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行业规范的关键点:用标准和科学的声音引导产业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100多种基本烹饪方法,其中80%以上的烹调手段都离不开食用油。所以,尽管食用油行业本身对消费者来说并不很了解,但这个产业的每一次发展和进步都直接关系广大消费者的福祉。因此,食用油产品质量的问题一直被社会所关注。前一阶段,各地质量技术监督等执法部门在社会上查获了多起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食用油制假售假的案例,广东一季度抽查结果显示花生油合格率甚至只有66.7%,而在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大行其道的散装油质量水平更是令人担心,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一季度的抽查结果显示,散装食用油近6成质量不合格。
尽管我国的食用油行业已经被纳入了生产许可管理的范围,但是,行业的发展和规范还需要各方付出艰苦的努力。本报记者采访的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就是其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其会长王瑞元和副会长李志伟都是我国油脂行业重量级的专家,他们分别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并对我国食用油行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记者:最近关于食用油的新闻比较多,不过多数都是掺假、贩假之类的负面消息,很多消费者对于自己购买的所谓纯正花生油里面有没有掺杂别的油感到困惑,从分会掌握的情况看,国内食用油的产品质量的总体情况到底如何?
王瑞元:中国是一个油料生产和油料加工大国,也是一个油脂消费大国和油脂油料进出口大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全年的油料加工总能力早已超过亿吨,已经成为世界上油料加工能力最大的国家。
中国油脂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油脂消费水平和油脂油料进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无疑是对世界油料生产的一大贡献。可以负责任地讲,目前占据食用油市场主流的一些大的品牌的产品质量是绝对信得过的。国内目前有数千家油脂加工企业,其中日处理30吨油脂能力以上的企业有890家,由于行业集中度不够,一些中小企业总会出现个别的质量问题。
从2001年开始,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开展了“放心油工程”的建设,经过几年来的认真评审,大约有超过200家企业的产品已经获得了“放心油”的称号,这些产品的质量消费者是可以放心的。不过,这些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还只有50%左右,我们还需要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的进展,从而全面提升我国食用油的产品质量。
记者:除了“放心油工程”,作为中国粮油学会的专业分会,还准备开展哪些工作以净化市场、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王瑞元:我认为,在当前油脂产业发展的进程中,一个完整的标准体系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油脂专业分会是一个技术性、学术性的团体,我们吸纳了国内最优秀的专家,我们有责任跟粮油学会一起并配合主管部门来推动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建立。只有立了规矩,企业在生产中才能减少质量问题,行业的规范发展也才有可能。比如2004年10月1日,菜籽油、花生油等8种食用油的国家强制标准相继出台,就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食用油行业的规范化进程。
与此同时,作为专业分会,我们也承担着相当的社会责任,当行业内和企业间出现一些不良的现象或者倾向,比如,不正当竞争、不实宣传引起市场混乱等问题,我们要及时地站出来,大声予以批评或者抨击。
我认为,油脂专业分会有能力也有义务去做的另一件重要的工作就是当油脂行业或社会上出现一些有可能误导消费者的错误观点的时候,我们要组织专家积极地撰写文章,用科学客观的声音来引导正确消费。比如,我们最近就准备就一些地方出现的对食用油加工工艺中浸出法的错误观点和理解进行澄清,这些错误认识非常有可能对行业造成伤害。国家食用油的标准中规定,食用油的标签上要注明“压榨法”或“浸出法”工艺生产,这本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但一些媒体因此就想当然地认为,压榨制油工艺比浸出法制油工艺更先进、更科学,误认为是代表油脂工业发展方向的一种制油方法,其实,这是一种不科学的理解,是误导。我们的观点是,只要符合国家标准,无论哪种工艺生产的产品都是合格的,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
记者:说到国家标准,最近很多媒体都非常关心调和油标准的时间表,因为前一阶段出现的一些花生油掺假的质量问题跟这项标准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有一些媒体甚至宣布这项标准即将发布实施,可是,据我们对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的采访,这项广为关注的标准并没有最后定稿,当然就还谈不上近期出台实施。作为油脂行业国家标准委员会专家组的组长,您可以告诉我们这个标准的最新进展吗?
王瑞元:我们正在积极推动调和油标准在年内正式发布。自从征求意见稿发布以后,在很多问题上作了协调,并取得了相当多的一致意见,现在也只剩下了个别问题还正在讨论、论证和协调的过程中,不过我相信,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项标准会很快定稿并报请有关部门审批。
社会关注这项标准是因为它将对行业现状产生较大影响,按照这个标准,只要是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传统油调和配制出来的食用油,统一称为食用调和油。而且,其中的成分、含量,包括成分的来源方式,是压榨还是浸出,都得明明白白告诉消费者。
记者:最近几年,在食用油的产品中出现了不少新的概念,比如鲁花的压榨技术、金龙鱼的1∶1∶1的配方等等,因为对一些概念的不认同,还出现了不少企业间的口水战,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些概念?
李志伟:的确如此,因为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为了占据市场制高点,有的时候会采用一些概念战或者不正当市场竞争行为,我的一些观点就曾经被企业冒用过作为其宣传手段之一。不过,那些企业都是我们的会员,在被我们发现一些问题并向他们指出后,他们往往都能够迅速纠正。
我个人的理解是,不管是什么样的概念,背后都有一个合理科学的膳食结构问题。对于消费者而言,只要明白一点就可以了,不同食用油中脂肪酸含量对膳食平衡有着重要影响。对此,中国营养学会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推荐:中国居民成人膳食脂肪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20%~30%,其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总的摄入比例应相近。1∶1∶1的概念的理论依据也就源于此。但是,在自然界,没有一种植物油能够达到这个比例,要靠调和油或调整总的膳食结构以达到上述平衡。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不鼓励大家只固定食用一种油。对企业而言,不管是否接受这个理念,都应该把注意力放在研发出更科学的新产品上,但是,研发是为了消费者,要尊重消费者的利益,不能误导消费者。
记者:现在食用油行业的一个突出现象是特种油脂品种数量非常多,比如价格很高的橄榄油等,这些油会在我国形成广阔市场吗?消费者应该如何面对和选择?
李志伟:一些特种油因为含有人体必需的亚麻酸和亚油酸以及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多种微量元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并且具备一定的保健功能因而受到了市场追捧,正是因为有不错的前景,目前国内特种油料品种已经多达上百种。其实,不管是野山茶油、油茶籽油、大蒜油、紫苏油、葡萄籽油、红花籽油、橄榄油等特种油,还是我们常见的棕榈油、菜籽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及各种调和油等大宗油品,都是我们摄取脂肪酸的途径。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适当多摄取一些特种油,但是,我们还是不提倡长期食用一种油,因为这对保持膳食平衡无益。
总体而言,特种油会在我国保持很快的增长,但主流依然会是上述的大宗油品,因为特种油的资源稀缺,并不太容易普及;另一方面,特种油的价格较高,不是一般消费者能承受的。当然消费者多了很多选择,这是好事。对于我国特有的一些资源优势比如野山茶油,我们也希望其能迅速发展起来,这对于改变我国油脂的品种结构和创造自己的品牌具有积极意义。
一周热点
- 2021-03-02上周美国玉米出口检验量增长,对我国装运五船玉米
- 2021-03-02美国玉米酒糟粕周报:天气改善,产量恢复,玉米酒糟粕价格下跌
- 2021-03-022021年3月1日世界主要期货收盘价格一览表
- 2021-03-02美国农业部:上周美国对中国大陆装运33.4万吨大豆
- 2021-03-02上周美国大豆出口检验量增长,比去年同期提高49%
- 2021-03-02AgRural:截至2月25日,巴西大豆收获完成25%,产量上调
- 2021-03-02美国玉米现货市场述评:现货玉米市场下跌
- 2021-03-02玉米缘何强势上涨?资金釜底抽薪,牛市究竟能走多远?
- 2021-03-01截至2021年2月26日当周国际粮油期货涨跌一览表
- 2021-03-01美国农业部报告可能显示1月份大豆压榨量为1.952亿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