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棉花年度开始至今已经过去3/4,然而400万吨的缺口一直喊到现在,国内棉花价格却始终在14000元/吨徘徊。经过本年度的洗礼,国内棉花企业亏多赢少、整个棉花加工产业面临洗牌。棉纺企业却在人民币升值、出口配额成本过高、出口退税率即将下调的大环境下,依靠低价进口棉的帮助,维持相对稳定的利润空间。
国内棉花消费情况究竟怎么样?外棉的使用有何特点?下面笔者就此进行简要分析,供大家参考:
一、本棉花年度以来国内棉花消费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05年9月-2006年5月,我国累计纱产量为1141.79万吨。由中国纺织流通网所做的《2006年1-4月国内纺纱耗用原料情况分析报告》估测,同期国内纺纱用棉量在763.89万吨左右,其它用棉按年度消费30万吨计,均摊每月。每月平均用棉量在84.88万吨。
由上表可明显看出,目前国内市场消费的棉花主要来源一般有四种。即新棉、工商库存、进口棉及国储棉。其中当年新棉及进口棉在年度棉花消费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
1、新棉销售量:主要指已加工完毕,并已销售给纺企或中间商的当年度新棉数量,为简化测算过程,我们可将其等同于新棉消费量。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的调查统计,截至2006年5月底,全国累计已销售新棉351万吨,占当年新棉总产量的61.58%,占同期国内棉花消费总量的44.63%。
2、外棉进口量:在全球供需相对平衡的格局下,中国存在巨大的供需缺口,缺口的弥补最终需要通过进口来解决。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本年度前9个月(2005年9月-2006年5月)我国棉花累计进口量为315.4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