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市左右为难 纱市悄然升温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12-05

    自上周以来,业内盛传增发配额及人民币可能升值的消息为棉市走向投下阴影,部分棉花企业恐慌不已,现货价格由稳走跌。然而,纺织企业并没有因为棉价暂时的下滑而出现积极购棉的迹象。与之成趣的是,年关将近,纺织企业迫于资金压力出货意愿增强,下游纺织原料市场随之悄然升温,棉纱、棉布更是表现不错。可见,棉纺市场的大好形势与纺织企业的购棉积极性显著脱节,而且这种现象极可能在年内持续较长时间。

    一、增发配额 棉市左右为难

    前段时间棉花企业与纺织企业僵持不下,棉花企业不因价格问题退让半步,棉价仍然“疲而不跌”,3级棉价基本稳定在14200元/吨左右(中国棉花网国棉B指数)。用河北沧州某棉花企业负责人的话说,“想卖的都卖了,不想卖的都收起来了”。探究部分棉花企业没有利润宁可不卖棉的原因,无非是因为本年度超过300万吨的巨大缺口以及前期收购成本较高,致使棉花企业对棉价后市期望较高。

    然而,俗话说得好,“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上周增发进口棉花配额的传闻犹如惊雷,“震醒”了部分棉花企业的“美梦”,棉花企业对棉价底线的“攻守联盟”开始分化,部分棉花企业开始对12月份以后的棉价走势缺乏信心,出货心理急切。还是该棉花企业负责人反映,好3级棉花已经从前期最高14500元/吨调整为14200-14100元/吨,和收购成本相差无几。另外,河南、湖南等地今年棉花减产也较严重,资源相对紧缺,前期棉价异常坚挺,然而本周受配额传闻的影响棉价亦有明显下降。

    同样的基本面消息,纺织企业对外棉显得颇为迫不及待。部分纺织企业出于对高等级棉需求较多,由于年内新疆棉出疆数量有限,进口棉理所当然成了化解压力的挡箭牌。更多的纺织企业倾向用外棉还是因为外棉的“价廉物美”,且不说外棉一致性好、“三丝”少等优点,单从人民币升值将使外棉的价格优势更加明显这个层面上看,近期市场上关于人民币升值的传闻就让纺织企业对外棉有了更多的期待。在安徽部分纺织企业看来,不管用不用得着进口棉,能够手握配额,就意味着原料成本有了保障。安徽芜湖一家纺织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内外棉花价差在1500元/吨以上,今后怎么接轨取决于国家的调控政策,所以不管能不能拿到配额的企业都在等配额。”湖北、江苏、河南等地计划下一步扩大进口棉用量的纺织企业也大有人在。如此看来,如果国内棉花没有达到纺织企业理想的价位,即使近期部分中小棉花企业急于出货,纺织企业也未必肯改变随用随买的购棉习惯。

    二、年关将近 纱市悄然升温

    本周,从各大纺织原料市场反馈的信息看,多数地区棉纱销售量价稳定,部分市场出现价平量升的悄然升温迹象。以广东佛山棉纱市场为例,上周纯棉普梳16支18000元(每吨,下同)、纯棉普梳21支18700元、纯棉精梳32支24200元、纯棉精梳40支25000元,与前周相比纱线价格不变。同时,该市场交易量稳定,棉纱原料总成交量约为5000吨左右,与前周相比增加100吨左右,增幅约为2%。

    对于目前棉纱销售回暖的原因,芜湖一家纺织企业负责人的看法可供参考,“快到年底了,纺织企业要还贷,盘活资金的压力很大,以前大家都是在将近年关的时候集中走货,后来怕堵车,就提前抛售。”他认为,这是造成近期国内部分纺织原料市场成交旺盛的原因之一。此外,笔者认为,近期的输美纺织品配额即将分配,部分纺织企业向美出口类别和数量将随之明朗,这也是推动棉纱市场升温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这次招标类别和数量70%依据2005年的出口业绩衡量,部分本年出口业绩较好的纺织企业大量购进棉纱,为明年的棉布、服装出口订单备足原料。

    三、棉价有待盘整棉纱升温不均

    增加配额对棉价的影响有限 从关于中国2005/06年度棉花缺口的国内外各种版本来看,没有低于300万吨的,增发300万吨棉花进口配额也是有可能的。然而,如果增发的配额分批发放,内外棉价势必有一个博弈过程,业内专家预计对国内棉花市场的影响有限,毕竟还有进口税率等一些关键问题仍然没明朗。

    反倒是,目前纱市形势良好与纺织企业购棉积极性仍然不高的脱节现象值得棉花企业高度关注。说到底,还是年底纺织企业资金较紧,改变随用随买的购棉习惯的可能性不大,因此,近期棉市僵持还将继续。如果部分棉花企业此时“抗不住”市场压力,纷纷急于抛货,现在的棉价还能否稳定在14200元/吨(328级棉价)左右,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棉纱市场升温难以均衡 从各大纺织原料市场近期反馈的信息来看,不仅是不同品种的棉纱销售形势不同,就是同一品种的价格和销量的走势也不同。近期,由于秋冬季节的订单基本做完,纺织企业开始为明年春夏季节的订单备货,普梳纯棉和半精梳纯棉纱线等常规品种需求将有所放大,如C21S、C32S,精梳高支纯棉纱预计量价比较平稳。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纺织企业因年底资金问题而出货意愿增强,市场上投放的棉纱数量增大可能影响其价格走弱。江苏盛泽、浙江钱清两大纺织原料市场已有这种趋势