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棉价应关注的因素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6-01-25
    

    春节即将来临,棉花市场中的各方都逐步地收敛的动作。对于市场的购销也同样趋于冷清,虽买卖双方报价依然存在,但实际成交却相当稀少。如此"有价无市"的现象,格外突出。不过在期货市场,内外盘交易过程中,有涨有跌。可仍然较好地,保持着前期建立起来的上行通道。相比来看,纽期棉涨势更为坚挺,场内充数着做多气氛,基金成为了主力军,走高似乎还将继续。而郑棉目前的确跟随前者而为之,不过由于自身基本面的不清晰以及复杂混乱,涨势略显疲软。那么下面笔者就来对影响两个盘子的因素,大致做下阐述:

    美盘自12月中下旬开始,就一直呈现不断见底回升行情。期价从51美分一线逐步攀升,至今已突破数个重要关口,来到了55美分附近。在这约400点的涨幅中,基金频繁做多给予了相当强的支撑。其对持仓大规模的平空翻多,使得多头率从当时的12%,一跃达到最新的23.5%,空头率却降至到14.5%。由此多头格局基本得到确立,且亦看出基金当前看张的心理十分坚定。不过目前头部压力陡增,步伐受到一定抑制。暂时位于55美分一线,展开振荡。回想本轮价格抬升,基金十分"卖力",凭借着资金优势大幅拉升价格,为市场带来了一番新的景象。但基本面却并未提供有效帮助,也就是说棉价回升到今,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状态,重要的是出口销量无法见好为关键。毕竟05年度美棉价格好坏,几乎完全依赖到出口身上。所以观看现在的涨势,应定性在技术性要求。

    主因棉价长期位于低价区和按市场规律看,是逐渐各方目光转向需求的时候了。二者发现,现阶段外盘中存在着,对后期看张的欲望很强。美国官方定格357万吨出口量一直不变,侧面说明良好预期之强硬。如此为多方吃下了"定心丸"。估计基金做多的思路,短期内不会改变,价格冲高可待。那么后面的日子里,基金持仓变化将会主导市场及价格。根据对外盘经验,回归基本面只是必然之举。届时将形成基本面主导基金,基金主导棉价变动的格局。

    国内棉市在节日将至时,各方都表现出谨慎态度。现在买与卖仅仅停留在"喊价无量"的基础上。有存棉待售的,也有等等看的。大家对春节后的价格走势持有不同的意见。不过笔者归纳后,总结出来的无非是"大涨、有限度下跌、区间振荡"。而且这个话题已经争论多时,谁也无法给出满意的答复。当然05年度国内棉市复杂程度是不言自明。导致此种现象产生的,笔者始终坚持政策效应发挥了很大作用。基于全球供求关系的微妙,使后期国内棉价走势异常难以判断。多空因素交杂让市场模糊不清。国家下发了两次配额,共计239.4万吨。可第二次的150吨增发配额消息出台多日,实际发放不见踪影。或许是政府在等待更好时机,也许是其他原因所致。假设近期下发,企业真要进口进来也得到2月下旬3月初。然而05年度伊始(9月~8月),纱产量迭创新高,总计为522.44万吨,用棉约为334万吨(64%用棉比)。产量如为545万吨,本年度新棉资源已所剩不多。由此节后会造成阶段性供应匮乏,价格上弹的概率偏大。但要再往后推移,06年度新棉即将播种。大量的进口势必要打压内棉价格,从而影响到植棉的积极性。外加新疆棉估计在3月时期大批量入市几率居多,到时预计又会有政策出台来稳定局面。

    通过上述的阐述大家应该知道,笔者对棉价的观点为几何,一个合理的区间振荡是初衷。政府日后对市场的调控只会趋向紧,进而让内外棉价产生背离频率增多。从大环境观之,对于美国这个卖方来说,良好的出口预期是否能实现,当中真正装运出去多少是关键。对于中国这个最大的买方来说,终究会纳入多少棉花数量。而决定购买力度的,个人认为其市场中,缺口到底有多大是重之至重。是否资源缺少到"无米下锅"的地步,用棉企业真的到达了棉花无处可寻的境地。而在年度后半段里面,恰恰是这种买方与卖方心理互相的博弈,才是指引棉花价格归属何处的绝对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