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棉花市场基本判断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6-01-10

 

    郑棉走势回顾从年初至今,郑州棉价经历了快速上升、高位震荡下跌、再次拉高、小幅盘跌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元月到5月。这段时间一改2004年频频利空的格局,不断涌现利多。

    在国际市场上,在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和基金翻多的带动下,纽约7月棉创下了57.5美分/磅的新高。国内市场,随着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基本拆除了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壁垒,极大催动为纺织行业的增长,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服装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额大增81.4%和95.4%,加上棉农在低位惜售和企业的春节备库,郑州期棉在4个月涨了约2500元。第二阶段是从5月到8月。

    由于中国纺织品增长过于迅速,特别是对欧美的出口急增,引起上述地区纺织行业的不满,欧美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纺织业,频频发起调查,威胁动用保护条款。由于郑州期货价格上涨过快,期现差价一度达到2000多元,大量套利盘涌入,注册仓单超过了10万吨,期价维持高位震荡。5月以后美国开始对我国的三类纺织品重新实行配额限制,其后,欧盟也宣布实行"紧急特保",5月中旬美国再次对4类纺织品设限,5月20日,中国宣布对74种纺织品进一步加征出口关税,郑州棉价开始大幅下跌。从6月开始,中欧、中美就纺织品贸易开始举行拉锯式的谈判,棉价也在这种纺织行业出口前景不明朗的利空笼罩下经历连续下跌,主力合约从最高的15000跌到13200左右。

    第三阶段是从8月底到10月中旬。8月底,随着出口欧盟的中国纺织品压港问题的解决,郑州棉价也开始在13200左右止跌起稳。进入9月随着各棉花主产区连续遭遇台风暴雨袭击,对棉花的后期生长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导致东部主产区棉花预计产量和质量比去年大幅下降,且新棉上市时间推迟。在此利多的刺激下,棉农惜售,新上市的籽棉开称价普遍高于去年,并直接导致了郑棉走出一波强势上攻的行情。主力合约从13200左右直接涨至目前的15500左右,各合约分别创出年度高点。第四阶段是从10月中旬到年底,开始了年末的盘跌行情。10月21日在发改委公布的《关于做好棉花收购等工作的紧急通知》下出现大幅跳水之后,价格开始出现盘整行情。

    宏观基本面分析

    1.人民币升值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2%。经济学界对后续升值仍抱有预期,而对经常项目下进口较为活跃的棉花品种,影响比较大,其对国内棉花价格是一个向下的影响力。人民币升值会相对提高出口纺织品的成本,并相对提高出口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报价,从而降低国际竞争力,减少纺织品的出口数量。但是在市场充分消化利空因素之后,人民币升值的困扰仅仅是短期的,长期来看,商品价格还是会按照供求关系来波动。

    2.中美纺织品谈判中国和美国在今年几近半年进行了多达七轮的纺织品贸易谈判。

    6月17日,中美双方举行了对7种纺织品的第一轮技术层磋商,未签署任何实质性协议。7月8日,中美双方技术级官员就美对华设限的7种纺织品举行了第二轮磋商。但未签署任何实质性协议。根据美国海关统计,2002年、2003年和2004年美国纺织品进口额分别是778.55亿美元、833.11亿美元和898.27亿美元,占同期世界纺织品进口总额的20%以上。按美国人均进口纺织品计算,近几年美国年人均进口纺织品额近300美元。2003和2004年美纺织品进口额分别比上一年增长7.1%和7.8%。尽管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频繁,但2005年度中国对美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数量还是呈现了大幅度的增长。据统计,2005年1至5月美国纺织品进口365.9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2%。5月20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从6月1日起大幅提高74种纺织品出口关税税率,引起了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的极大关注,并直接导致郑棉期货价格5月23日创出11个月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主力509合约大幅下跌480元/吨。

    3.国内供需缺口不断增大

    05年1-11月份国内棉花价格总体处于上升趋势,其中"五一"前夕及"十一"期间涨幅较大。1-3月份,在国内供需缺口的支撑下,国内棉价总体缓慢上涨,在进口棉大量到港以及新棉即将上市的压力下,国内棉价又开始小幅回调。9月份气候变化导致新棉明显减产以及上市日期推迟,据中国棉花协会最新分析,今年全国棉花总产量预计为545万吨,较上年度减少87万吨,减幅13.8%。由于棉纺织工业快速增长,预计2005年度棉花总需求在940万吨左右,比上年度增加80万吨,增幅10%左右,产需缺口加大。新棉收购市场再次出现"抢购"现象,新棉收购价格持续上涨,棉花市场出现了类似2003年国庆期间的强劲上涨行情。与2003年不同的是,虽然新棉收购市场较为火热,但国内棉纺织企业却相当冷静,继续坚持随用随买、按需采购,明显压抑了国内棉价的上涨势头。

    4. 基本面

    种植和产量根据农业部种植业司调查统计,2005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为7477万亩,较上年减少1058万亩,减幅为12.4%。根据中国棉花景气报告和农业部分析预测小组棉区调查。虽然棉花生长期间总体好于往年,但由于棉花生长后期,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许多地方连续阴雨天气,使棉花产量受到较大影响。特别是6月份以后雨水偏多,特别是8月上旬的"麦莎"和9月上旬的"泰莉"两次台风的影响,造成了安徽省棉花约减产30%,预计总产为455万担,同比减产329万担,同比下降42.07%。

    进出口贸易

    2005年棉花进口图表(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