。一是面积8095万亩,比去年增6.7%,至7月20日绝收面积少于去年同期是一个有利因素。二是单产水平。CCGI 4-7月平均为90,表明前中期棉花长势差于去年一成,这是CCGI对收获密度降低产生的明显反应,全国棉花收获密度降低可从增加铃数得到一些的补偿,但不能完全补偿,如果中后期天气正常,预计单产减3%,预测单产73千克/亩上下,总产 590万吨,增20万吨,增3.5%。
2. 熟性整体偏晚。由于苗情整体偏晚,且早晚相差很大,早发田预计吐絮时间将提早到8月中旬,迟发棉花吐絮推后到9月中旬,相差一月有余。 3. 关键看天气。棉花单产的平、增与减,收获时间的早与晚,品质的好与坏,关键看天气。一看重大灾害天气,主要看台风,由此引起受灾和绝收面积的增加。据中央气象台预报,今年8月将有2-3个台风登陆,结果还难以预料。二看气温,低温早临对西北尤其是北疆的影响最大。三看秋季天气。若秋高气爽,阳光普照,吐絮早,收获早,烂铃少,纤维洁白,品质好。相反,若秋雨连绵,雨日多,雨量大,烂铃增加,吐絮推迟。
三. 新棉价格展望
1.技术层面不支持下降。关于2006/07年度新棉价格,从产销平衡、市场需求,油价持续高位上涨、粮棉比价、滑准税税基提高7.1%以及美棉取消出口补贴等技术层面,都不支持新棉价格下降,价格走势也呈平稳态势,按期货引领现货,预测新棉开秤价在13000元/吨以上。
2.现金投入增加不支持下降。据项目组监测,今年棉花生产物资和佣工费用呈双上涨的趋势,现金成本内地和新疆地方增39.6元/亩上下,涨9.5%;兵团和承包大户增52元/亩,涨9.9%。主要表现:一是生产资料弱势上涨。全国棉区尿素价控制较好,许多产区尿素与大部分农药售价下降。然而,柴油、灌溉水费和机械作业上涨。另外,由于西北重播和补种的面积大,重播一次现金成本增70元/亩,补种一次增40元/亩上下。二是上半年雇工支出172.2元/亩,比去年同期增21.1元/亩,增13.9%。其原因是家庭植棉规模的扩大与雇工单价的提高。
3.棉农期望新棉价有所上涨。据项目组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关于新子棉售价,92.6%的棉农期望在5.6元/千克以上,按衣分36%,油籽价1.4元/千克,籽棉售价5.6元/千克,皮棉13000元/吨,加上加工费和利润1000-1200元/吨,交易价14000-14200元/吨。如以中籼稻每50千克72元作为比价,长江的粮棉比价1:12,比较合理。
4.价格的走向关键看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将对新棉价格的走向和走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主要方面:一看配额是否追加及时间的早晚。鉴于新棉开秤临近,当前国家正考虑出台消化新疆棉花92多万吨的积压问题,拟采用增发配额与购买挂钩的办法,即“一帮一”,并给予贷款支持。目前关于“一帮一”在棉花产业界的争议很大,其实质是国棉与进口棉之争,工业与农业之争。二看“银根紧缩”。如果下半年国家采取适度“收缩货币”的政策,鉴于纺织业处于调控的风口浪尖,一旦启动调控,处于产业链起端的植棉业将会兜底,市场风险将被转移到农民身上, 子棉售价将可能步2004年的后尘。当年子棉售价比上年度下降了27.3%。
四. 2006/07年度全球棉花生产、消费和价格走向
2006/07年度,全球棉花面积减、单产降,总产减,而消费与贸易增加,库存减少,产小于需100万吨以上(表2),预测价格将显著回升。总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面积减少和单产水平的降低,预测全球单产713千克/公顷,减9千克/公顷,减幅6.9%。
USDA(美国农业部)7月发布2006/07年度总产2489万吨,持平或微增;消费2605万吨,增109万吨,增9.7%。棉花贸易增长,库存减少。进口956万吨,增3万吨,增0.3%;出口945.3万吨,增2万吨,增0.3%。期末库存1033万吨,减121万吨,减10.5%。
ICAC(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7月发布2006/07年度全球面积3480万公顷,减200万公顷,减幅5.5%,预测单产689千克/公顷,总产2400万吨,减240万吨;消费增55万吨,为238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