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7月4日举行的棉花与棉纺企业座谈会上获悉,由于棉花资源短缺,我国继续进口棉花在所难免。国产棉花的“三丝”问题再度成为引人关注的焦点。
参加座谈会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毕井泉表示,棉花进口不会影响到棉农的利益,棉花进口是对国内市场需求缺口的必要补充。而真正的问题来自国产棉花的质量,国内棉花企业要着眼于棉花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从棉花品种、采摘等多个方面提高棉花质量。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由于国内棉花供给缺口,今年1~4月份以来,进口棉的使用占纺织用棉的45%。目前各地棉花企业尚有180万吨左右的库存,仅够棉纺企业不足两个月的用量,且国内棉花硬缺口将会在8月份开始显现。对此,毕井泉认为,棉花企业需要着眼于全球棉花市场来看待棉花供求的问题,本年度国内棉花产需缺口较大,进口棉是国产棉的有力补充。同时,棉花市场调控将逐步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今后将尽量用经济手段,而不是用行政手段调控市场,按照缺口发放配额,满足用量,涉棉企业也应有较强的市场风险意识。此外,棉花调控要着眼于整个棉花产业,国内棉花产量增长有限,不能充分保证纺棉用量,因此,棉花必须进口。
进口棉涌入国门将与国内棉花在性价比上展开激烈竞争,这促使国产棉必须正视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目前,“三丝”等质量问题再度引发关注。由于近几年来中国棉纺织业的迅猛发展,仅今年1~4月份,纺织行业实现利润达206.65亿元,同比增长了30.63%。中国是棉花生产和消费大国,国产棉已远远不能达到自给自足。
有关专家指出,着力改善棉花纤维品质是当务之急。要调整优质品种结构,推进规模种植,切实提高原棉品质一致性。全程控制“三丝”,各产棉区应严格对采摘、晾晒、包装、运输等环节的“三丝”控制。开展“三丝”标准化生产试点工作,探索解决我国棉花“三丝”的有效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动员广大农民使用棉布包、袋摘拾棉花,从源头减少和控制“三丝”的混入。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企业应着眼于棉花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我国棉花利用人工采摘,虽然成熟度较好,但是“三丝”等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国产棉花质量。据中国最大的纺织企业魏桥纺织有限公司统计,企业采购来的棉花仅组织人力挑拣“三丝”一项,平均每吨就增加成本300多元。另外,由于“三丝”的混入,还严重影响了下游纺织企业的产品质量,很多企业都曾为此遭遇过国外客户投诉、赔偿和取消订单的厄运。业内人士认为,要从品种、采摘等多个方面提高棉花质量,同时纺织企业也要提高纱布质量和竞争力。在新棉上市之际,应该大力加强以控制棉花“三丝”为重点的棉花质量监管,重点提高棉农素质,以治理经营企业为突破口,以实施标准化采摘、购销、加工为基本内容,实施全程质量监控,通过建立确保棉花质量的长效机制,提高我国棉花质量,提高国产棉与进口棉的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